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分层包衣方法及其包衣结构

文档序号:35924729发布日期:2023-11-04 13:3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子分层包衣方法及其包衣结构

本发明涉及种子包衣,具体为一种种子分层包衣方法及其包衣结构。


背景技术:

1、种子包衣技术起源于我国,但是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包衣技术起步较晚。种子包衣是用成膜剂或粘合剂将农药、化肥、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均匀的粘合于种子表面,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供保障的一种技术。它具有应用方便、成本低、促进幼苗生长、防止病虫害、提高种子田间成活率以及避免环境污染等优势。包衣剂又称种衣剂,指由相关营养元素、成膜剂、药剂等加工而成且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化学制剂,直接覆于种子表面用于种子包衣。

2、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种子均匀包衣技术将种衣剂直接覆于种子表面,但是种衣剂中的多数杀菌剂、杀虫剂属于高毒或中毒农药,存在副作用对种子存在危害,并且一旦种子在包衣过程中出现未包衣完全或者包衣出现破损的情况,也不利于种子的正常生长,并且还有以下缺点;

3、(1)种衣剂中的多数杀菌剂、杀虫剂属于高毒或中毒农药,存在副作用,杀菌剂会表现出副作用,抑制幼苗生长,杀虫剂不但对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有影响,还会污染环境;

4、(2)包衣方法过于单一,多采用均一型包衣;

5、(3)包衣剂成本高,经常添加过量的成分,农药、微肥、生长调节剂等活性物质的配比不明确,经常随意复配,对种衣剂的合理配比的研究仍待加强;

6、(4)包衣剂种类少,多为通用型,不具备针对性,功能单一,缺乏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病害和地区的专用包衣剂;

7、(5)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赤霉素见光分解以及生根粉有效期短等特点,往往很难应用到种子包衣中,但是该类药剂良好的实际生产效果不容忽视,如果能提高包衣技术,克服缺陷,就可以降低包衣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8、(6)现有种子包衣技术多应用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9、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种子分层包衣方法及其包衣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子分层包衣方法及其包衣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在包衣过程中出现未包衣完全或者包衣出现破损的情况,也不利于种子的正常生长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种子分层包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1),将处理好的种子倒进种子下料箱体,然后种子下料箱体对种子进行分开处理,使得种子间隔进入到种子包衣箱体内部,并且种子包衣箱体可以进行多个拼接实现分层包衣,并且每个种子包衣箱体包衣对应的种子剂;

4、步骤(2),进入到种子包衣箱体内部的种子按照顺序首先进入通过第一包衣室,运输到第一包衣室内部的种子通过第一绞龙叶片进行运输,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毛刷对喷涂生长调节剂后的种子进行涂抹,实现均匀包衣,包衣结束后会通过通孔过渡到第二包衣室内部,运输到第二包衣室内部的种子通过第二绞龙叶片,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毛刷对种子再次进行涂抹,将原本还未涂抹完全或者涂抹出现破损的种子重新均匀包衣完全,并且第二包衣室内部具有一定的温度使得种子外层包衣的种衣剂具有一定的粘性,难以脱落,然后通过第二绞龙叶片将种子运输到干燥室内部进行干燥完全;

5、步骤(3),第一层包衣结束后,种子会运输到下一个种子包衣箱体内部,经过相同的步骤使得复合肥微肥包衣在生长调节剂的外壁,实现第二层包衣;

6、步骤(4),第二层包衣结束后,种子继续运输到下一个种子包衣箱体内部,经相同步骤使得保水剂包衣在复合肥微肥的外壁,实现第三层包衣;

7、步骤(5),第三层包衣结束后,种子继续运输到下一个种子包衣箱体内部,经相同步骤使得微生物菌剂和碳粉包衣在保水剂的外壁,实现第四层包衣;

