食用菌菌种瓶加料装置

文档序号:32722433发布日期:2022-12-28 04:1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食用菌菌种瓶加料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菌种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瓶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制备食用菌的菌种时,需要将菌种接种至装有栽培料的菌种瓶中进行培养。由于菌种瓶开口较小,故通常需要借助如料斗等工具实现栽培料的添加。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明确规格的菌种瓶及培养条件,所需添加的栽培料的量是固定的;但是目前的料斗仅能便于栽培料的添加,并不具备衡量的功能。此外,料斗在实际使用时,其尾部通常需要在瓶口插入至菌种瓶内,也即所能选取的料斗最大有效出料口径会受到菌种瓶的口径的制约;又由于栽培料通常会包含如木屑、木渣等大粒径成分,故采用料斗添加栽培料时,进料速度会受到影响,甚至易导致在料斗尾部处的堵塞、堆积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4.食用菌菌种瓶加料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用于与菌种瓶配合;装置主体包括储料仓,储料仓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且侧壁处设置刻度线;储料仓内部形成用于容置栽培料的储料腔,储料腔上部形成加料口;加料口处设置盖板组件,盖板组件包括用于与加料口进行配合的储料仓盖;储料腔下部形成用于与菌种瓶的上端开口配合的进料部,进料部中部形成连通外界与储料腔的进料通道;储料仓盖中部活动设置捣杆组件,捣杆组件用于在施加外力时将储料腔处的栽培料推送至进料通道处。
5.本实用新型中,装置主体与菌种瓶配合后,栽培料从加料口加入储料腔,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材质制成的储料仓侧壁处设置的刻度线观察向储料腔内加入的栽培料的量,进而实现对菌种瓶定量添加栽培料;盖板组件与加料口配合后,通过对储料仓盖中部活动设置的捣杆组件施加外力,捣杆组件实现垂直方向的运动,将储料腔处的培养料推送至进料通道处,从而将栽培料添加到菌种瓶内。
6.作为优选,储料仓盖顶端面中心设有圆孔,捣杆组件安装于圆孔。
7.本实用新型中,圆孔用于安装捣杆组件,捣杆组件可在圆孔内运动。
8.作为优选,储料仓盖与加料口为螺纹连接。
9.本实用新型中,储料仓盖与加料口为螺纹连接,在使用捣杆组件推动栽培料时,防止储料仓盖与加料口的配合松动,提高了储料仓盖与加料口连接的稳定性。
10.作为优选,捣杆组件包括用于与圆孔间隙配合的捣杆主体;捣杆主体内端形成圆台形的凸头部,凸头部的最大直径与进料通道内径相同且大于圆孔的直径;捣杆主体外端可拆卸地设有圆柱形的挡块,挡块的外径大于圆孔的直径。
11.本实用新型中,捣杆主体与圆孔间隙配合,对捣杆组件在水平方向上实现限位,捣杆组件只能在垂直方向运动;捣杆主体内端形成的圆台形凸头部的最大直径与进料通道内
径相同且大于圆孔的直径,从而在使用捣杆组件时,捣杆组件不会脱离圆孔;捣杆主体外端可拆卸的挡块外径大于圆孔的直径,使得捣杆组件方便安装,且使用捣杆组件时,捣杆组件不会脱离圆孔。
12.作为优选,捣杆主体与挡块通过螺纹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捣杆主体与挡块的螺纹连接,使得挡块可以拆卸和安装,方便了捣杆组件的安装与拆卸。
14.作为优选,进料部处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设于进料通道侧壁外周处的夹持环,夹持环与进料通道侧壁间形成用于与菌种瓶瓶口配合的夹持槽。
15.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环与进料通道侧壁间形成的夹持槽与菌种瓶瓶口配合,进料通道外侧壁紧贴菌种瓶瓶口内壁,保证了进料通道内径实现较大化,避免栽培料在进料通道处形成堵塞、堆积。
16.作为优选,夹持环内壁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安装槽自夹持环端面沿轴向向内延伸且在夹持环内壁处形成开口;安装槽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自菌种瓶瓶口外侧对菌种瓶瓶口形成压迫。
17.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槽用于安装弹性件,弹性件作用于菌种瓶瓶口,通过弹性件自菌种瓶瓶口外侧对菌种瓶瓶口形成压迫,使得装置本体与菌种瓶配合时,通过弹性件就能实现紧固作用。
18.作为优选,弹性件通过弹簧片弯折形成,弹簧片一端部固定于安装槽内,弹簧片另一端部与安装槽活动配合。
19.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片一端部固定于安装槽内,弹簧片另一端部与安装槽活动配合,进而对装置本体施加较小外力,就能通过弹簧片与安装槽的活动配合实现装置本体与菌种瓶的配合与分离。
20.作为优选,弹簧片所述一端部的两侧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耳片部,安装槽两侧处形成用于与固定耳片部配合的安装槽道。
21.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片所述一端部的两侧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耳片部,实现了弹性件的一体化,便于弹性件的制作且降低了制作成本。
22.作为优选,安装槽的数量为4个。
23.本实用新型中,4个安装槽可以保证夹持机构对菌种瓶瓶口均匀施力,保证了装置本体与菌种瓶配合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中的食用菌菌种瓶加料装置与菌种瓶配合的示意图。
