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热带苦槠次生幼林的快速恢复方法

文档序号:36385586发布日期:2023-12-14 22:4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亚热带苦槠次生幼林的快速恢复方法

本发明属于林木管理,具体涉及一种亚热带苦槠次生幼林的快速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1、苦槠 (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 schottky)是壳斗科锥属常绿高大乔木,在长江以南的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均有自然分布,喜光、耐旱、寿命长,抗性强,是次生林重要的先锋树种和建群树种,也是优良的用材和防火树种。在浙江沿海丘陵地区的苦槠幼林群落上,常采用长期封山的经营方式。尽管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干扰和破坏,但由于苦槠侧枝生长快、枝条粗大、生长不佳,产生林内阳生性灌木茂密、光照不足、通风性差,封山使得抚育措施不力从而导致苦槠群落结构单一、生长较差、群落发育缓慢、生产力低下的状况。

2、针对传统苦槠林经营效果不理想问题,发明者在对典型成熟苦槠群落的调查中发现,在天然林中,苦槠呈聚集状分布;常与木荷、栲、米槠、柯、青冈、枫香和檫木混生;在群落垂直结构上,乔木ⅰ层苦槠不仅数量多,盖度大,而且树高达18m,枝下高较长;在乔木ⅱ层中,苦槠与混生的阔叶树种较多,树高10-12m;灌木层高达1-5m,根据天然苦槠群落的分布格局和生长特征,通过人工方式恢复仿自然的苦槠林来解决当前次生林恢复重建出现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经检索,cn111788981b公开了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但该发明方法的对象是人工林,其技术焦点是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混交比例面积确定的造林方法,未能对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深入全面的剖析和提炼,难以在天然次生林恢复生产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亚热带苦槠次生幼林的快速恢复方法,将次生苦槠林恢复为以建群树种为主导的复层、异龄混交群落结构,实现增加林层间隙,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加林冠光照时间,减小林木间相互竞争,从而提高苦槠群落的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材木质量和和经济效益。

2、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3、一种亚热带苦槠次生幼林的快速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林地选择:选择海拔低于350m,红壤、土壤厚60-90cm、树高8-10m,郁闭度≥0.6苦槠次生幼林群落;

5、s2、林地调查:调查当地典型成熟苦槠群落结构,分析种类组成、密度、垂直结构和空间分布林分因子,作为恢复经营依据;

6、s3、树种选择:在乔木层留养苦槠、木荷、柯、栲、米槠、青冈、枫香和檫木阔叶树种;在灌木层留养苦槠、木荷、柯、栲、米槠、青冈、枫香和檫木阔叶树种外,还有连蕊茶、山矾和檵木,优化群落种类组成;

7、s4、恢复方式:在初期采用透光伐抚育保留树高8-10m的乔木ⅰ层,株行距6-8m´6-8m;留养树高5-7m的乔木ⅱ层,株行距3-4m´3-4m,都呈不规则分布;灌木层株行距为随机分布,改善群落空间结构;在恢复后期采用多次间伐抚育保留树高至少12m、15m的乔木层林木,对林地实施综合管理,改善保留木生长环境和群落演替发育;

8、步骤(4)中,恢复初期培育,措施是:冬季采用透光伐抚育,选择健壮、树干通直、圆满、树高8m至少的个体作为留养优势木,密度13-15株/亩;尽量选择苦槠外其它阔叶树种,使优势木的树冠全面暴露;2月初在优势木树冠投影面积中开沟施肥,连续施肥3年;在乔木ⅱ层留养有培育前景的阔叶树,密度25-30株/亩;在灌木层留养15-20株/亩;

9、步骤(4)中,恢复后期培育,措施是:在冬季,待乔木ⅰ层树高12m时,进行间伐抚育,伐除或修除优势木林冠邻近的干扰木和衰弱木;选择实生、健壮、树干直、圆满、树高/胸径值80-85、枝下高≥6m的优秀个体为目标木,密度9-11株/亩;对目标木树冠投影面积中进行鲜草、凋落叶及复合肥的覆盖,并覆土;在乔木ⅱ层保留密度20-25株/亩;在灌木层保留阔叶树15-18株/亩;待乔木ⅰ层树高≥15m,再次对林分进行间伐抚育,保留目标木密度8-9株/亩,树高/胸径值<70,枝下高≥7m,再次对目标木进行鲜草、凋落叶及复合肥的覆盖培育;乔木ⅱ层保留木20-22株/亩;灌木层保留木12-15株/亩;对林地实施持续性综合管理,保护更新幼苗;

10、步骤(4)中,恢复初期对优势木的培育,所施肥料为过磷酸钙为主成分的磷肥或n:p:k比例16:16:16的复合肥;施肥量均为1-1.5kg/株;施肥时间为2月上旬;

11、步骤(4)中,恢复后期对目标木的培育,所施肥料为n:p:k比例16:16:16的复合肥,所述的覆盖,其质量比例为鲜草150kg、凋落叶(枝)100kg和复合肥2.5-3kg/株;覆土的要求为表土,取除石块,厚度约3cm,压实。

12、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采用仿自然苦槠群落结构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次生林改造经营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具有育林目标明确的优点,不仅构建的乔木层树种配置和垂直结构与成熟天然林的树种、林冠层相似度高,而且增值资源多,群落恢复快,缩短群落发育时间至少20年,节约了营林成本。

14、(2)本发明采用不同时期的透光伐和间伐抚育结合的手段,清理了风倒、枯立木、阳性生灌、竹、草和生长不良的林木,使林内透光性增加,由于通畅的林内环境,减小了植物间的相互竞争,从而保证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都可以促进目标木的生长,也提高了群落的整体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15、(3)本发明对目标木施无机肥,由于苦槠细根(直径≤0.2cm)较少,它承担着植物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功能,施入磷肥和复合肥,可促进细根的根长和根生物量增长,从而提高根系觅磷能力和体内磷素的利用效率,促进树木生长发育。

16、(4)本发明恢复方式中采用宽幅机动的株行距进行间伐抚育,由于天然次生林中林木呈不规则分布,难以均匀定株间距,本发明可有利于优选保留的物种和质量,又可达到群落中较均匀的目的,提高了抚育间伐保留木的质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技术特征:

1.一种亚热带苦槠次生幼林的快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热带苦槠次生幼林的快速恢复方法,针对次生林恢复重建过程中盲目性大的问题,模拟当地典型成熟天然林模式,采用林分间伐抚育和留养建群树种技术及培育将群落乔木层改建为主林层和亚林层,解决次生群落垂直结构单一,林木对群落垂直方向的空间利用不足,阳生性贬值资源多、生产力低等问题。实现增加林冠层间隙,提高群落通风透光性,减少林木间相互竞争,增加林冠光照时间,提高干材质量,构建以苦槠建群树种为主导的复层、异龄混交群落结构,达到恢复快、投入低、林木蓄积量高的目的。本发明具有培育目标明确、简单、实用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辉,何杨辉,靳佳,刘瑞强,杜正刚,陈鸿洋,纪宇皝,王良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