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

文档序号:37018135发布日期:2024-02-09 13:1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蚜虫防治,具体为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1、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多属于同翅目螃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病等危害,蚜虫体小而软,腹部有管状突起,吸食植物汁液,由于蚜虫的繁殖力很强,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很快就能生育,一年能繁殖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蚜虫侵害农作物后,会造成生长率降低、发生叶斑、泛黄、发育不良、卷叶、产量降低、品质严重下降,枯萎以及死亡,而且蚜虫还能在农作物之间传播病毒,造成农作物的进一步病害发生。

2、在实际生产中,人们为了防治蚜虫的危害,一般采用多种途径的综合防治,包括:消灭越冬期的蚜虫、对新引进的农作物严格把关、及时修剪残花枯枝、选取具有抗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化学药物除虫、进行田地的合理布局及清理以减少蚜源、设立的黄板、粘虫板、种植驱蚜植物等方法进行防治。

3、在上述方式中,药物除虫为主动防治,其他均为辅助性方法,但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会造成农作物体内的大量药物残留,且防治效果不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用来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解决了现有农作物防治蚜虫时防治效果不佳且会造成药物残留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黄荆条的提取物,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3、s1:收集化香数与黄荆条的根茎叶,然后将收集的根茎叶进行除杂和反复清洗后备用;

4、s2:将s1步骤中备用的化香树与黄荆条的根茎叶加入粉碎机内进行榨汁,得到固液混合物;

5、s3:将s2步骤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反复过滤滤除残渣,得到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中进行添加防腐剂,储存备用,得到植物源药剂。

6、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粉碎机的搅拌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为15-20min。

7、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的防腐剂为山梨酸钾,所述提取液与防腐剂的使用比例为0.35%。

8、优选的,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9、s1:将植物源药剂按照比例与水进行稀释混合,然后加入0.1%的洗衣粉,之后将其进行制成喷雾剂;

10、s2:将s1步骤所制得的喷雾剂均匀喷洒到防治对象全株,喷雾次数为1-2次即可。

11、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进行喷雾防治使用时,选择晴朗的天气条件进行。

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通过以独化香树与黄荆条的根茎叶为原料,通过榨汁获得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加水稀释后进行作物的喷雾,作物未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作物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本化香树与黄荆条的提取物液,除了可以防治蚜虫以外,对其他刺吸性虫害也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如蓟马、红蜘蛛等,化香树与黄荆条为野生植物,在使用成本低廉,容易获取,且不会出现药物残留等污染环境的问题,另外,因为减少了害虫的危害,且有5-8%的增产效果。

14、2、本发明通过在药剂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便于药剂长期存放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药剂在存放时的药效,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黄荆条的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黄荆条的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粉碎机的搅拌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为15-2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黄荆条的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的防腐剂为山梨酸钾,所述提取液与防腐剂的使用比例为0.3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进行喷雾防治使用时,选择晴朗的天气条件进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涉及农业蚜虫防治技术领域。该利用黄荆条提取物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收集化香数与黄荆条的根茎叶,然后将收集的根茎叶进行除杂和反复清洗后备用;S2:将S1步骤中备用的化香树与黄荆条的根茎叶加入粉碎机内进行榨汁,得到固液混合物;S3:将S2步骤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反复过滤滤除残渣,得到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中进行添加防腐剂,储存备用,得到植物源药剂。通过以独化香树与黄荆条的根茎叶为原料,通过榨汁获得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加水稀释后进行作物的喷雾,作物未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作物发生蚜虫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蒋辉倩,丁勇,王正文,吴凤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