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及装置

文档序号:36735234发布日期:2024-01-16 12:4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甘蔗脱毒和育苗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甘蔗种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土壤含水率、光照、空气等。

2、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宜发芽,温度过高超过40℃则抑制萌发;温度在13~20℃则发芽缓慢,温度低于13℃,即使其它条件良好,也很难发芽。土壤干旱或积水都不宜发芽,土壤干旱而造成种茎水分损失,当种茎含水率降至40%以下,蔗芽丧失发芽力;土壤水分过多,则会造成种茎腐烂甚至死亡。光照平均每天8小时以下则光照不足,不利于蔗种的发芽和生长,光照时间越长产量和糖分越高。甘蔗的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空气不流通,不利蔗种的发芽生长。

3、在播种甘蔗时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发芽期长达100天左右。在干旱的情况下,发芽率很低,出苗不整齐,苗不壮。在宿根甘蔗的情况下,会有部分甘蔗长势不好,甚至有缺失的现象。在正常栽种的情况下,会有部分苗不整齐,苗不壮,甚至也会有缺失的现象。蔗种的发芽率很低,出苗不整齐,苗不壮,甚至有缺失,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减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发芽率是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甘蔗在脱毒和育苗时控制不良的问题。

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包括:将无病虫害、蔗茎均匀、蔗芽饱满的甘蔗种茎,在芽节的两端切断,切成带芽的4~6厘米长的甘蔗单芽种段;将甘蔗种段在脱毒工厂间中进行脱毒处理;将脱毒处理后的甘蔗种段装入u型育苗杯中,进行育苗;将制备的疏松潮湿的营养土,加满已放置甘蔗种段的u型育苗杯中,甘蔗芽朝向两侧放置,芽的圆周上分布的营养土;将已添加营养土的u型育苗杯转移到甘蔗育种工厂间进行育苗。

3、进一步地,脱毒为将甘蔗种段放入质量分数为2%,水温度为20~30℃的石灰水中,在甘蔗脱毒工厂间浸种18~24小时,或将甘蔗种段放入50~55℃温水中,在甘蔗脱毒工厂间浸种20~30分钟。

4、进一步地,新鲜蔗种在浸种前要晒种3~5天,去掉5~10%的水分。

5、进一步地,脱毒工厂间包括玻璃外壳、蓄水箱、增压泵、进水管、换气扇、室内风速传感器、内置网栅育苗托盘、水温传感器、控制器和回水管,蓄水箱通过进水管与玻璃外壳相连通,增压泵设置在进水管上,换气扇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室内风速传感器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内置网栅育苗托盘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控制器的控制面板设置在玻璃外壳上,回水管连通玻璃外壳内部和蓄水箱。

6、进一步地,育苗工厂间与脱毒工厂间共用,脱毒工厂间还包括土壤含水率传感器,土壤含水率传感器设置在u型育苗杯中,土壤含水率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7、进一步地,u型育苗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30~45%的可生物降解材料、40~55%的农林作物秸秆渣、8~12%的增塑剂和粘结剂。

8、进一步地,可生物降解材料为聚乳酸或淀粉塑料;农作物秸秆渣为玉米秸秆渣、稻谷秸秆渣、稻谷壳、甘蔗渣或桉树锯木面;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磷酸三甲苯酯;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

9、进一步地,营养土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营养土按体积计份,经过筛后直径3~5mm砂质赤红壤土的肥土60~80份、腐熟农家肥10~30份、生物炭5~15份、过磷酸钙3~6份。

10、进一步地,腐熟农家肥的制备方法:取牛粪30~55份、猪粪40~60份、鸡粪10~15份、猪尿5~12份,拌匀堆沤,堆肥30~50厘米深处升温至40~55℃后,继续堆6~10天后,每隔3~5天翻堆一次,直至熟化;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在500℃~600℃的高温下,将桉树枝、桉树叶、桉树锯木面、甘蔗渣、玉米秸秆、稻谷秸秆、稻谷壳、椰子壳、生活垃圾,在缺氧状态下,对其有控制地进行高温分解。

