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种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56110发布日期:2023-09-24 01:0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育种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稻育种,特别涉及一种水稻育种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1、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

2、例如公开号为cn217428650u提出的一种水稻育种发芽培育装置,包括底板、二号板、三号板以及顶板,底板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f杆,f杆一端由驱动装置驱动沿着置物盒进行正反旋转,f杆另一端转动连接e杆,e杆远离f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二号板上,e杆的上端设置有d杆以及c杆,d杆一端转动连接在二号板上,d杆另一端转动连接c杆,c杆远离d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三号板,且c杆的上端还设置有b杆,b杆一端转动安装在三号板上,b杆另一端转动连接a杆,a杆远离b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顶板上,底板的外周设置有侧挡壳。

3、上述方案能够芽苗生长高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节,维持芽苗的适宜的生长空间,有效保证了水稻芽苗的培育水准;但是申请人发现在对水稻进行育种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光照,上述方案采用堆叠式的置物盒,使得下层置物盒内的水稻芽苗无法均匀的受到光照,进而影响水稻芽苗的正常生长,同时虽然能够根据芽苗生长高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节,但是需要多次调节,没有实际的意义,且高度始终受到限制,无法使得水稻芽苗能够自由生长不受空间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种培育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种培育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培育机构;

3、所述培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圈螺纹设置有多个螺管,每个所述螺管的侧壁对称设置有可伸缩的培育件,上层所述培育件与下层所述培育件呈交叉状。

4、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承载板的顶部。

5、优选地,所述培育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培育盒,所述培育盒和所述螺管之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培育盒和所述螺纹杆之间设置有引导件。

6、优选地,所述引导件包括固定套接在螺纹杆外圈数量与所述螺管一致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与所述培育盒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呈u型的引导杆,所述培育盒的底部与所述引导杆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贯穿所述套管并向上延伸的立杆。

7、优选地,所述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螺纹杆转动套接在所述顶板上,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设置有转盘。

8、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蓄电池,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9、优选地,所述引导杆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培育盒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套设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

10、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本实用新型使得水稻芽苗能够均匀的受到光照,便于芽苗的正常生长,同时培育盒交叉错位设置,使得每一个培育件的顶部均没有遮挡物,使得水稻芽苗能够自由生长,不受空间的限制,有效保证了水稻芽苗的培育水准,且培育盒能够收缩,在不使用时,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较之现有技术,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育种培育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培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的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201),所述输出轴(2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4),所述螺纹杆(7)转动连接在所述承载板(14)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育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培育盒(4),所述培育盒(4)和所述螺管(6)之间铰接有连接杆(5);所述培育盒(4)和所述螺纹杆(7)之间设置有引导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育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固定套接在螺纹杆(7)外圈数量与所述螺管(6)一致的套管(12),所述套管(12)的与所述培育盒(4)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呈u型的引导杆(8),所述培育盒(4)的底部与所述引导杆(8)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14)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贯穿所述套管(12)并向上延伸的立杆(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育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0),所述螺纹杆(7)转动套接在所述顶板(10)上,所述螺纹杆(7)的顶端设置有转盘(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育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蓄电池(3),所述顶板(10)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9),所述太阳能板(9)与所述蓄电池(3)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3)与所述驱动电机(2)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育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杆(8)的顶部开设有滑槽(801),所述培育盒(4)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套设在所述滑槽(801)内的滑块(4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种培育装置,涉及到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培育机构;所述培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圈螺纹设置有多个螺管,每个所述螺管的侧壁对称设置有可伸缩的培育件,上层所述培育件与下层所述培育件呈交叉状。本技术使得水稻芽苗能够均匀的受到光照,便于芽苗的正常生长,同时培育盒交叉错位设置,使得每一个培育件的顶部均没有遮挡物,使得水稻芽苗能够自由生长,不受空间的限制,有效保证了水稻芽苗的培育水准,且培育盒能够收缩,在不使用时,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较之现有技术,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宜跃,吕孝财,朱德众,高青山,刘建新,唐佳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