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基甲基硫醚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7682发布日期:2024-04-08 13:5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苄基甲基硫醚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更具体的说是涉及苄基甲基硫醚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态环保的今天,绿色、高效、低毒的药剂成了近年来植保领域研究的热潮。研究发现挥发性物质中的抑菌物质容易在土壤、空气中扩散和渗透,提高对靶标微生物的抑制率,这对高效、新型果蔬生物杀菌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苄基甲基硫醚,又名甲基苄基硫醚,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合物,为食品级香料。但是目前没有关于苄基甲基硫醚挥发性气体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报道。

3、链格孢菌是一类全球性分布的植物病原菌,该菌寄主种类多,分部广泛,在寄主上易形成分生孢子。冬枣黑斑病是一种由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原菌致病性强,传播迅速。感病果实病斑呈黑褐色,圆形,外围有不同颜色的晕圈或无果实皮层或部分果肉稍有凹陷或腐烂,造成产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给冬枣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橡胶树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为橡胶链格孢(alternaria heveae),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链格孢属,叶片受害后形成许多黑色、圆形、稍向下凹陷的点状病斑,病斑直径为0.1~0.4mm,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一般橡胶树嫩叶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导致胶乳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4、diaporthepassifloricola为柑橘黑点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为间座壳科(无性态,拟茎点霉属),在中国江西,广西,广东,陕西,福建,湖南,重庆,上海等柑橘产区均有发生。

5、小孢拟盘多毛孢是著名的植物病原体品种,能引起闽楠叶枯病、橄榄果实腐烂、短穗鱼尾葵灰斑病、油棕苗叶枯病、油茶叶枯病、麻疯树叶枯病等。在云南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常发现有小孢拟盘多毛孢引起的澳洲坚果叶枯、落叶等病害,造成果树长势逐渐衰退,结实率降低,进而果园产量下降,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

6、橡胶树白粉病是橡胶树最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其致病菌为橡胶粉孢(oidiumheveae steinmann)。该病主要为害橡胶树嫩叶(古铜叶、淡绿叶)、嫩梢及花序。其流行性很强,经常引起橡胶树大量落叶,导致胶乳减产、胶果减收甚至失收、生长缓慢、甚至引起植株枯死,给橡胶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直受到世界植胶国家的重视。

7、多主棒孢是一种寄主范围广泛、世界性分布的植物病原真菌,能侵染葫芦科、无患子科、大戟科、番木瓜科、锦葵科、菊科、茄科、旋花科、苋科、豆科、天南星科、木樨科和楝科等380属530种植物。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wei,属半知菌类(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菌科(dematiaceae)棒孢属(corynespora),可侵害橡胶树的幼苗、老叶、幼树和成龄树的嫩叶,导致植株树冠稀疏和矮缩。

8、炭疽菌属是一类全球性分布的植物病原菌,在热带、亚热带炭疽菌还危及谷类、水果、蔬菜、橡胶等多种作物,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炭疽病是橡胶树上的重要病害,在世界各国植胶区均有发生。橡胶树炭疽病危害胶苗、大田幼树和开割胶树,侵染嫩叶、叶柄、嫩梢和果实等多个部位,引起嫩叶脱落、嫩梢回枯和果实腐烂等,严重时引起胶树重复落叶和嫩梢回枯,导致开割时间推迟,胶乳产量下降。

9、因此,提供苄基甲基硫醚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苄基甲基硫醚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苄基甲基硫醚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所述植物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棒孢霉落叶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异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lienum)、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passifloricola)、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橡胶链格孢(alternaria heveae)、橡胶粉孢(oidiumheveae steinmann)。

4、苄基甲基硫醚可以在密闭环境中不接触植物病原菌而通过气体的作用来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尤其表现为对橡胶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橡胶链格孢(alternaria heveae)和冬枣褐斑病病原菌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的抑制作用。

5、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的寄主为橡胶、坚果、冬枣、柑橘。

6、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为21μl/l-126μl/l(2μl/皿-12μl/皿)。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为21μl/l-158μl/l(2μl/皿-15μl/皿)。

7、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棒孢霉落叶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为5μl/l-42μl/l(0.5μl/皿-4μl/皿)。

8、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为2μl/l-52μl/l(0.2μl/皿-5μl/皿)。

9、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异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lienum)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为21μl/l-158μl/l(2μl/皿-15μl/皿)。

10、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passifloricola)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为21μl/l-210μl/l(2μl/皿-20μl/皿)。

11、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为21μl/l-126μl/l(2μl/皿-12μl/皿)。

12、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橡胶链格孢(alternaria heveae)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为2μl/l-31μl/l(0.2μl/皿-3μl/皿)。

13、进一步,所述植物病原菌为橡胶树粉孢菌(oidium heveae steinmann)时,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不低于50%(体积比)。

14、本发明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证明了苄基甲基硫醚对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15、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苄基甲基硫醚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利用苄基甲基硫醚在密闭环境下对病原菌进行熏蒸处理,不接触植物病原菌而通过气体的作用来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确定了苄基甲基硫醚对不同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橡胶链格孢和互隔交链孢霉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异形炭疽菌和棒孢霉落叶病菌。苄基甲基硫醚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是一种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香精。因此,本发明确定了9种病原菌防治效果的苄基甲基硫醚的使用浓度。与现有的药剂相比,具有防病效果好,低残留的优点,因此具有很强的开发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