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采后重剪技术防治杏园梅下毛瘿螨危害的方法

文档序号:34240248发布日期:2023-05-25 00:3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采后重剪技术防治杏园梅下毛瘿螨危害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果树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采后重剪技术防治杏园梅下毛瘿螨危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杏属蔷薇科李亚科杏属植物,在我国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经济果品之一,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金太阳杏产区自低海拔区域开始陆续出现杏春季开花异常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花量少、花期推迟、落花落果严重。开花异常直接导致果实产量的显著下降,直至目前,低海拔区域95%的杏园已几近绝产,高海拔区域的杏园也陆续表现出开花异常,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地亟待解决的产业问题。

2、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课题组对昆明市东川区高、低海拔区域的杏园花芽发育过程进行了调查,发现低海拔地区的杏花芽发育异常,杏芽瘿比例较高。通过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在杏芽瘿内观察到了梅下毛瘿螨的卵与各龄幼虫,确认杏开花异常是由于梅下毛瘿螨为害造成的。

3、杏芽瘿在杏园内普遍发生,系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nalepa)侵染所致。梅下毛瘿螨专食性强,主要寄生于杏芽内危害,致使杏芽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发生异常,导致其不能正常开花和抽枝,严重时树势减弱、花期延迟、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绝产。魏勇良等(1991)报道该螨主要侵染普通杏树,危害其幼嫩芽并形成永久的不规则的瘿瘤,这些瘿瘤单生或簇生且逐渐木质化(杏芽瘿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1(01):66-74)。梅下毛瘿螨可以近距离爬行到附近新芽中继续危害,主要以成螨在包被较紧密且具有绿色幼嫩叶片的瘿瘤芽苞内越冬。远距离传播主要靠风和苗木运输进行被动传播,研究表明,杏芽瘿依靠风力被动传播的最远距离为15m(杏园梅下毛瘿螨acalitusphloeocoptes(nalepa)发生规律.新疆农业科学,2022,59(05):1156-1164.)。

4、目前主要采取人工清除瘿瘤、病虫枝和喷打螨类药物进行防治(杏芽瘿防治技术研究.甘肃林业科技,2008(02):26-29.),但是人工清除瘿瘤、病虫枝的方法工作量大且不易取得理想效果。由于梅下毛瘿螨在芽内寄生危害,一般药剂很难渗入多层鳞片内,课题组研究在一年内多次利用多种防治螨类为害的药剂进行防治,结果显示梅下毛瘿螨的危害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单独施用药剂效果较差,需要其他手段联合进行防治。另外,农药施用还可能因不合理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5、因为梅下毛瘿螨侵染早期危害症状不明显,加之该螨类寄生在芽内部,药物难以浸入将其有效防治,导致越来越多的杏园受其危害,大部分果园数年后严重减产。因此,研制出一套针对梅下毛瘿螨防治的有效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杏树生长季较长的杏园中梅下毛瘿螨的绿色有效防治方法,弥补当前生产中对该螨害有效防治手段的空白。在防治的同时,兼顾技术易操作性,推广性,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园的产量损失以及最快速度恢复生产园的正常生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采后重剪技术防治杏园梅下毛瘿螨危害的方法,针对杏树果实中旬前采收和11月中旬以后完成落叶的种植区的待处理杏园,在果实采收后,对杏树进行重剪以保证次年正常产量,所述重剪的方法包括:除杏树主干和主枝外,其余枝条从基部处被剪除。

4、所述待处理杏园是指该果园中的杏树因受梅下毛瘿螨危害导致杏花芽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产量低甚至绝产。

5、本发明采用采后重剪的方式对梅下毛瘿螨危害进行防治,去掉部分大枝、交叉枝、密闭枝,最大限度将树体的内堂打开,同时将明显有梅下毛瘿螨危害症状的枝条去除。上述方法中在果实采收后,将存在或潜在梅下毛瘿螨危害的枝条全部去除,以截断发生梅下毛瘿螨危害的源头。因为梅下毛瘿螨只寄生在杏树芽内危害,近距离传播靠自身爬行到附近芽中危害,远距离传播主要靠风和人为携带等进行被动传播,所以清除杏芽便是间接的清除梅下毛瘿螨。

