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头蚜虫饲养装置

文档序号:33314019发布日期:2023-03-01 01:5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头蚜虫饲养装置

1.本技术涉及昆虫饲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头蚜虫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2.蚜虫作为植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能够对农林业和园艺业产生严重的危害,甚至某些种类的蚜虫还会传播病毒。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蚜虫成为当今农业工作者极为重要的难题之一,而只有了解蚜虫的生活习性、蚜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等,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该问题。进一步地,了解蚜虫的生活习性等则需要大量饲养蚜虫。
3.现有的蚜虫饲养方式为单管饲养,即使用一根上下开口的塑料管或玻璃管进行蚜虫饲养,该饲养管的下开口设置有海绵并且海绵中插有植物叶片,通过将该海绵浸满营养液以便于为植物叶片提供水分营养;该饲养管的上开口则设置有海绵垫以将饲养管封闭,蚜虫则接入植物叶片中生存。即该饲养管的上下口均由海绵封闭,使得管内的空气并不流通;此外,由于该饲养管下开口的海绵浸满营养液,该海绵中的水分蒸发会造成管内湿度过大,这对蚜虫的生长有害;甚至,蚜虫直接接触海绵可能会被淹死。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头蚜虫饲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饲养管因管内空气不通畅而不利于蚜虫生长以及因海绵浸满营养液而可能够导致蚜虫死亡的问题。
5.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头蚜虫饲养装置,其中,所述单头蚜虫饲养装置形成有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彼此可拆卸连接的饲养层和供给层,所述饲养层形成有能够维持蚜虫生存条件的饲养空间和连通所述饲养空间与外部环境的通风部;所述供给层的内部设置有营养液,所述饲养层设置有浸入所述营养液的导液部,所述导液部能够将所述营养液导入所述饲养层中。
6.优选地,所述饲养层和所述供给层均形成为圆柱状结构;当所述饲养层和所述供给层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饲养层位于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所述供给层位于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的第二端,以使所述主体形成为圆柱状结构。
7.优选地,所述饲养层与所述供给层通过螺纹连接。
8.优选地,所述饲养层靠近所述供给层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为朝向所述供给层延伸的环状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
9.优选地,所述供给层靠近所述饲养层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10.优选地,所述饲养层形成有朝向背离所述供给层的方向开口的所述饲养空间,所述饲养空间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形成为u形状结构。
11.优选地,所述饲养空间靠近所述供给层的端部形成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设置有
海绵;所述海绵连接有棉线,并且所述棉线远离所述海绵的一端浸入所述营养液中以形成所述导液部。
12.优选地,所述海绵形成有用于放置植物枝叶的固定孔。
13.优选地,所述饲养层的开口处设置有对应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饲养层通过螺纹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盖体远离所述饲养层的端部设置有筛网,以形成所述通风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单头蚜虫饲养装置,将饲养层和供给层分层设置,通过饲养层能够饲养蚜虫,通过供给层和导液部能够为位于饲养层中的植物提供营养液,从而能够避免蚜虫因直接接触营养液而导致的死亡,进而优化蚜虫的生存条件。此外,该饲养层还设置有将饲养层与外部环境连通的通风部,如此能够使得饲养层中的空气顺畅流通。
1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头蚜虫饲养装置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头蚜虫饲养装置的爆炸图。
20.图标:1-主体;10-饲养层;100-饲养空间;101-第一连接部;102-镂空部;103-海绵;104-棉线;11-供给层;110-营养液;111-第二连接部;12-盖体;120-通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21.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22.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23.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24.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25.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26.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27.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8.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29.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30.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单头蚜虫饲养装置形成有主体1,该主体1包括彼此可拆卸连接的饲养层10和供给层11,该饲养层10形成有能够维持蚜虫生存条件的饲养空间100,以便于饲养蚜虫,从而利于了解蚜虫的生活习性等信息。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单头蚜虫饲养装置的上述构件的具体结构。
