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灌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16840发布日期:2023-10-30 09:4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灌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市政绿化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灌溉结构。


背景技术:

1、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现代的市政园林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

2、目前,在对园林中的植被进行灌溉时,一般采用公共水网中的自来水。工作人员使用车载水罐人工浇灌的方式对植物进行补水灌溉。但是这种浇灌方式一方面成本较大,自来水直接倾倒于地面上,土壤不能得到充分且均匀的灌溉,同时在浇灌时水流有可能将植物根部的土壤冲走,导致水土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除此以外,传统的浇灌方式没有充分的对降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对植被的灌溉效果、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灌溉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灌溉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灌溉结构,包括种植槽、集水槽以及浇灌组件,所述集水槽在所述种植槽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种植槽中设置有种植土壤,所述集水槽的顶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口,所述集水槽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浇灌组件包括浇灌管、第一水泵以及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集水槽上并与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设置,所述浇灌管设置于所述种植槽的上方,所述浇灌管与所述第一软管远离所述集水槽的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软管上,所述浇灌管上连通设置有若干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种植槽设置,所述集水槽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浇灌管沿着所述种植槽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植被种植于种植槽内的种植土壤中,在降雨时,雨水经过盖板上的漏水口进入集水槽中进行收集。当植物缺水需要进行灌溉时,第一水泵启动将集水槽中的雨水经过第一软管抽入浇灌管中,雨水经过若干喷嘴喷至种植槽中。浇灌管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着种植槽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对整个种植槽进行均匀浇灌。通过种植槽、集水槽、浇灌组件以及驱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雨水的回收以及对植被的均匀灌溉,具有提高对植被的灌溉效果、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的效果。

5、可选的,所述集水槽长度两端的顶部均竖直连接有一个支撑柱,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螺杆、滑杆、驱动块以及滑块,所述驱动螺杆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集水槽上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其中一所述支撑柱上,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滑杆连接于另一所述集水槽上的两所述支撑柱之间,所述滑杆关于所述驱动螺杆平行设置,所述浇灌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块连接,所述浇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上,所述驱动块与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带动驱动螺杆旋转,连接于驱动块以及滑块之间的浇灌管在驱动螺杆的驱动以及滑杆的导向作用下沿着集水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对整个种植槽中的种植土壤进行均匀灌溉。驱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浇灌管在种植槽上方的自动驱动。

7、可选的,所述集水槽中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设置于所述集水槽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浮块与所述集水槽长度方向一端竖直内壁贴合的一端竖直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浮板的底端,所述集水槽内竖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所述浮块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挡板贴合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设置于所述集水槽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挡板的高度与所述浮块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集水槽的深度,所述集水槽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设置,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置于所述集水槽的下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槽中的水位较低时,挡板的底端与集水槽的内底壁抵接,挡板将第二连通孔遮挡住,避免了集水槽中的水流出。当降雨量较大时,集水槽中的水位上升,浮块在浮力以及导杆的导向作用下上上,挡板随着浮块上升并与第二连通孔分离,集水槽中收集的雨水经过连接管进入储水箱中进行储存。储水箱的设置提高了装置的储水量,降低了雨水从集水槽中溢出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种植槽中放置有吸水陶粒,所述吸水陶粒设置于所述种植土壤的下方,所述种植土壤的表面铺设有固定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陶粒将种植土壤的底部与种植槽的底部隔开,降低了植物根部浸泡在水中缺氧导致烂根的可能性。固定网铺设于种植土壤的表面,降低了对种植土壤进行灌溉时导致种植土壤被冲走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种植土壤的顶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种植土壤最高点的高度大于所述集水槽顶端的高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种植土壤的顶面呈弧形,当降雨量过大时,多余的水沿着种植土壤的斜面流入集水槽中进行回收,降低了植被发生烂根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集水槽上连通连接有投料斗,每一所述集水槽中均设置有一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搅拌杆端部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沿着所述集水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搅拌杆的端部与所述集水槽长度一端的竖直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集水槽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搅拌杆转动的驱动源。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植被进行施肥时,通过投料斗向集水槽中投入废料,搅拌杆在驱动源的驱动下发生转动,搅拌叶片在搅拌杆的驱动下发生转动并对集水槽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提高了固态肥料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以及分布均匀性。

15、可选的,所述驱动源包括第一传带轮、第二传带轮、第一驱动带以及第二驱动带,所述搅拌杆的端部伸出所述集水槽并与所述第一传带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带同时套设于两所述第一传带轮外部,所述第二传带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螺杆的端部,其中一所述搅拌杆的端部固定套设有第三传带轮,所述第二驱动带同时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带轮与所述第三传带轮的外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螺杆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发生转动,第二传带轮与驱动螺杆发生同步转动,第三传带轮以及与其连接的搅拌杆在第二驱动带的带动下转动,第二传带轮带动第一驱动带转动,另一个搅拌杆在第一驱动带的带动下发生转动。通过各个部件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仅使用一个驱动源驱动两个搅拌杆,充分利用了装置中的驱动源。

17、可选的,所述储水箱上连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一端与所述浇灌管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上连通设置有第二水泵。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槽中储存的雨水不够使用时,第二水泵启动,储水箱中储存的雨水经过第二软管抽入浇灌管中对植物进行灌溉。

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种植槽、集水槽、浇灌组件以及驱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雨水的回收以及对植被的均匀灌溉,具有提高对植被的灌溉效果、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的效果;

21、2.搅拌组件的设置提高了固态肥料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以及分布均匀性;

22、3.固定网铺设于种植土壤的表面,降低了对种植土壤进行灌溉时导致种植土壤被冲走的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