6、本发明方法适用于杏树生长期长且种植早熟品种的种植区,例如干热河谷地带、保护地栽培。杏树生长期长的种植区通常光热充足、冬季低温期短,该气候特点以及杏树生长势强的特点为本发明采后重剪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基础。由于光热充足、冬季低温期短,杏树生长期长,利用杏树芽的早熟性和抽稍能力强的特性,在树体果实采收后进行重短截,可在当年萌发足量的新稍,新稍第二年便具备开花结果的能力,从而不影响第二年产量。

7、因此,利用“采后重剪技术”,在树体果实采收后,立马对全园进行重短截处理,一方面可以将园内大量的梅下毛瘿螨清除,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短截后萌发的大量新稍作为第二年的结果枝,达到即防虫,又不影响第二年产量的目的。

8、原则上,在果实6月中旬前采收和11月中旬以后完成落叶的地区(包括设施栽培)和栽培品种,均适用本技术。例如干热河谷地带的昆明市东川区的金太阳杏产区种植的杏树在2月中旬便开始萌芽,在4月下旬可以完成果实采收,直到12月中旬才完成落叶。

9、作为优选,对于开心型树体,除3~4根主枝外,其余枝条全部在基部处剪掉;对于主干疏散型的树体,只留主干和每层的3~4根主枝,其余枝条全部在基部剪掉。修剪完之后,树体仅留主干和几大主枝。

10、作为优选,重剪后,在伤口处喷涂油漆或者愈合剂以保护树体,然后进行清园处理。为了更好的达到清园效果,减轻果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量,将果园内所有剪下的枝条清除并做粉碎或其他无害化处理,同时喷打波尔多液进行清园。

11、为了防止上述修剪之后还遗留极少部分梅下毛瘿螨,本发明在上述采后重剪技术的基础上,辅以化学药物对梅下毛瘿螨进行防治。

12、作为优选,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采后重剪后的第12~15天开始,喷打3~5次杀螨剂对梅下毛瘿螨进行辅助防治。前2~3次的间隔时间为半个月,后几次的间隔为一个月或以上。

13、所选择的杀螨剂可以为但不限于:丁氟螨酯、阿维·哒螨灵、阿维·罗螨脂、联肼·哒螨灵、阿维·乙螨唑中的1种或数种,第一次施药时间在重剪后半个月左右。

14、作为优选,在采后重剪后15天、1个月、1.5个月、2.5个月、5.5个月分别喷打一次杀螨剂。

15、更为优选,重剪后15天,喷打联肼·哒螨灵2000~3000倍液一次;重剪后1个月,喷打阿维·罗螨脂4000~6000倍液一次,在6月中旬、7月中旬和10中旬分别喷打丁氟螨酯1500倍液、联肼·哒螨灵2000-3000倍液和阿维·乙螨唑6000~8000倍液各1次。

16、为了使重剪后树体更快恢复生长量、合理育成树形以及有利于更多结果枝和花芽形成,以达到不影响次年产量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树体管理方法。

17、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采后重剪后进行果园管理,所述果园管理方法包括:抹芽、修枝整形和冬季修剪。

18、抹芽,因为杏树的萌芽力极强,经过“采后重剪技术”处理的树体,半个月后有大量的隐芽冒出,此时若留出过量的新稍,不但会浪费树体营养,还会为后期修枝整形增加大量没必要的工作量;但若早期抹除过量的新稍,不但会抑制树势,还会不利于后期培养足够且合适的结果枝组。另外,从主枝萌发出来的新稍,前期新稍基部很不牢固,极易被风吹落,因此前期需要适当留出备用新稍。

19、作为优选,所述抹芽包括:在隐芽萌发15~20天时进行第一次抹芽,抹除的新稍包括背上枝、背下枝以及过密的丛枝,疏除量为全树新稍的1/3~1/4;在隐芽萌发1个月时,进行第二次抹芽,选留永久侧枝和临时结果枝。

20、在隐芽萌发1个月时,隐芽的萌发已基本结束,可开展一次比较精确的抹芽工作,具体方法如下:

21、对于开心型树体,要区分作为永久主侧枝和临时结果枝,永久侧枝即为之后连续几年培养的枝条,临时结果枝即为只作1-2两年结果的枝条以弥补前期结果部位少的不足。作为优选,对于永久侧枝的选留,第二次抹芽包括:在主枝两侧各留6~8枝永久侧枝,每两根相邻永久侧枝的间距控制在30~35cm;选留的永久侧枝此时表现出的特点为:新稍着生在主枝的两侧偏中上,茎秆的粗度较大,生长势旺,已有部分侧枝生成,且枝条向斜上方生长。对于临时结果枝的选留,第二次抹芽包括:选留着生在主枝两侧新稍较细弱的枝条且间隔5cm以上作为临时结果枝。

