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化合物联合温烫处理在防治甘蔗黑穗病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7178858发布日期:2024-03-01 12:3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小分子化合物联合温烫处理在防治甘蔗黑穗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防治甘蔗黑穗病中的应用以及小分子化合物联合温烫处理在防治甘蔗黑穗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甘蔗黑穗病是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蔗黑穗病的特征是在甘蔗梢部有一条向下内卷的黑色鞭状物,鞭上周围覆盖一层黑褐色冬孢子。该病害通常在潮湿、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时会导致甘蔗腐烂,影响甘蔗的生长和产量。

2、目前,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主要有:(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甘蔗品种进行种植;(2)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甘蔗田间的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源的传播;(3)喷洒杀菌剂:在病害高发期,定期喷洒杀菌剂;(4)轮作和间作:采用轮作和间作的种植制度,减少同种植物长期连作,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5)温烫浸种:采用52~54℃的水浸泡种芽2-4h。其中,温烫浸种是主要的防治措施,温烫浸种可以利用高温杀死病原菌或抑制其生长,从而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但长时间的高温处理对种芽的大小和饱满程度要求较高,即对于较耐热的芽体较小且饱满的种芽(如粤糖93-159、粤糖00-236等品种),其萌发率受温烫浸种的影响较小,而芽体较大且不饱满的种芽(如新台糖22号等品种)受温烫浸种处理后的萌发率显著降低,而且生长速度慢。

3、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能够降低温烫浸种温度,缩短浸种时间,同时保证甘蔗种芽萌发不受影响的方法,从而更高效地防治甘蔗黑穗病,提高甘蔗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防治甘蔗黑穗病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联合温烫处理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及应用,解决现有甘蔗黑穗病防治技术不足的问题。

2、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联合温烫处理在抑制甘蔗鞭黑粉菌、防治甘蔗黑穗病或处理甘蔗种芽方面的应用。

3、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抑制甘蔗鞭黑粉菌、防治甘蔗黑穗病或处理甘蔗种芽方面的应用。

4、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抑制甘蔗鞭黑粉菌、防治甘蔗黑穗病或处理甘蔗种芽的产品中的应用。

5、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或防治甘蔗黑穗病的药剂以及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联合温烫处理用于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

6、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小分子化合物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分子式为c21h22brno,pubchem cid是2182721)联合温烫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甘蔗黑穗病病原甘蔗鞭黑粉菌菌丝生长、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的有性配合以及冬孢子萌发率,同时温烫浸种的温度得到了明显降低,浸种时间显著缩短,而且保证了甘蔗种芽的萌发不受影响,可应用于甘蔗黑穗病的防治及甘蔗产量的提高。该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8、

9、因此,以下应用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0、上述小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联合温烫处理在抑制甘蔗鞭黑粉菌、防治甘蔗黑穗病或处理甘蔗种芽方面的应用。所述温烫处理是42℃~48℃浸泡处理。

11、上述小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或制备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的产品中的应用。

12、上述小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防治甘蔗黑穗病或在制备防治甘蔗黑穗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13、上述小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处理甘蔗种芽或制备处理甘蔗种芽的产品中的应用。

14、其中,所述抑制甘蔗鞭黑粉菌包括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生长、有性配合或冬孢子萌发。

15、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或防治甘蔗黑穗病的药剂,含有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16、作为可选的可实施方案之一,上述药剂还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7、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为:将上述药剂加入42℃~48℃温水中,然后将甘蔗种芽放入,充分浸泡。

18、本发明的研究数据显示,45℃温度下,当c21h22brno浓度为2μm时,处理10min就能有效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的有性配合及菌丝的形成。当c21h22brno浓度为20μm时,处理10min后甘蔗鞭黑粉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受到有效抑制;当c21h22brno浓度为25μm时,处理10min后甘蔗鞭黑粉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被完全抑制。此外,当c21h22brno浓度为20μm时,处理2min后甘蔗鞭黑粉菌冬孢子的萌发率显著降低,处理甘蔗种芽15min后甘蔗鞭黑穗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且甘蔗种芽的萌发和生长速度不受影响。

19、因此,在所述用于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中,所述药剂中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浓度不低于2μm。

20、优选地,所述药剂中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浓度不低于20μm。

21、更优选地,所述药剂中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浓度不低于25μm。

22、在实际应用中,再结合成本、防效等因素综合考量,所述药剂中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浓度为20μm~25μm;最优选为25μm。

23、另外,在所述用于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中,所述浸泡时间不低于2min。

24、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间不低于10min。

25、更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间不低于15min。

26、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效率等因素,建议浸泡时间不长于2h。

27、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间为10min~60min。

28、更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间为15min~60min。

2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1、本发明首次发现小分子化合物c21h22brno联合42℃~48℃低温温烫处理可有效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生长、有性配合和冬孢子萌发,进而可抑制甘蔗黑穗病的发生。

31、2、本发明提供的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不仅使得温烫浸种的温度得到了明显降低,浸种时间显著缩短,而且保证了甘蔗种芽的萌发率不受影响,在防治甘蔗黑穗病、提高甘蔗产量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小分子化合物联合温烫处理在抑制甘蔗鞭黑粉菌、防治甘蔗黑穗病或处理甘蔗种芽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2.小分子化合物在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或制备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3.小分子化合物在防治甘蔗黑穗病或在制备防治甘蔗黑穗病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4.小分子化合物在处理甘蔗种芽或制备处理甘蔗种芽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甘蔗鞭黑粉菌包括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生长、有性配合或冬孢子萌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烫处理是42℃~48℃浸泡处理。

7.一种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或防治甘蔗黑穗病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含有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药剂,其特征在于,还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9.一种用于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7或8所述药剂加入42℃~48℃温水中,然后浸泡甘蔗种芽。

10.根据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药剂或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中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浓度不低于2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联合温烫处理在防治甘蔗黑穗病中的应用,该小分子化合物为苄基{4‑[1‑溴萘‑2‑基)氧基]丁基}胺(N‑benzyl‑4‑(1‑bromonaphthalen‑2‑yl)oxybutan‑1‑amine,C<subgt;21</subgt;H<subgt;22</subgt;BrNO),其联合42℃~48℃低温温烫处理可有效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生长、有性配合和冬孢子萌发,进而可抑制甘蔗黑穗病的发生,同时温烫浸种的温度得到了明显降低,浸种时间显著缩短,而且保证了甘蔗种芽的萌发不受影响,在防治甘蔗黑穗病、提高甘蔗产量方面应用价值高。

技术研发人员:常长青,曾嵘,蔡恩平,唐淞,冯汝晴,郑文强,王一凡,姚佳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