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鼠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6078发布日期:2023-01-25 11:4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鼠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灭鼠工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粘鼠筒。


背景技术:

2.老鼠作为四害之一,携带了大量的细菌和病原体,常出没于家居环境,咬坏各类家居物品。也因此被人们所厌恶并研发了各类的灭鼠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化学灭鼠和物理灭鼠。化学灭鼠通常采用抗凝血灭鼠剂配制成毒饵灭鼠。物理灭鼠采用鼠笼、鼠夹、粘鼠板等。
3.但毒饵容易导致老鼠死在某些角落而导致腐烂发臭,也可能因为老鼠的迁移而导致厨具或食物沾染毒饵引起危险。鼠笼对于老鼠数量不多的家居环境下由于老鼠本身的警惕性,往往效果不佳,且抓住老鼠后,对于老鼠的处理也有较大的麻烦,而直接丢弃成本又太高。鼠夹安全隐患大。
4.因此家居环境下,足够便携易储存的粘鼠板往往是大多数家庭的选择。捕鼠板类似于硬质的书页,两页摊开,当其中一页黏住老鼠之后,可将另一页覆盖,之后在合适的时机,将粘鼠板连通老鼠一同丢弃。
5.但粘鼠板使用的时候一般需要将胶面朝上,而空气中存在较多的灰尘,灰尘落在胶面后会加速粘鼠板的失效,逐步失效的过程中,体型稍大点的老鼠可能直接逃逸,或在挣扎的过程中打翻粘鼠板造成逃逸。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降低老鼠的逃脱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粘鼠筒。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粘鼠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粘鼠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的至少一端具有可供老鼠进入的开口,所述筒体的内壁涂覆有胶层,筒体的周侧开设有通孔,筒体的外壁贴附有透明膜,该透明膜至少能够覆盖筒体的通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体结构能够将胶层包裹于内侧,使得灰尘不易落在胶层表面,且筒体内的空气不易流通与外界的空气交换较少,胶层与氧气的接触也较少,如此胶层失效速度较慢;但也因此使得使用者无法实时查看筒体内部是否粘有老鼠,而通孔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使用者无需拿起筒体即可观测内部情况,如此,可及时的将带有老鼠的粘鼠筒丢弃,以避免老鼠腐烂或在胶层失效后逃逸;对应的,外部的透明膜除了保持通孔的观测效果外,还隔绝了筒体内腔通过通孔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也避免了灰尘从通过进入筒体内腔;此外,筒体也恰好迎合了老鼠喜欢钻洞的特性,而且筒体通过内径大小的设置,可以非常容易的构成老鼠不容易调头转弯的通道空间;如此,相比于粘鼠板,粘鼠筒内的老鼠被黏住之后将更难逃逸,而老鼠自身的翻滚也将带着筒体一同翻滚,既不会改变老鼠在筒体的位置,也不会导致胶液的外溢。所以相比于捕鼠板,捕鼠效率大大提高,被黏住的老鼠很难再逃脱,且相比与其他捕鼠工具轻便便携,对老鼠的后处理也更加容易。
10.可选的,所述筒体具有开口的端部匹配有可封闭开口的端盖。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使用前,端盖可以作为密封部件封闭开口,使得筒体内部的胶层不容易接触到外部的空气、灰尘或其他杂物而导致粘接效果下降;另一方面在捕获老鼠并且要进行处理时,可将端盖盖上,然后将粘鼠筒整体丢弃或对老鼠进行杀灭处理,相比与粘鼠板处理起来更加的方便也更加安全,老鼠不易逃逸,也不易攻击使用者。
12.可选的,所述胶层的边缘与筒体的开口具有间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老鼠生性胆小,如果边缘就有胶水一般就不会进入内部,且老鼠只有进入到一个区域确认安全后才会开始快速奔跑,这样留出无胶的区域之后,可以使得老鼠发现被粘住的时候,身体大部分部位已经接触到了粘胶,如此可有效的提高捕鼠成功率。
14.可选的,所述筒体开口处的内径大于筒体中部的内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留一个稍大的敞口便于老鼠发现和进入,而内部的设计可以将内径划定为老鼠进入之后不易转头,或转头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周侧内壁而被黏住。
16.可选的,所述筒体沿长度方向具有若干组通孔组,每组通孔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筒体周向分布的通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筒体的周侧的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到内部的情况,通孔组具有多组时,可提高可视范围。