22、对于主干疏散型的树体,同样要区分作为永久侧枝和临时结果枝。作为优选,对于永久侧枝的选留,第二次抹芽包括:在主枝两侧,每隔20~30cm选留一根永久侧枝;选留的永久侧枝此时表现出的特点为:新稍着生在主枝的两侧偏中上,茎秆的粗度较大,生长势较旺,已有部分侧枝生成,且枝条向斜上方生长。对于临时结果枝的选留,第二次抹芽包括:在主枝选留新稍较细弱的枝条且间隔5cm以上作为临时结果枝。

23、上述方法中,为了减少侧枝基部被风吹掉的可能性,用宽度3cm以上的布条先在枝条的基部缠绕两圈,然后连着主枝交叉缠绕两圈捆绑,注意此时布条不宜捆绑太紧,1个月后依据新稍的稳固程度和当地的风力大小适当松绑。

24、修枝整形,为了引导树体当年形成更多的结果枝和更多饱满花芽,在生长期进行适当的修枝和整形是有必要的,具体方法包括疏除背上枝、背下枝、交叉枝以及过密枝,对枝条进行适当短截,对部分侧枝进行扭稍以促进花芽分化,对过旺、向上、直立生长枝条进行适当拉枝以缓和生长势和打开光照。整体的原则为:做到树体通风透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兼顾发展。

25、作为优选,所述修枝整形包括:对于永久侧枝,待其长到60~70cm时,对其进行第一次短截,保留至30~40cm,疏除背上、背下和长势过旺的侧枝;待剪口处的新枝长至50~60cm时,进行第二次短截,保留新稍长度30~40cm,疏剪侧枝,保留强壮枝条单头延伸。

26、第一次短截后,对已有侧枝的枝条,疏除背上、背下和长势过旺的侧枝,对于偏直立生长的永久侧枝,对其适当扭稍/拉枝,使其与地面角度控制在10~30°。

27、在第一次短截和第二次短截大约15天后,永久侧枝开始萌发新稍,从这个时候到第一次短截后1个月内,需对永久侧枝上的枝条再次疏剪。作为优选,在第一次短截和第二次短截后一个月内,待永久侧枝萌发新稍,疏除永久侧枝上背上、背下、长势过旺和距离基部少于15cm的侧枝以及剪口处多余的分叉,仅留较强壮的枝条单头延伸。

28、对于生长期比较长的地区,可类比上述方法进行第三次短截以获得更多的结果枝组。至此,永久侧枝的整形以基本完成。

29、在生长期的整个过程,还应适当对永久侧枝上的侧枝进行轻短截和扭稍,通过轻短截使其抽生二次、三次副稍,通过扭稍使其更好的将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

30、对于临时结果枝,在对永久侧枝进行整形修剪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剪,使其抽生出更多的副稍。作为优选,按照单头延伸原则修剪,同时采用扭稍为主、拉枝为辅的手段缓和其生长势,临时结果枝与地面构成的角度控制在10°以下。

31、休眠期树体管理,所述冬季修剪包括:树体进入休眠后,疏除背上枝、背下枝、旺长枝、瘦弱结果枝、交叉枝和多余的多叉头,保持结果枝单头延伸、树体通风透过的效果。冬剪完之后随即用3-5波石硫合剂进行清园。

32、所述果园管理还包括水肥投入,重剪后需要迅速恢复树体、扩大结果枝组,同时需要尽可能多分化出优质的花芽,以确保来年正常产量,因此,肥水供给同样是关键。该年度的肥水供应原则与常规年份的管理有所不同,即早期应多提供水分和养分,后期供水恢复正常,但需提供更多的磷钾肥以促进花芽更好的分化。

33、作为优选,所述水肥投入的方法包括浇水和施肥,浇水的方法包括:在重剪后浇一次大水,使果园的土壤一次浸润土层50~60厘米以上;重剪后半个月和重剪后1个半月各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若该产区雨水较为充足,则后两次浇水可免。之后水分的供给示树体长势情况而定。