3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饲养层10和供给层11均被设置为圆柱状结构,从而使得其二者连接后所组成的主体1也形成为圆柱状结构,该结构能够在便于饲养层10和供给层11拆装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主体1放置时的稳定性。具体地,该饲养层10和该供给层11的轴线均与主体1的轴线共线,并且沿主体1的轴线方向,该饲养层10位于主体1的第一端即主体1的顶端,该供给层11位于主体1的第二端即主体1的底端,如此将饲养层10设置于供给层11的上方,能够便于供给层11为位于饲养层10中的植物提供营养水分。如此,供给层11远离饲养层10的端部即形成为主体1的底部,从而主体1平整的底面使得主体1能够稳定的放置于桌面等平台上,进而极大地降低了因轻微震动而导致主体1倾倒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如此能够避免蚜虫受到机械伤害甚至死亡的情况发生。
3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饲养层10以及供给层11的直径、高度等均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满足蚜虫的生存需求即可。此外,主体1的形状也并不限于此,只要其底端的端面形成为平面,从而能够增强主体1放置时的稳定性即可。此外,将饲养层10和供给层11分层设置,
能够避免蚜虫因直接接触营养液110而溺亡的情况发生。
33.此外,为了便于灵活增添供给层11中的营养液110,将饲养层10和供给层1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饲养层10靠近供给层11的端部(即饲养层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1,该第一连接部101形成为由饲养层10的底部朝向供给层11延伸的环状结构,而为了进一步增加饲养层10与供给层11连接时的稳定性,该第一连接部101的直径与饲养层10的直径相同,即第一连接部101与饲养层10的侧部的连接处光滑平整。此外,该第一连接部101的内侧壁形成有内螺纹。
34.对应地,该供给层11靠近饲养层10的端部(即供给层1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0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111。该第二连接部111也形成为环状结构,并且该第二连接部111的外侧壁形成有能够与上述内螺纹对应连接的外螺纹。更进一步地,为了使本饲养装置的主体1的外观更加美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11连接后,能够使得主体1的侧部光滑平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11的高度以及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具体参数例如螺距等均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以便于饲养层10和供给层11的拆装即可。
35.此外,如图2所示,供给层11的顶部形成有朝向饲养层10开口的置液空间,其用于放置营养液110以便于下述植物叶片的生存。该置液空间的形状、大小等均没有限制,只要能够持续稳定地将营养液110供给植物叶片即可。而将营养液110单独置于供给层11中,除了能够避免蚜虫直接接触营养液110外,还能够减少营养液110的补给次数。
3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为了便于蚜虫和植物叶片的放取,上述饲养空间100形成为朝向背离供给层11的方向开口的敞开结构,并且该饲养空间100沿主体1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形成为u形状结构,即该饲养空间100的形状为与饲养层10类似的圆柱状,如此能够尽可能地扩大蚜虫的生存活动空间,从而增加蚜虫的寿命和存活率。但该饲养空间100的具体大小本没有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即可。此外,该饲养空间100的开口位于饲养层10的顶端,如此能够增加蚜虫和植物叶片放取的便捷程度。
37.更进一步地,在该饲养空间100的开口处即饲养层10的顶端设置有盖体12,该盖体12能够通过螺纹与饲养层10对应连接。在该盖体12的端面设置有筛网以形成为饲养层10的通风部120,从而能够增加饲养空间100中的空气流通程度,并且能够降低饲养空间100中水汽凝结的速率,进而使得饲养空间100形成为更利于蚜虫生长的空间。该筛网的目数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在保证饲养空间100中空气流通的同时,还能够防止蚜虫逃逸即可。
38.此外,该饲养空间100靠近供给层11的端部即饲养空间100的底部形成有镂空部102,在本实施例中,该镂空部102位于靠近饲养空间100的底部边缘的位置处。此外,该镂空部102还设置有对应的海绵103,即该海绵103的形状大小等镂空部102相适配,从而通过该海绵103能够将镂空部102堵住以防止蚜虫逃逸。此外,尽管图中未示出,该海绵103形成有能够固定植物叶片的固定孔,从而使得植物叶片能够被设置于饲养空间100中,以便于实验者观测蚜虫与植物叶片的相互作用等。此外,上述海绵103还连接有棉线104,并且该棉线104远离海绵103的一端浸入上述营养液110中,从而上述彼此连接的棉线104和海绵103即形成为导液部,利用毛细现象原理即能够持续将营养液110导入海绵103中,进而能够持续地为植物叶片提供存活所需要的水分等物质。
39.需要说明的是,该镂空部102的位置、形状以及大小等均不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
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即可。
4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被设置为由透明材质制成,从而便于观察蚜虫的生存以及生长状态。
41.根据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单头蚜虫饲养装置,通过饲养层10能够饲养蚜虫,通过供给层11和导液部能够为位于饲养层10中的植物提供营养液110,从而进一步优化蚜虫的生存条件。此外,该饲养层10还设置有通风部120,如此能够使得饲养层10中的空气顺畅流通。此外,该供给层11位于饲养层10的下方,并且供给层11远离饲养层10的端部形成为平面,如此使得供给层11可以作为本单头蚜虫饲养装置的底座,从而有效增加了本饲养装置放置时的稳定性。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