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桑酮G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36734855发布日期:2024-01-16 12:4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桑酮G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日常杀菌消毒,具体涉及一种应用桑酮g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为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李斯特菌属,是一种普遍存在人畜共患的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它能够在低温、低酸和高盐在内的大范围不利环境条件下增殖,并且能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如败血症、脑膜炎、以及怀孕期间的严重并发症(流产和死产),其死亡率可达20%-30%。虽然单增李斯特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中的长期使用和滥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报告了单增李斯特耐药菌株。

2、冰箱冷藏室是人们经常使用的食物保存容器,也是非常容易滋生单增李斯特菌的地方,由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危害,因而需要定期清除其中的李斯特菌,而普通抗生素的使用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效果不尽人意,还会对保存冰箱里面的食物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在首次发现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杀菌性能的基础上,发明出一种应用桑酮g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及应用。

2、本发明的一种应用桑酮g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3、将桑酮g配制成浓度不低于4μg/ml的溶液或混悬液,再将这种溶液或混悬液与单增李斯特菌接触,即可实现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

4、如果是对冰箱冷藏室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清除,则可将一定量的桑酮g和水放入喷壶中搅拌或震荡,配制成不低于4μg/ml的溶液或混悬液,再将喷壶对准冰箱冷藏室喷洒即可。

5、桑酮g还可制成乳剂、口服制剂等多种形式的药物,用来治疗感染无乳链球菌相关的疾病,也可制成消毒制剂用来杀灭单增李斯特菌。

6、本发明是建立在发现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杀菌性能的基础上,并测定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mic和mbc,研究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作用,研究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形态的影响,最终做出的,结果虽较为简单,但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创造性劳动。

7、桑酮g(kuwanon g)是从桑树的桑白皮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桑白皮是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又名白桑皮、桑根白皮。桑是药食兼用的功能植物,在东西方都作药用。在中国,桑入药可上溯到《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经均有记载。虽然桑酮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某些霉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还具有抗炎、降压、抑制酶活性和降低血糖等。但有关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效果及抗菌机制的国内外文献均未报道,现有技术也无法预见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和抑制效果,因而我们研究了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效果及抗菌机制。

8、材料与试剂:李斯特氏菌atcc19115,中国菌种保藏中心;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brain heart infusion,bhi),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酮g(kuwanon g),其纯度大于99%。细菌蛋白提取试剂盒:bacterial protein extraction kit,上海生工;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9、主要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zealway,中科星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化培养箱:spx型,杭州硕联专业仪器厂;振荡摇床:sy-2230,上海精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biospectrometer-d30,广州雷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德国卡尔蔡司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sigma hd。

10、菌液和药液制备:菌悬液制备:将甘油冷冻保藏的单增李斯特菌接种于灭菌的bhi肉汤培养基中,37 ℃培养16 h至对数期,用bhi培养基校正菌液浓度至1×108 cfu/ml,4℃冰箱保存备用。以二甲基亚砜作溶剂将桑酮g配置成浓度为1024 μg/ml的母液。

11、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在96孔板中测定。无菌96孔板第一列加入200 μl浓度为1 024 μg/ml的桑酮g,通过加bhi培养基用二倍稀释梯度法使药物质量浓度依次为2、4、8、16、32、64、128、256、512、1024 μg/ml,最后加入100 μl菌悬液。另外加200μl菌悬液作为阳性对照组;加200 μl培养基作为阴对照组。37 ℃摇床培养24 h,肉眼观察培养液澄清者所对应的最低浓度即为受试药液的 mic。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试验基础上,从无明显细菌生长的孔板中取100 μl涂布于bhi平板培养基上,放于37 ℃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以平板培养基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

12、经实验测得,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是4 μg/ml,mbc是16 μg/ml。结果表明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的杀菌性能。

13、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实验方法同mic和mbc测定方法一样,药物浓度以1/2 mic、mic、2 mic和不加药组来研究桑酮g对单核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将以上培养物置于37 ℃,180r/min的摇床中培养,分别在2、4、6、8、10、12、16、24、36 h时取样,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600 nm的吸光度值。以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时间剂量效应曲线。

14、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1,用od600吸光度法是研究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生长的方法之一。单增李斯特菌经过桑酮g作用后生长曲线变化明显,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对单增李斯特生长的影响也越大。桑酮g在低浓度时就能抑制细菌生长,延迟细菌对数期的到来且始终小于空白对照组菌浓度;当桑酮g浓度为mic时,发现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菌液中药物浓度为2 mic时,菌液od值未有增加趋势,表明桑酮g能完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