34、施肥的方法包括:在6月中旬,采用开沟施肥的方式,亩施2吨有机基肥+100kg高钾复合肥,沟深30cm;在7月份、8月份和9月份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肥。

35、将当年的基肥工作提前至六月份,此时施入基肥既有利于及时补充上半年树体挂果和生长消耗的大量养分,又有利于接下来花芽分化。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开沟施肥不宜伤害太多的树体根系,且施肥后半个月气温不能高于30℃。除了基肥外,需要在7月份、8月份和9月结合药物防治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肥以提高花芽分化质量和树体的抗性。

36、所述果园管理还包括病虫害防治,在上述采用重剪和化学药剂对梅下毛瘿螨进行防治过程,还需要严格协同病虫害防治,在生长期主要有三种病虫害需要特别防治,即蚜虫、蓟马和病害,其它病虫害可参照常规的手段进行防治。

37、蚜虫,蚜虫极易在杏树的嫩稍进行危害,其危害特点为在嫩梢呈聚集性、吸食嫩梢和嫩叶,使叶片卷曲、茎尖不能继续生长,其繁殖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防治,会使新稍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植株的生长量无法恢复且不能形成正常花芽。

38、杏树上的蚜虫用对症药物防治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可选择的药物有:啶虫咪、吡虫啉、溴氰菊酯(敌杀死)、噻虫·高氯氟等。

39、作为优选,针对蚜虫害,在重剪后15天和1个月,分别使用杀虫剂进行预防,当出现蚜虫危害症状时,轮换使用不同的杀虫剂进行防治。更为优选,在重剪后15天和1个月时,在对梅下毛瘿螨进行化学药物的同时分别加入啶虫咪500倍液和吡虫啉500倍液进行预防,之后等到出现如上述的蚜虫危害症状时,轮换使用溴氰菊酯(敌杀死)1500-2000倍液和噻虫·高氯氟1500倍液进行防治。直至秋稍停长前均可能出现蚜虫危害,待秋稍停长且此时叶片成熟后,蚜虫危害消失。

40、蓟马,蓟马体型虽小,但肉眼可见,主要危害杏树的嫩叶,危害后先使叶片逐渐发黄,而后不久落叶,影响树体生长和花芽分化。蓟马在各个地区发生危害的时间不同,一般在7月发生居多,可通过危害症状和形态判断。

41、作为优选,针对蓟马,在蓟马危害初期,对全园喷打杀虫剂一次,一周后再喷打一次;更为优选,蓟马出现并危害杏树嫩叶时间较为集中,在出现如上述蓟马危害症状的初期,对全园喷打罗虫·噻酮嗪3000倍或罗虫·噻虫嗪5000~7000倍化学药剂,7日后再喷打一次,两遍药后方可消除蓟马对果园嫩叶的危害。

42、病害,进入高温和雨季期,是树体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加上本发明采用对树体进行重短截的技术,短截后当年在一定程度会降低树体的免疫力,更容易受到病害威胁。树体受到病害威胁后,会使叶片的生长活力降低、甚至提前落叶,严重威胁树体的生长和花芽分化。杏树容易受到的病害有白粉病、斑点落叶病和个别未知的真菌性病害。

43、作为优选,针对病害,在高温多雨季节来临时使用波尔多液进行清园一次;当出现病害症状,喷打杀菌剂两次,间隔7~10天。更为优选,雨季到来半个月后为病害发生的高峰期,需密切关注叶片的状态,如出现病害症状,可使用苯甲·吡唑酯3000倍液、苯醚甲环唑2500倍液连续喷打两次,两次使用间隔时间为7~10天。

44、本发明通过上述采后重剪技术、化学药物防治、肥水施入、修枝抹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化等技术来实现对杏园中的梅下毛瘿螨快速、高效、绿色防治以及最快速度恢复生产园的正常生产。

45、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

46、(1)本发明针对受梅下毛瘿螨危害的杏园修复首次提出采后重剪技术,通过清除杏芽以杜绝梅下毛瘿螨的传播。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应用可使受梅下毛瘿螨危害的杏园得到有效防治,可将梅下毛瘿螨危害控制在25%左右。

47、(2)本发明的技术应用在生长期比较长的种植区以及早熟品种,杏采收后即进行树体重剪,可在当年恢复树势并形成较多结果枝组和成熟的花芽,可保证第二年的产量。

48、(3)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一般果农可以较容易掌握该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