25.图2为实施例1中的食用菌菌种瓶加料装置的剖视图。
26.图3为实施例1中的夹持机构的下视图。
27.图4为实施例1中的弹簧片的正视图。
28.110、捣杆组件;120、储料仓盖;130、储料仓;140、进料通道;150、夹持机构;160、菌种瓶;170、刻度线;210、凸头部;220、挡块;230、安装槽;240、弹性件;250、储料腔;260、圆孔;270、加料口;280、捣杆主体;290、夹持环;291、夹持槽;310、安装槽道;410、固定耳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30.实施例1
3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种瓶加料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用于与菌种瓶160配合;装置主体包括储料仓130,储料仓130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且侧壁处设置刻度线170;储料仓130内部形成用于容置栽培料的储料腔250,储料腔250上部形成加料口270;加料口270处设置盖板组件,盖板组件包括用于与加料口270进行配合的储料仓盖120;储料腔250下部形成用于与菌种瓶160的上端开口配合的进料部,进料部中部形成连通外界与储料腔250的进料通道140;储料仓盖120中部活动设置捣杆组件110,捣杆组件110用于在施加外力时将储料腔250处的栽培料推送至进料通道140处。
32.通过上述,装置主体与菌种瓶160配合后,栽培料从加料口270加入储料腔250,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材质制成的储料仓130侧壁处设置的刻度线170观察向储料腔250内加入的栽培料的量,进而实现对菌种瓶160定量添加栽培料;盖板组件与加料口270配合后,通过对储料仓盖130中部活动设置的捣杆组件110施加外力,捣杆组件110实现垂直方向的运动,将储料腔250处的培养料推送至进料通道140处,从而将栽培料添加到菌种瓶160内。
33.本实施例中,储料仓盖120顶端面中心设有圆孔260,捣杆组件110安装于圆孔260。
34.通过上述,圆孔260用于安装捣杆组件110,捣杆组件110可在圆孔260内运动。
35.本实施例中,储料仓盖120与加料口270为螺纹连接。
36.通过上述,储料仓盖120与加料口270为螺纹连接,在使用捣杆组件110推动栽培料时,防止储料仓盖120与加料口270的配合松动,提高了储料仓盖120与加料口270连接的稳定性。
37.本实施例中,捣杆组件110包括用于与圆孔260间隙配合的捣杆主体280;捣杆主体280内端形成圆台形的凸头部210,凸头部210的最大直径与进料通道140内径相同且大于圆孔260的直径;捣杆主体280外端可拆卸地设有圆柱形的挡块220,挡块220的外径大于圆孔260的直径。
38.通过上述,捣杆主体280与圆孔260间隙配合,对捣杆组件110在水平方向上实现限位,捣杆组件110只能在垂直方向运动;捣杆主体280内端形成的圆台形凸头部210的最大直径与进料通道140内径相同且大于圆孔260的直径,从而在使用捣杆组件110时,捣杆组件110不会脱离圆孔260;捣杆主体280外端可拆卸的挡块220外径大于圆孔260的直径,使得捣杆组件110方便安装,且使用捣杆组件110时,捣杆组件110不会脱离圆孔260。
39.本实施例中,捣杆主体280与挡块220通过螺纹连接。
40.通过上述,捣杆主体280与挡块220的螺纹连接方便了挡块220的安装与拆卸,进而方便了捣杆组件110的安装。
41.本实施例中,进料部处设有夹持机构150,夹持机构150包括设于进料通道140侧壁外周处的夹持环290,夹持环290与进料通道140侧壁间形成用于与菌种瓶160瓶口配合的夹持槽291。
42.通过上述,夹持环290与进料通道140侧壁间形成的夹持槽291与菌种瓶160瓶口配合,进料通道140外侧壁紧贴菌种瓶160瓶口内壁,保证了进料通道140内径实现较大化,避
免栽培料在进料通道140处形成堵塞、堆积。
43.本实施例中,夹持环290内壁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230,安装槽230自夹持环290端面沿轴向向内延伸且在夹持环290内壁处形成开口;安装槽230内设有弹性件240,弹性件240用于自菌种瓶160瓶口外侧对菌种瓶160瓶口形成压迫。
44.通过上述,安装槽230用于安装弹性件240,弹性件240作用于菌种瓶160瓶口,通过弹性件240自菌种瓶160瓶口外侧对菌种瓶160瓶口形成压迫,使得装置本体与菌种瓶160配合时,通过弹性件240实现紧固作用。
45.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0通过弹簧片弯折形成,弹簧片一端部固定于安装槽230内,弹簧片另一端部与安装槽230活动配合。
46.通过上述,弹簧片一端部固定于安装槽230内,弹簧片另一端部与安装槽230活动配合,进而对装置本体施加较小外力,就能通过弹簧片与安装槽230的活动配合实现装置本体与菌种瓶160的配合与分离。
47.本实施例中,弹簧片所述一端部的两侧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耳片部410,安装槽230两侧处形成用于与固定耳片部410配合的安装槽道(310)。
48.通过上述,弹簧片所述一端部的两侧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耳片部410,实现了弹性件240的一体化,便于弹性件240的制作且降低了制作成本。
49.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30的数量为4个。
50.通过上述,4个安装槽230可以保证夹持机构对菌种瓶160瓶口均匀施力,且增大了夹持机构150与菌种瓶160瓶口间的受力,保证了装置本体与菌种瓶160配合的稳定性。
51.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