15、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蛋白质合成影响:菌悬液用不同浓度桑酮g处理使其达到mic、2 mic和空白对照组,37 ℃振荡培养16 h至对数生长后期,8 000 r/min离心10 min,用无菌pbs(0.1 mol/ml、ph=7.4)洗涤三次,按照细菌蛋白提取试剂盒(bacterial proteinextraction kit,上海生工)中所述的方法来提取蛋白质。随后取15 μl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电泳结束后凝胶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过夜,然后脱色4-8 h,最后用凝胶成像仪拍照。

16、图2表示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蛋白合成的影响,对分子量在10 kda-75 kda的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条带清晰且明亮,不同浓度的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蛋白合成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桑酮g浓度越高,蛋白条带越少,越不清晰。当桑酮g的浓度为mic时,蛋白条带数量明显减少(实线框所示),只有三条带条带清晰可见,其余的条带基本消失;当桑酮的浓度为2mic时,条带明显变浅(虚线框所示)。说明桑酮g能明显影响单增李斯特菌蛋白质的合成,随药物浓度的增大,对蛋白质的影响越明显。

17、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对数期的菌悬液用bhi培养基调整到1×108 cfu /ml,添加桑酮g使其终浓度为mic和mbc,以不加桑酮g为空白对照组。摇床(37 ℃、180 r/min)培养至对数生长期,8000 r/min下离心10 min,用无菌pbs洗涤3次,收集菌体后用2.5%戊二醛溶液固定过夜。再依次用30.0%、50.0%、70.0%、90.0%、100.0%乙醇脱水(2次),干燥,最后喷金制样。

18、图3表示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形态的影响。空白对照组(图3a)的单增李斯特菌形状为短杆形,菌体表面光滑饱满,细胞之间界限分明,形态正常。加入桑酮g(图3b)的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结构损伤并发现菌体碎片,出现扭曲,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变化,以至有些菌体出现细胞断裂。表明桑酮g会破坏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胞膜,从而胞内物质外流,最终死亡。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首次发现了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的杀菌性能,并测定了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和mbc,研究了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的作用,研究了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发明了一种应用桑酮g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不仅能简单、快速、有效的清除冰箱冷藏室中的李斯特菌,制备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相关的药物和消毒制剂,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还不会对冰箱里面的食物造成污染,填补了一项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21、本研究初步探索了桑酮g对单核李斯特菌的抗菌活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桑酮g对单核李斯特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4 μg/ml和16 μg/ml,表明在体外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的抗菌性能。近年来,对天然来源的中药提取物研究发现与传统抗生素抑菌机制明显不同,并且具备不易产生耐药、副作用少和作用靶点多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2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和迅速等优点,且sds和蛋白质的结合是高密度的,即消除了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净电荷的不同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蛋白质研究的有力工具。由sds-page的结果分析得,未加桑酮g处理菌体的蛋白质谱带与经桑酮g处理菌体的蛋白质菌体有明显的区别,桑酮g质量浓度为mic时,蛋白质谱带显著变少变浅,且随着桑酮g浓度增大对单增李斯特菌蛋白质影响越深,说明桑酮g对单核李斯特菌的蛋白质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桑酮g影响了菌体蛋白质的正常表达或者是因为蛋白酶不能正常合成、蛋白酶失去了活性等等,从而使得菌体的生长和繁殖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蛋白质是生物体重要成分,大多是参与生化反应的酶类,是了解生物代谢繁殖的重要标志之一。

2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桑酮g对单核李斯特菌形态学的影响,发现经过桑酮g mic处理24h后,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结构损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出现扭曲,甚至塌陷和皱缩。这可能由于桑酮g影响了菌体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从而抑制或阻止细胞的生长。

24、综上所述,桑酮g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单核李斯特菌抗菌机制主要通过破坏菌体的细胞膜结构,致使胞内物质外流,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与王帆等人研究的肉桂醛、丁香酚、麝香草酚和单宁酸的对单核李斯特菌的mic相比,桑酮g更加具备开发成为一种抗单增李斯特菌的潜能。而有关桑酮g对单增李斯特菌其他方面的抑菌机制,还需进一步详细研究。所以,桑酮g还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菌剂,用于预防由单核李斯特菌感染的相关疾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