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5366发布日期:2023-09-13 14:3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工具领域,涉及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中应用的农业工具。


背景技术:

1、目前,部分作物(例如烟草)在移栽阶段面临严重干旱,为提升移栽成活率,现有技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进行抗旱移栽。

2、滴灌方式主要分为膜上滴灌和膜下滴灌两类,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农业技术,通过在作物生长区域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来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作物生长的效果。为有效实现减工降本,在生产中大量使用“覆膜铺管一体机”进行铺管和覆膜、采取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

3、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4、1、采取膜下滴灌方式,移栽作物幼苗时在膜上造洞,移栽后植株周围留有较大缝隙,当遇干旱条件下气温持续偏高的情况下,作物根际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不利于抗旱保苗,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5、2、农田连作情况严重,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黑胫病、根黑腐病、青枯病等土传根茎病病害发生严重,此外,蚜虫传播病毒病的情况也较为严重,现有膜下滴灌技术难以实现对蚜虫、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治。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地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中作物根际土壤水分蒸发量的装置,提高作物根际土壤含水量;同时,该装置还能够提高对病虫害防治效果。

2、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所述装置为漏斗形,使用时植株位于漏斗形装置中;装置的上部为集雨部,集雨部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插入土壤的插入部,插入部下部设置有药仓。

3、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集雨部与插入部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

4、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装置由2~4个瓣体拼接构成。

5、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装置由第一瓣体和第二瓣体拼接构成,第一瓣体和第二瓣体上分别设置有插销和销孔。

6、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集雨部为上径大、下径小的喇叭口状。

7、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集雨部的表面的银灰色。

8、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插入部为2~4个。

9、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插入部为横截面是弧形的直条,直条的下端设置有尖刺部。

10、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药仓的一个面为插入部的部分面,药仓的另一个面为锥状面。

11、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药仓侧壁设置有多个释药孔。

12、根据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锥状面的定点与插入部的最低点等位;所述药仓位于所述插入部外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a)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通过设置集雨部,既有利于收集更多的雨水,又有利于对移栽作物幼苗时在膜上的造洞进行压膜处理,提高造洞处土壤的雨水填充量,降低造洞处水分蒸发量,可显著提升造洞处根际土壤含水率,最终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

15、b)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通过设置药仓,根据作物地下虫害和土传病害的特点,填入病虫害防治的药剂,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即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使用药剂仓施药的全新方式,该施药方式可降低药剂释放速度,使药效缓慢释放,对病虫进行持续防治,有效降低作物病虫害发生率。当然,药剂仓也可以用于填装化肥,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

16、c)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地上部分的积雨盘设置为银灰色,采用物理防治蚜虫方法,实现绿色防控。

17、d)在植株根际定点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实现精量化施药,且杀虫剂、杀菌剂更为集中,对作物植株根系附近的害虫、病原菌进行消杀,而远离植株根系的昆虫则不会受到影响,有利于维持区域生态的稳定。

18、e)使用药剂仓施药,可在生长季后回收作物防病虫害装置,同时对药剂仓内的残留农药进行回收,更有利于环保农业的发展。

19、f)使用药剂仓施药,可以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环境条件、地下害虫和病原菌的特性,利用插入部控制药剂仓的施药深度,实现更加精准的化学防控。

20、g)本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集雨部和连接部,一方面是可以用于连接设置多个药剂仓,另一方面还可用于对病虫害的传播进行物理隔离。

21、h)本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瓣体拼装构成,可以在植株生长的任一时期安装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使用更加灵活。



技术特征:

1.一种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漏斗形,使用时植株位于漏斗形装置中;装置的上部为集雨部,集雨部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插入土壤的插入部,插入部下部设置有药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部与插入部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2~4个瓣体拼接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第一瓣体和第二瓣体拼接构成,第一瓣体和第二瓣体上分别设置有插销和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部为上径大、下径小的喇叭口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部的表面的银灰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为横截面是弧形的直条,直条的下端设置有尖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仓的一个面为插入部的部分面,药仓的另一个面为锥状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仓侧壁设置有多个释药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面的定点与插入部的最低点等位;所述药仓位于所述插入部外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所述装置为漏斗形,使用时植株位于漏斗形装置中;装置的上部为集雨部,集雨部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插入土壤的插入部,插入部下部设置有药仓。本发明作物抗旱防病虫害装置通过设置集雨部,既有利于收集更多的雨水,又有利于对移栽作物幼苗时在膜上的造洞进行压膜处理,提高造洞处土壤的雨水填充量,降低造洞处水分蒸发量,可显著提升造洞处根际土壤含水率,最终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通过设置药仓,根据作物地下虫害和土传病害的特点,填入病虫害防治的药剂,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波,陈寿明,唐林,李舟,甘勇,杨章明,毛敏,杜晓,杜仕福,左永亮,张文洪,何成,罗升才,张修俊,杨鹏,张映杰,张宗锦,官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