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02144发布日期:2023-10-12 01:3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农林抗旱技术,具体是一种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


背景技术:

1、油茶是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其果实是榨取食用油的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油茶的营养成分和出色的生态品质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它有着较其他食用油脂更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脂肪类特质成分。这一重要发现使得油茶的栽种量出现了质的飞跃,我国的大江南北均在大规模发展油茶种植。

2、然而,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特别是云贵高原地区,由于受印度洋不规律季风影响,某些年份的降雨常常表现为偏少干旱,严重时会从当年的9月到次年的5月将近7-8个月的持续干旱不雨,使得许多树木干枯而死,农作物绝收,油茶虽然是一种较为抗旱的乔本植物,但在如此长时间的干旱面前,也会出现大面积干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山区,离水源地较远,引水投资大运水成本高,或者水源枯竭,无法引水浇灌,加之山高坡陡,运输不便,即使运水抗旱,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只好眼睁睁看着树木成片干枯死亡。给油料产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3、cn11589412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油茶抗旱保墒专用肥,由复合氮肥、磷酸脲、固氮剂、保水剂、改性蒙脱土、包膜过碳酸钠等组成,所述保水剂由超支化聚丙烯胺、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葡萄糖酸等混合而成。其原理是利用超支化聚丙烯酰胺、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葡萄糖酸组配凝胶型保水剂,并与改性蒙脱土协同增效,提高油茶肥的保水保墒作用。保证油茶土壤湿度。可见,该专利申请的组成复杂,生产工艺长,生产成本高,而且仅能保证7、8两个月的保墒。作用是很有限的,其主要功能还是为油茶提供肥力支持,并不能保证在上述半年以上连续干旱条件下的保水保墒,不能解决本申请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专门针对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的抗旱保树问题,使之能够在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连续干旱的气候情况下保住油茶树株不死,以此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2、本发明提出的这种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

3、(1)备洼料:采用油茶果的皮壳废料重量份1份,取其中的部分进行粉碎,然后混匀以充填皮壳料的间隙;

4、(2)对上述洼料进行浸泡,将皮壳及其碎料浸湿,使之含水;

5、(3)将浸湿的洼料拌入保水剂,得到湿洼料;

6、(4)湿洼料拌入农家肥,得填埋料;

7、(5)在相邻的油茶树间挖坑,将填埋料埋入坑中覆土,在覆土上覆盖农膜将坑口覆土覆盖住,避免水分蒸发逃逸。

8、所述步骤(5)之后,在油茶植株之间挂上遮阳网,以减轻阳光暴晒。

9、所述步骤(1)的油茶果粉碎比例为20-45%,粉碎细度3mm以下。

10、所述步骤(3)的保水剂是主要含有聚丙烯酸盐和聚丙烯酰胺共聚体化合物的市售产品。

11、所述步骤(4)的农家肥为厩肥,是猪、牛羊马牲畜粪便一种或多种的堆沤肥,其与湿洼料的重量份比例为湿洼料:农家肥=1:0.2-0.5。

12、所述步骤(5)的坑,坑底为锅底形,并用防水材料铺垫,以防定点灌溉时渗到土壤深部。

13、油茶树是行列式排列时,坑挖在四棵树的中间,使坑到各树的距离均等,当油茶树相邻行间为对空排列时,坑挖在本行两棵植株连线中点偏向邻行对空植株处。

14、所述步骤(5)的坑深以邻近植株的根系能够生长进入坑内接触到填埋料为宜。

15、所述步骤(5)之后在覆膜上插入插灌管通到填埋料上,以便定期或不定期灌水,保持墒情不干,灌水后关闭管口。

16、本发明在相邻油茶植株之间土壤里设坑,坑里覆埋由油茶果皮壳和农家肥为主的填埋料,并借助保水剂最大限度锁住水分,以此形成潜藏的微型水库,利用植株根系的向水向肥性,在干旱条件下自动生长到填埋料里吸收水肥,做到保水保墒,同时在遮阳网和覆膜的综合作用下,避免了水分的蒸发逃逸,极大降低了抗旱成本。此举以少量的补充水保证植株水分的基本供应,让油茶树安全越过漫长旱季,避免或减少损失。



技术特征:

1.一种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5)之后,在油茶植株之间挂上遮阳网,以减轻阳光暴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油茶果粉碎比例为20-45%,粉碎细度3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保水剂是主要含有聚丙烯酸盐和聚丙烯酰胺共聚体化合物的市售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农家肥为厩肥,是猪、牛羊马牲畜粪便一种或多种的堆沤肥,其与湿洼料的重量份比例为湿洼料:农家肥=1:0.2-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坑,坑底为锅底形,并用防水材料铺垫,以防定点灌溉时渗到土壤深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油茶树是行列式排列时,坑挖在四棵树的中间,使坑到各树的距离均等,当油茶树相邻行间为对空排列时,坑挖在本行两棵植株连线中点偏向邻行对空植株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坑深以邻近植株的根系能够生长进入坑内接触到填埋料为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5)之后在覆膜上插入插灌管通到填埋料上,以便定期或不定期灌水,保持墒情不干,灌水后关闭管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干旱少雨地区油茶综合抗旱保墒技术,步骤有:采用油茶果的皮壳废料重量份1份,取其中的部分进行粉碎,然后混匀以充填皮壳料的间隙;对上述洼料进行浸泡,将皮壳及其碎料浸润,使之含水;将浸湿的洼料拌入保水剂,得到湿洼料;湿洼料拌入农家肥,得填埋料;在相邻的油茶树间挖坑,将填埋料埋入坑中覆土,在覆土上覆盖农膜将坑口覆土覆盖住,避免水分蒸发逃逸,还在油茶植株之间挂上遮阳网,以减轻阳光暴晒,在覆膜上插入插灌管通到填埋料上,视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灌水,保持墒情不干,灌水后关闭管口。本发明在相邻油茶植株之间土壤里设坑,坑里覆埋填埋料,保水剂锁住水分。实现少量补水保证水分供应,让油茶树安全越旱。

技术研发人员:兰绍华,楚永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水县浩野农林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