18.可选的,所述胶层避开筒体于通孔组所在的周向内壁。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胶水不容易外溢而导致通孔对应的透明膜区域被污染,保持观察效果。
20.可选的,所述透明膜的外壁或筒体未覆盖透明膜的外壁贴附有粘贴部,所述粘贴部覆盖有易撕保护膜。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膜可保持粘贴部的粘接效果,筒体可通过粘贴部与墙壁或地面粘接,如此可使筒体的初始使用状态稳定;而当老鼠进入后,若产生挣扎,筒体仍然可以进行滚动,使得老鼠因身体不稳而与四周的胶层接触,从而被粘接的更加牢固。
22.可选的,所述胶层为具有诱饵香味的胶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层本身就可以参入一些香精成分,使得胶层自带香味,而透明膜与端盖的存在又可以产生密封效果,使得这种香气不会在启封之前逃逸,可实现较长时间的储存。
24.可选的,所述筒体中部的侧壁设有诱饵放置孔,所述透明膜分布于诱饵放置孔的两侧,所述筒体于诱饵放置孔所在的位置贴附有覆盖诱饵放置孔的贴片;该贴片内侧具有粘接结构,贴片被撕开后可重新贴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诱饵放置孔向筒体内放置诱饵,相比于在胶层内添加诱饵成分,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的将老鼠引诱到指定区域;而贴片则可以在放置诱饵之后重新封闭诱饵放置槽,从而避免因诱饵的香味从诱饵放置孔散发,而导致老鼠直接撕咬筒体。
26.可选的,所述筒体的侧壁设有诱饵放置孔,透明膜设有与诱饵放置孔相连通的孔洞,所述透明膜表面贴附有贴片;该贴片内侧具有粘接结构,贴片被撕开后可重新贴合。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持了透明膜的完整性和封闭效果。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筒体结构能够将胶层包裹于内侧,使得灰尘不易落在胶层表面,并减少胶层周侧的氧气含量,降低胶层的失效速度;通过通孔和透明膜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无需拿起筒体即可观测内部情况,如此,可及时的将带有老鼠的粘鼠筒丢弃,以避免老鼠腐烂或在胶层失效后逃逸;对应的,外部的透明膜除了保持通孔的观测效果外,还隔绝了筒体内腔通过通孔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也避免了灰尘从通过进入筒体内腔。此外,筒体也恰好迎合了老鼠喜欢钻洞的特性,而且筒体通过内径大小的设置,可以非常容易的构成老鼠不容易调头转弯通道空间,如此相比于粘鼠板,粘鼠筒内的老鼠被黏住之后将更难逃逸,而老鼠自身的翻滚也将带着筒体一同翻滚,既不会改变老鼠在筒体的位置,也不会导致胶液的外溢。所以相比于捕鼠板,捕鼠效率大大提高,被黏住的老鼠很难再逃脱,且相比与其他捕鼠工具轻便便携,对老鼠的后处理也更加容易。
30.2.胶层可带有诱饵的香味,而透明膜与端盖的存在又可以产生密封效果,使得这种香气不会在启封之前逃逸,可实现较长时间的储存。在捕获老鼠并且要进行处理时,可将端盖盖上,然后将粘鼠筒整体丢弃或进行杀灭处理,相比与粘鼠板处理起来更加的方便也更加安全,老鼠不易逃逸,也不易攻击使用者。
附图说明
31.图1是实施例1的粘鼠筒的结构示意图,粘鼠筒各部分结构均被拆解后展示。
32.图2是实施例1的粘鼠筒的内部结构图。
33.图3是实施例1的图2在a处的放大图。
34.图4是实施例2的粘鼠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透明膜与筒体分离展示。
35.图5是实施例3的粘鼠筒的结构图。
36.图6是实施例4的粘鼠筒的结构图,其中贴片与筒体分离展示。
37.图7是实施例5的粘鼠筒的结构图,其中贴片与透明膜分离展示。
38.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11、通孔;12、环槽;13、诱饵放置孔;101、颈部;102、头部;2、胶层;3、透明膜;31、密封膜;32、防护膜;4、粘贴部;5、端盖;51、卡凸;6、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粘鼠筒。
41.实施例1:
42.参照图1,一种粘鼠筒,包括筒体1,筒体1的形状可以为圆筒、椭圆筒、多边形筒或其他不规则的筒形,本实施例以圆筒为例。筒体1两端的至少一端具有可供老鼠进入的开口,本实施例以筒体1的两端均具有开口,且筒体1内腔完全贯穿为例。本实施例中筒体1为纸筒,在其他实施例中材质也可以做为塑料或其他复合材料。
43.参照图1和图2,筒体1的内壁涂覆有胶层2,该胶层2的材质可以为常见的粘鼠胶,也可以是特制的带有诱饵香味的粘鼠胶,或直接在粘鼠胶内参入可吸引老鼠的香精,以构成具有诱饵香味的胶层2。胶层2的边缘距离筒体1的开口具有间距,该间距可通过家鼠平均
体型的数据模拟,可定义为一只老鼠的长度(不包含尾巴)再加上一小段助跑的距离。
