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6361发布日期:2023-03-29 11:4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底栖生物是指栖息于海洋或内陆水域底内或底表的生物,是水生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按生活方式,分为营固着生活的、底埋生活的、水底爬行的、钻蚀生活的,底层游泳的等类型。在研究底栖生物时需要对其进行取样,现有的对于底栖生物的采样装置的密封性一般,在取样后带离时易发生泄露的情况,使用不便,需要一种采样密封性好带离时不易泄露或掉落的采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的,现有采样器在取样后带离时密封性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包括外护壳,所述外护壳内部空心且下端设有开口,所述外护壳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外护壳外侧设有防滑套;所述外护壳上端设有转钮,所述转钮与外护壳转动连接,所述转钮下面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进外护壳内设有限位板,所述外护壳上设有能够与螺纹杆连接的轴承;所述外护壳内设有密封取样组件,所述密封取样组件包括螺纹杆外侧螺纹连接有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外护壳之间设有移动限位结构;所述移动板下面设有对称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面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下面设有对称的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下面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大于外护壳的底端,所述底板下面设有辅助铲。
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设有辅助铲,能够将与淤泥一起的底栖生物进行挖松,便于后期收集;收集时,将底栖生物收入底板上,然后通过转动转钮能够将其收进外护壳内,在带离时移动或晃动均不会掉落,更加实用;无电力驱动,更便于水下使用。
6.作为改进,所述防滑套上设有防滑纹。
7.作为改进,所述转钮外侧面设有防滑纹。
8.作为改进,所述移动限位结构包括移动板两侧设有的限位滑块,所述外护壳内两侧均设有能够与限位滑块移动连接的限位滑槽。
9.作为改进,所述连接块为圆筒形。
10.作为改进,所述底板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14.如图所示:1、外护壳,2、防滑套,3、转钮,4、螺纹杆,5、限位板,6、移动板,7、限位滑块,8、限位滑槽,9、连接杆,10、连接块,11、连接杆二,12、底板,13、辅助铲。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实施例一,结合所有附图,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包括外护壳1,所述外护壳1内部空心且下端设有开口,所述外护壳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外护壳1外侧设有防滑套2,所述防滑套2上设有防滑纹,增加摩擦力,便于抓握;所述外护壳1上端设有转钮3,所述转钮3外侧面设有防滑纹,在转动时不易滑脱,所述转钮3与外护壳1转动连接,所述转钮3下面设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延伸进外护壳1内设有限位板5,所述外护壳1上设有能够与螺纹杆4连接的轴承,使得螺纹杆4能够相对于外护壳1产生转动;所述外护壳1内设有密封取样组件。
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取样组件包括螺纹杆4外侧螺纹连接有的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与外护壳1之间设有移动限位结构,使得移动板6便于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板6下面设有对称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下面设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为圆筒形,与外护壳1形状相符,从而连接块10能够与下面的底板12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对底栖生物限位,所述连接块10下面设有对称的连接杆二11,所述连接杆二11下面设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使得底板12外侧为斜坡状,便于铲入底栖生物周围,所述底板12大于外护壳1的底端,从而能够封堵外护壳1的下端,对底栖生物限位,所述底板12下面设有辅助铲13,对于存在在水底淤泥中的底栖生物,便于将其铲松,方便后期收集。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限位结构包括移动板6两侧设有的限位滑块7,所述外护壳1内两侧均设有能够与限位滑块7移动连接的限位滑槽8,通过限位滑块7和限位滑槽8的移动连接能够对移动板6限位,使其能上下移动,而不是跟随螺纹杆4转动。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对于能直接获得的底栖生物,在采样时,使其位于底板12的两个连接杆11之间,然后转动转钮3,使其带动螺纹杆4转动,从而移动板6带动连接杆9和连接块10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二11和底板12向上移动,直至底板12封堵在外护壳1的下端,从而底板12和连接块10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后续在将采样装置带离时,底气生物不易泄出,便于使用;对于存在在水底淤泥中的底栖生物,首先使用辅助铲13将其挖松,再重复上述步骤对其进行采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壳(1),所述外护壳(1)内部空心且下端设有开口,所述外护壳(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外护壳(1)外侧设有防滑套(2);所述外护壳(1)上端设有转钮(3),所述转钮(3)与外护壳(1)转动连接,所述转钮(3)下面设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延伸进外护壳(1)内设有限位板(5),所述外护壳(1)上设有能够与螺纹杆(4)连接的轴承;所述外护壳(1)内设有密封取样组件,所述密封取样组件包括螺纹杆(4)外侧螺纹连接有的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与外护壳(1)之间设有移动限位结构;所述移动板(6)下面设有对称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下面设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下面设有对称的连接杆二(11),所述连接杆二(11)下面设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大于外护壳(1)的底端,所述底板(12)下面设有辅助铲(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套(2)上设有防滑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钮(3)外侧面设有防滑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限位结构包括移动板(6)两侧设有的限位滑块(7),所述外护壳(1)内两侧均设有能够与限位滑块(7)移动连接的限位滑槽(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为圆筒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栖生物采样装置,包括外护壳,外护壳内部空心且下端设有开口,外护壳为圆筒状结构;外护壳上端设有转钮,转钮与外护壳转动连接,转钮下面设有螺纹杆,螺纹杆延伸进外护壳内设有限位板,外护壳上设有能够与螺纹杆连接的轴承;外护壳内设有密封取样组件,密封取样组件包括螺纹杆外侧螺纹连接有的移动板,移动板与外护壳之间设有移动限位结构;移动板下面设有对称的连接杆,连接杆下面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下面设有对称的连接杆二,连接杆二下面设有底板,底板大于外护壳的底端,底板下面设有辅助铲。本实用新型便于收集,且封闭效果好。且封闭效果好。且封闭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孟宽宽 樊艳楠 张慧 鲁熙宁 孙权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科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6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