11、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甘蔗脱毒和育苗的装置,装置包括:玻璃外壳、蓄水箱、增压泵、进水管、换气扇、室内风速传感器、内置网栅育苗托盘、水温传感器、控制器、回水管和温度换热器,蓄水箱通过进水管与玻璃外壳相连通,蓄水箱中水的ph值在6.5~7.5之间,需2~3天更换一次,增压泵设置在进水管上,换气扇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室内风速传感器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内置网栅育苗托盘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控制器的控制面板设置在玻璃外壳上,回水管连通玻璃外壳内部和蓄水箱,温度换热器至少部分设置在玻璃外壳内。

12、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科学的脱毒和育种方法,以及采用专门的脱毒工厂间,这样大大地提高了甘蔗的脱毒和育种的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甘蔗脱毒和育苗不精细导致的甘蔗成活率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毒为将甘蔗种段放入质量分数为2%,水温度为20~30℃的石灰水中,在甘蔗脱毒工厂间浸种18~24小时,或将甘蔗种段放入50~55℃温水中,在甘蔗脱毒工厂间浸种20~3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蔗种在浸种前要晒种3~5天,去掉5~10%的水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毒工厂间包括玻璃外壳、蓄水箱、增压泵、进水管、换气扇、室内风速传感器、内置网栅育苗托盘、水温传感器、控制器和回水管,所述蓄水箱通过进水管与所述玻璃外壳相连通,所述增压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换气扇设置在所述玻璃外壳的内部,室内风速传感器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内置网栅育苗托盘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面板设置在玻璃外壳上,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玻璃外壳内部和所述蓄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工厂间与所述脱毒工厂间共用,所述脱毒工厂间还包括土壤含水率传感器,所述土壤含水率传感器设置在所述u型育苗杯中,所述土壤含水率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育苗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30~45%的可生物降解材料、40~55%的农林作物秸秆渣、8~12%的增塑剂和粘结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为聚乳酸或淀粉塑料;所述农作物秸秆渣为玉米秸秆渣、稻谷秸秆渣、稻谷壳、甘蔗渣或桉树锯木面;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磷酸三甲苯酯;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按照以下方法制得:营养土按体积计份,经过筛后直径3~5mm砂质赤红壤土的肥土60~80份、腐熟农家肥10~30份、生物炭5~15份、过磷酸钙3~6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熟农家肥的制备方法:取牛粪30~55份、猪粪40~60份、鸡粪10~15份、猪尿5~12份,拌匀堆沤,堆肥30~50厘米深处升温至40~55℃后,继续堆6~10天后,每隔3~5天翻堆一次,直至熟化;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在500℃~600℃的高温下,将桉树枝、桉树叶、桉树锯木面、甘蔗渣、玉米秸秆、稻谷秸秆、稻谷壳、椰子壳、生活垃圾,在缺氧状态下,对其有控制地进行高温分解。

10.一种甘蔗脱毒和育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玻璃外壳、蓄水箱、增压泵、进水管、换气扇、室内风速传感器、内置网栅育苗托盘、水温传感器、控制器、回水管和温度换热器,所述蓄水箱通过进水管与所述玻璃外壳相连通,蓄水箱中水的ph值在6.5~7.5之间,需2~3天更换一次,所述增压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换气扇设置在所述玻璃外壳的内部,室内风速传感器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内置网栅育苗托盘设置在玻璃外壳的内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面板设置在玻璃外壳上,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玻璃外壳内部和所述蓄水箱,所述温度换热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玻璃外壳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及装置,其中,甘蔗脱毒和育苗的方法,包括:将无病虫害、蔗茎均匀、蔗芽饱满的甘蔗种茎,在芽节的两端切断,切成带芽的4~6厘米长的甘蔗单芽种段;将甘蔗种段在脱毒工厂间中进行脱毒处理;将脱毒处理后的甘蔗种段装入U型育苗杯中,进行育苗;将制备的疏松潮湿的营养土,加满已放置甘蔗种段的U型育苗杯中,甘蔗芽朝向两侧放置,芽的圆周上分布的营养土;将已添加营养土的U型育苗杯转移到甘蔗育种工厂间进行育苗。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甘蔗在脱毒和育苗时控制不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川,杨茂立,冯清,李振鹏,窦明远,邹帅,杨靖,颜东梅,李军,向栩琛,邓逢明,李欣,麦子维,王成华,刘小玲,熊虹玮,邓富康,李康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