44.筒体1沿轴向具有若干组通孔组,每组通孔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筒体1周向分布的通孔11;需说明的是,虽然本技术以通孔组的概念提出,但通孔11也可以仅只有一个。本实施例以通孔组沿筒体1的轴向分布有三组,且每组沿筒体1的周向均布有四个为例,这样使用者在任意方向上都可以观测到内部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粘鼠胶的流动性不同,当粘鼠胶在长时间放置可能产生流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通孔11的孔位仅分布于上半区域。对于筒体1内部的胶层2,本实施例中,沿一组孔所在的一周内壁均不设置胶层2,如此,胶层2被通孔组划分为四个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除通孔11以外的其他区域涂满。
45.筒体1的外壁贴附有透明膜3,透明膜3完全包裹筒体1的外壁,且与筒体1外壁粘接。透明膜3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且透明膜3可以是多种不同材质的膜组成的集合体。本实施例中透明膜3分为两层,内层为密封效果较好的密封膜31,可采pe膜,外层采用强度较高的防护膜32,可采用pvc膜。需说明的是,图1中透明膜3的展开状态仅做结构示意,产品的常态为透明膜3与筒体贴合。
46.透明膜3的外壁粘贴有粘贴部4,粘贴部4表面覆盖有易撕保护膜,在使用的时候将易撕保护膜撕开即可使粘贴部4裸露,筒体1可通过粘贴部4与墙面或地面粘贴,以筒体免放置后随意滚动。粘贴部4可以为多个点,也可以为一条连续的带,本实施例以连续的带为例。该带状的粘贴部4可以沿环绕筒体1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筒体1的轴向延伸,本实施例以沿筒体1轴向延伸且沿周向分布有两条为例,如此筒体可同时与墙面和地面粘接。
47.参照图2和图3,筒体1具有开口的端部匹配有可封闭开口的端盖5。端盖5可以为包裹式的外盖,也可以是内塞式的内盖。本实施例以外盖为例,端盖5的环形内壁设有环形的卡凸51,筒体1的周侧壁设有供卡凸51嵌入的环槽12。本实施中,透明膜3的端部截止环槽12之前,如此端盖5于筒体1对接时候不会因为推动透明膜3而造成透明膜3与筒体1分离。在其他实施例中,为强化密封效果,可将密封膜31的长度设置为足以覆盖环槽12内壁以及筒体1端部。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端盖5与筒体1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配合。
48.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
49.出厂状态时:筒体1内具有饵料气味的胶层2,两端的端盖5盖紧保持密封。
50.使用时:将端盖5打开,并撕开粘贴部4的易撕保护膜,将筒体1放在墙与地面的拐角,使粘贴部4与墙和/或地面粘贴。
51.之后可随时通过通孔11查看筒体1内部是否有老鼠,若有,可将端盖5盖上,并将盖好粘鼠筒丢弃或进行灭鼠处理。
52.实施例2:
53.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透明膜3仅覆盖通孔11所在的区域。粘贴部4间隔的分布在筒体1未分布透明膜3的表面,每条粘贴部4均沿筒体1的周向环绕筒体1。
54.实施例3:
55.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筒体1开口处的内径大于筒体1中部的内径。该内径变化可通过筒体1的厚度变化实现,也可以通过将部分结构外扩实现,本实施例以筒体1开口处结构外扩为例。筒体1整体构成外径较小的颈部101和两个外径较大
的头部102,其中头部102位于颈部101的两端。对应的,粘贴部4环绕于头部102的周侧,透明膜3(图中未标记)包裹于颈部101的外壁。
56.实施例4:
57.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筒体1中部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诱饵放置孔13,透明膜3分布于诱饵放置孔13沿筒体1轴向的两侧,筒体1于诱饵放置孔13所在的位置贴附有覆盖诱饵放置孔13的贴片6;该贴片6内侧具有粘接结构,贴片6被撕开后可重新贴合。本实施例中该粘接结构为粘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魔术贴,但凡是此类被撕开后能够重新贴合封闭的均应当认为是本技术的贴片6和粘接结构的涵盖范围。此外,贴片6也可单独配置并匹配与实施例1中粘贴部4功能相同的易撕保护膜,如此,可在使用者将饵料放至筒体1内部之后,再将贴片贴附至筒体1表面。
58.实施例5:
59.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透明膜3设有与诱饵放置孔13相连通的孔洞,贴片6贴附于透明膜3的表面并覆盖诱饵放置孔13。在其他实施例中,贴片6也可以与透明膜3一体成型。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