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37940228发布日期:2024-05-11 00:1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

本申请涉及紫泥土种植甘蔗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1、该紫泥土区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多年平均气温为21℃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3.4℃。春夏雨水较多,秋冬季偏干旱,4~9月份受高空槽、切变线、锋面、低涡、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为降水的高峰期,降水占全市年降水总量的近80%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左右,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匀,4~8月份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9月~次年3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5%左右。

2、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土地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土壤是在各种成土因素结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是历史自然体。耕作土壤又深受人为作用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其相应的分布规律。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的规定,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实际情况和普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分为18个土类,34个亚类,109个土属,327个土种。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的土壤类型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紫色土等。

3、紫色土是由紫色岩发育的土壤,是母质特征明显,而成土过程标志不十分明显的初育土。主要分布在桂东南、桂南、桂东北和右江南岸及南宁盆地等有紫色岩分布的地区。全区有紫色土88.48万公顷,其中林荒地85.31万公顷,旱地3.17万公顷。紫色土上自然植被疏松,少见成林树木,因而生物因素的作用较弱。土壤呈紫色、红紫、棕紫或暗紫色,土层较薄,矿质养分一般比较丰富,肥力较好,土壤质地变幅很宽,沙土和粘土均有,但以壤土为主;土壤反应从强酸至石灰性均有,以酸性为主。紫色土一般分布在低丘缓坡,抗蚀性不强,土层浅薄,蓄水量少,渗透性小,易引起严重的土壤侵蚀。全区紫色岩地区的侵蚀面积有14.98万公顷,占紫色岩总面积的8.19%。紫色土缺乏有机质,保水性差,故农作物经常受旱,但建立果园,种植甘蔗、花生、玉米及各类水果,均能获得较好收成。

4、该土种成土母质为紫色砂页岩风化物。已耕作利用为旱地土壤,剖面为a11—c型。土体厚度80—100cm。a层灰红色,c层以浊橙为主。剖面质地为粘壤土至壤质粘土;ph6.5—7.5,呈中性;阳离子交换量7—13me/100g土。据a层养分分析结果统计(n=9):有机质含量2.06%,全氮0.118%,全磷0.059%,全钾1.77%,速效磷7.8ppm,速效钾112ppm。a11层:0—17cm,灰红色(干,2.5yr6/2),壤质粘土,碎块状结构,疏松,母岩碎屑含量10%左右,容重1.12g/cm3,根系多量。c1层:17—60cm,浊橙色(干,5yr6/3),壤质粘土,核块状结构,紧实,有少量暗紫灰色胶膜,容重1.20g/cm3。c2层:60—100cm,浊橙色(干,5yr6/3),壤质粘土,核块状结构,紧实,母岩碎屑含量30%左右,容重1.52g/cm3。该土种中性反应,质地适中,通透性好,耕性良好,磷钾丰富,养分分解快,且供肥平稳,适种性较广,玉米、花生、甘蔗等作物生长良好。但有机质偏低,开垦后易受侵蚀,使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紫泥土种植产量不佳的问题。

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包括:对选定的紫泥土土地进行整理,并施加基肥,基肥包括含有复合淡紫拟青霉菌剂的亚硫酸法甘蔗制糖虑泥生物有机肥、鸡粪和草木灰;针对紫泥土土地选择甘蔗蔗种;对选择的甘蔗蔗种进行处理和种植;对紫泥土土地种植的甘蔗进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包括水肥一体灌溉管理;甘蔗生长期间进行除草与培土;将成熟的甘蔗进行收割;甘蔗为一年两熟,第二次成熟的甘蔗为第一次收割后的甘蔗的蔗根经过培育成长。

3、进一步地,土壤深松深耕至45~55cm,种植行距采用宽窄行0.3~0.4m+1.3m的模式,开沟宽度65~75cm,深度40~50cm。

4、进一步地,种植甘蔗时,首先,将甘蔗种茎切割为双芽段,并用55~57℃温水浸泡20分钟进行脱毒处理,浸泡结束后,先喷洒冷水尽快冷至环境温度,再用含0.02%~0.03%的乙烯利和0.01%~0.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至种茎表面,能够促进甘蔗种茎生长。

5、进一步地,向种植沟内播种双芽段甘蔗种茎,并覆盖碎土4~6cm及地膜。

6、进一步地,苗期至分蘖期施肥:在蔗苗3叶龄、蔗苗5~8叶龄、甘蔗第一节拔节和第三节拔节期间,利用喷灌系统的高压喷枪将各水肥喷淋至田间,用肥量为畜禽粪污发酵液200~300kg/亩,发酵液ec=2~2.5ms。

