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塘防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01072发布日期:2024-04-18 12:4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池塘防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具体地涉及一种养殖池塘防鸟装置。


背景技术:

1、水产品的来源包括捕捞和人工养殖,捕捞产率受限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并且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人工养殖成为了水产品的主要获取途径,而人工养殖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对于经济效益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是鸟类的捕食。鸟类往往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栖息场所,导致养殖塘内的养殖水产成为了鸟类的重点捕食对象,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养殖塘减产70%以上,此外,鸟类有时还会携带传染性的细菌、寄生虫等,在高密度养殖的背景下,容易导致水产品大规模爆发传染病。为了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显然需要避免鸟类在养殖塘内大量捕食,然而鸟类大多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只能使用驱赶或阻拦的方式应对。现有的驱赶方法中,一般使用声音驱赶或者视觉驱赶,前者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并且长期使用后鸟类会逐渐适应,后者效果维持时间较短,鸟类会很快适应,人工驱赶效果最佳,但人工成本高并且无法覆盖全时段,因此以上方法无法根治鸟类捕食的问题。目前最有效的防鸟方法是在养殖塘上方覆盖一层防鸟网,以物理隔绝的方式避免鸟类进入池塘中,该方法防鸟效果显著,但缺点也较为明显,首先在养殖塘上安装和拆卸防鸟网的过程耗时费力,而且防鸟网的维护较为困难,防鸟网出现局部破损后需要将整个防鸟网拆卸后才能修补或者更换,其次该方法通常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养殖塘,对于面积较大的养殖塘难以实施。

2、公开号为cn216219775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养殖池塘防鸟装置,它由沿养殖池塘堤埂布置的主支撑杆、定位钢丝绳和防鸟细线组成,所述的主支撑杆沿养殖池塘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定位钢丝绳将各主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成一个框架结构,防鸟细线沿养殖池塘宽度方向间隔架设在长度方向架设的定位钢丝绳上,且间隔距离为每米3~4根。该技术方案可以在养殖池塘的上方架设防鸟细线,放置鸟类从上方进入池塘中,但实际应用时仅能防止一些在空中飞翔并从水面捕食鱼虾的鸟类,而需要重点预防的白鹭、灰鹭等鸟类可以从岸边靠近养殖塘,并在养殖塘的边缘的浅水区域捕食鱼虾,因此防鸟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防鸟装置,该装置的布置和拆解过程操作简单,便于后期维护,且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养殖池塘,对于白鹭、灰鹭一类的习惯在浅水区域捕食鱼虾的鸟类具有较好的阻拦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养殖池塘防鸟装置,包括安装骨架和与安装骨架连接的防护网;所述安装骨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支杆和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连接有与第二支杆呈夹角设置并向远离第一支杆方向延伸的外延杆;所述防护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第三网体;两个第一支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网体连接,第一支杆的上端与第二支杆的上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网体连接,第二支杆的上端和外延杆的延伸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网体连接。

4、本发明使用时设置在养殖池塘堤岸边缘的地基上,具体地,养殖池塘的地基包括地势较高的基岸、位于基岸与水域交接处的浅水区、位于水域中部的深水区和连接浅水区域深水区的过渡区,发明人在对白鹭、灰鹭等常见鸟类的形态和习惯进行观察研究后发现,这些鸟类习惯站立在水域边缘部位等待鱼虾经过并将其捕食,而大多数鸟类的腿长在10~20cm之间,因此通常只能在离岸一米以内的浅水区活动,该区域水的深度较浅,可以供鸟类站立,而越过该区域的部分水深逐渐增加,大多数鸟类不能长期停留其中。结合上述观察和研究结果,发明人提供了上述养殖池塘防鸟装置,该装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使用时竖直固定在基岸上,第二支杆靠近浅水区,延伸杆则向浅水区方向延伸,使得连接延伸杆端部和第二支杆上端的第三网体形成斜坡结构并覆盖浅水区域,一方面避免鸟类站立在浅水区域,另一方面也防止鸟类站立在第三网体上,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则阻止鸟类从基岸上进入第三网体下侧。为了发挥防鸟的效果,应当沿池塘边缘布置多个防鸟装置,相邻的防鸟装置之间贴近设置,使鸟类无法找到捕食的落脚点,减少鱼虾的损失量。本发明提供的防鸟装置对于养殖池塘的形状、面积没有特别要求,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养殖池塘,并且可以将局部的防鸟装置拆除以形成通路,在需要时能够方便进出池塘,同时也使得后期维护更加简单,对单个防鸟装置进行修补、更换的同时不影响其他防鸟装置的正常使用。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下端均设有支撑底座。

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连接的支撑部和由支撑部侧边向外延伸的加固部,所述支撑部底部连接有若干定位钉,所述加固部设置有贯通的锚固孔。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杆与外延杆之间活动铰接,所述外延杆可旋转并与第二支杆贴合。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和/或第二支杆具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中设置有可释放声波或可见光的驱赶器,或者所述中空内腔中设置有驱鸟剂。

9、进一步地,所述驱鸟器具有一触发拉绳,所述触发拉绳由中空内腔向外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网体的中部连接。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外延杆的延伸端部之间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形成穿插缝,所述第三网体的一端穿过所述穿插缝并与受所述穿插缝限制的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三网体可沿所述穿插缝滑动。

11、进一步地,所述外延杆均具有可改变自身长度的伸缩机构。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均设有挂钩,所述防护网与挂钩配合连接。

14、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杆远离第一网体的侧边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杆远离第一网体的侧边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15、综上所述,应用本发明方案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设置完成后,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能够阻拦鸟类从第三网体下侧进入浅水区,而第三网体形成一个坡度较大的斜坡结构并覆盖浅水区,可以阻止白鹭、灰鹭等鸟类站立在浅水区上,由于大多数鸟类受两足长度的限制无法在过渡区和深水区停留觅食,在使用该防鸟装置后能够大幅度降低鸟类捕食带来的鱼虾损失量。

17、2、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对单个防鸟装置进行修补或更换时不会影响到其他防鸟装置的使用,便于后期维护,并且本发明能够折叠、收卷,大大降低了收纳时占用的空间,各个部件之间不易发生纠缠,方便多次使用。

18、3、本发明相较于在养殖池上方覆盖防鸟网的方案可以降低实施难度,并且对于养殖池塘的形状和面积没有特别的要求,能够满足大多养殖池塘的防鸟需求。

19、4、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杆可以改变自身长度,第三网体能够通过穿插缝来适应延伸杆的长度变化,以改变第三网体的覆盖区域面积,从而满足具有不同地形的养殖池塘的防鸟需求。

20、5、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内设置驱鸟剂或驱赶器,减少鸟类或其他动物靠近的概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