8、步骤(6),第四层包衣结束后,种子继续运输到下一个种子包衣箱体内部,经相同步骤使得警戒性颜料包衣在微生物菌剂和碳粉的外壁,实现第五层包衣。

9、一种种子分层包衣方法所使用的包衣结构,包括种子包衣箱体,所述种子包衣箱体的顶部一端连接有种子下料箱体,所述种子下料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种子下料箱体的内部中心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外壁等距开设有与进料口底部配对的存料槽,所述种子下料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存料槽配对的出料口,并且所述出料口贯穿种子包衣箱体顶部,所述种子包衣箱体的内部由左向右间隔开设有第一包衣室、第二包衣室以及干燥室,所述种子包衣箱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贯穿至第二包衣室右端的绞龙杆,并且通过轴承与第二包衣室转动连接,所述绞龙杆位于第一包衣室内部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绞龙叶片,所述绞龙杆位于第二包衣室内部的外壁安装有第二绞龙叶片,所述第一绞龙叶片与第二绞龙叶片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毛刷,所述绞龙杆的内部设置有喷涂机构。

10、优选的,所述绞龙杆包括有固定在第一包衣室左端的圆环筒,所述圆环筒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圆环杆,所述转动圆环杆内壁左侧等距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端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左端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11、优选的,所述喷涂机构包括有第二包衣室右端开设的开槽,所述开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连接在圆板右端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等距安装有扇叶组,所述扇叶组的扇叶外壁连接有凸块,所述转动圆环杆的内壁等距开设有喷涂孔。

12、优选的,所述扇叶组由左向右依次顺时针旋转五度,所述凸块顶部一端抵靠在转动圆环杆内壁,并且所述凸块顶部另一端成弧形倾斜向下结构。

13、优选的,所述毛刷长度为0.3-0.8cm。

14、优选的,所述第二包衣室的左端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包衣室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包衣室的顶部设置有加热装置。

15、优选的,所述干燥室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烘干装置。

16、优选的,所述干燥室的底部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等距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连接有c形运输板,所述c形运输板的底部安装有震动电机。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在转动圆环杆转动对种子进行运输时,第二电机启动带动转动杆进行高速旋转,进而带动扇叶组转动产生吸力将营养液从左向右侧运输,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凸块对营养液产生挤压力使得营养液从喷涂孔喷出对运输过程中的种子进行喷涂;

19、本发明使用分层包衣技术研发,有效保证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包衣后的有效菌活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和复合肥按照最优比例分层包衣后,有效避免了包衣对种子萌发的限制,并增加了后期建植的生物量、盖度和高度;包衣成分的添加不仅增加了目标草种的野外建植,活性成分的添加也对其他功能群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20、本发明将种衣剂里各营养成分分层包在禾草种子表层,添加生长调节剂、微肥、复合肥等活性化学成分,以提高草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时期的抗逆能力,添加适宜的微生物菌剂和保水剂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出苗一致性,使用警戒性颜料等防止种子播种后被鸟、鼠、兔等采食,采用的活性菌株具有促生、提高抗逆性等多种功效,可以更好地适应使用区的环境;

21、本发明将营养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包裹在内层,将农药等对种子有害的物质包裹在外层,可以起到保护种子、促进种子萌发生长、保护环境的多重作用;包衣方法多样化,使实际培育幼苗的过程更加简便,一次播种可达到多种效果;在进行包衣时,合理进行种衣剂的配比,使内外层包衣剂有效活性成分都能发挥最大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发芽率;利用分层包衣技术解决一些物质对环境响应敏感的问题,例如赤霉素的见光分解;增加包衣剂种类,使其具有针对性;

2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扇叶组由左向右依次顺时针旋转五度,使得扇叶祖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螺旋向右的相对结构,使得营养液在运输过程中更加便捷高速,并且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会使得营养液处于转动圆环杆的内壁,此时扇叶组转动的过程中其外壁设置的凸块对营养液具有一种挤压力,使得营养液顺着喷涂孔向外喷出,其喷出范围更广,便于对种子的全范围包衣;

23、本发明在喷涂孔喷出营养液对种子进行包衣的过程中,部分营养液直接接触到种子外表面,还有部分营养液会积聚在毛刷表面,在种子运输过程中,毛刷不仅可以将种子外表面的涂抹均匀,而且毛刷表面粘附的营养液还会将种子外表面没有包衣好的部分重新包衣,加强了对种子的包衣效果。

24、本发明中通过开设的通孔运输到第二包衣室进行第二次运输,并且在第二次运输过程中持续对包衣后的种子再次进行包衣,将之前包衣后的种子可能出现破损或者还没有包衣到的位置进行补充,并且在第二包衣室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棒进行加热,并且在第二包衣室内部设置有温控器控制一定的温度使得营养液充分附着在种子外壁,难以脱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