7、进一步地,苗期至分蘖期施水肥的氮、磷、钾比例为4:1:2。

8、进一步地,拔节期到成熟期施肥,根据苗情判断进行拔节期的规律性施肥,施肥方式为利用喷灌系统的高压喷枪将各水肥喷淋至田间,施肥间隔为10天左右,该阶段用肥量为:畜禽粪污发酵液1.6~2t/亩,发酵液ec=3~3.5ms,此时发酵的底物除畜禽粪污外,额外添加了5‰棕榈灰和4‰矿源黄腐酸,此阶段水肥的氮、磷、钾比例为(3~2):1:2。

9、进一步地,成熟期施肥:同样是利用喷灌装置的高压喷枪将水肥喷淋至田间,施肥间隔20天左右,该阶段用肥量为畜禽粪污发酵液1~1.8t/亩,发酵液ec=3.5-4ms,此时发酵的底物除畜禽粪污外额外添加了1‰棕榈灰、3~8‰有机螯合钙、0.5~1%过磷酸钾和8‰矿源黄腐酸,此阶段水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1:2。

10、进一步地,要求切割高度合格率≥95%;宿根破头率≤10%;蔗段合格率>90%;留茬高度≤20毫米;总损失率≤5%。机械收割应主意在无雨、土不湿的条件下进行。

11、进一步地,宿根管理与养护:宿根留地标准:有效茎5000株/亩以上,机收损伤率低于10%。

12、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针对紫泥土的土壤特点,通过科学的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等一整套的流程,可以将现有的紫泥土的土地一年一熟的糖料蔗种,改变为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这样大大地提高了糖料蔗种的产量。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紫泥土的甘蔗种植产量较少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深松深耕至45~55cm,种植行距采用宽窄行0.3~0.4m+1.3m的模式,开沟宽度65~75cm,深度40~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甘蔗时,首先,将甘蔗种茎切割为双芽段,并用55~57℃温水浸泡20分钟进行脱毒处理,浸泡结束后,先喷洒冷水尽快冷至环境温度,再用含0.02%~0.03%的乙烯利和0.01%~0.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至种茎表面,能够促进甘蔗种茎生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种植沟内播种双芽段甘蔗种茎,并覆盖碎土4~6cm及地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苗期至分蘖期施肥:在蔗苗3叶龄、蔗苗5~8叶龄、甘蔗第一节拔节和第三节拔节期间,利用喷灌系统的高压喷枪将各水肥喷淋至田间,用肥量为畜禽粪污发酵液200~300kg/亩,发酵液ec=2~2.5m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苗期至分蘖期施水肥的氮、磷、钾比例为4: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拔节期到成熟期施肥,根据苗情判断进行拔节期的规律性施肥,施肥方式为利用喷灌系统的高压喷枪将各水肥喷淋至田间,施肥间隔为10天左右,该阶段用肥量为:畜禽粪污发酵液1.6~2t/亩,发酵液ec=3~3.5ms,此时发酵的底物除畜禽粪污外,额外添加了5‰棕榈灰和4‰矿源黄腐酸,此阶段水肥的氮、磷、钾比例为(3~2):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成熟期施肥:同样是利用喷灌装置的高压喷枪将水肥喷淋至田间,施肥间隔20天左右,该阶段用肥量为畜禽粪污发酵液1~1.8t/亩,发酵液ec=3.5-4ms,此时发酵的底物除畜禽粪污外额外添加了1‰棕榈灰、3~8‰有机螯合钙、0.5~1%过磷酸钾和8‰矿源黄腐酸,此阶段水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要求切割高度合格率≥95%;宿根破头率≤10%;蔗段合格率>90%;留茬高度≤20毫米;总损失率≤5%。机械收割应主意在无雨、土不湿的条件下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宿根管理与养护:宿根留地标准:有效茎5000株/亩以上,机收损伤率低于1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紫泥土的甘蔗种植方法,包括:对选定的紫泥土土地进行整理,并施加基肥,基肥包括含有复合淡紫拟青霉菌剂的亚硫酸法甘蔗制糖虑泥生物有机肥、鸡粪和草木灰;针对紫泥土土地选择甘蔗蔗种;对选择的甘蔗蔗种进行处理和种植;对紫泥土土地种植的甘蔗进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包括水肥一体灌溉管理;甘蔗生长期间进行除草与培土;将成熟的甘蔗进行收割;甘蔗为一年两熟,第二次成熟的甘蔗为第一次收割后的甘蔗的蔗根经过培育成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紫泥土种植产量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川,李振鹏,窦明远,邹帅,冯清,杨靖,杨茂立,颜东梅,李军,向栩琛,邓逢明,李欣,麦子维,王成华,刘小玲,熊虹玮,邓富康,李康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