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28292发布日期:2023-07-20 11:3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具体涉及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2、传统的太阳能板在进行安装时,大多采用不透光型的太阳能板进行安装,然后在将这些太阳能板分别安装在屋顶、地面和水面等不需要光照的区域;但是该种的安装方式将无法大面积推广,因不透光型的太阳能板在进行安装后,将会容易导致太阳能板下方的土地,因长时间得不到光照,将使得土地无法生长向阳植物,从而造成了太阳能板无法安装在大棚的上部,进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3、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节约资源用的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地基;所述地基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分别设置有多组,两个所述立柱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种植平台,两个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种植平台下部安装有加固组件,所述立柱顶面通过太阳能架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架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立柱顶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腔固定连接有十字架,所述矩形框架上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

4、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加固杆,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一侧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加强架,所述种植平台底部固定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加强架。

5、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平台的宽度为1.2米。

6、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高度分别为2.8米,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间距为8米。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8、1、通过立柱、太阳能架和太阳能板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体形成大棚,便于后期的种植,然后在通过地基可以种植较大的蔬菜,而通过种植平台可以进行种子育苗,不仅节约了占地资源,还能加快蔬菜的种植速度。

9、2、由于太阳能板采用透光材料制作,一方面将通过太阳能板进行吸收光照,并且将其转换成电能,进行存储,以便后期对大棚进行供电,便于大棚的使用,同时还节约了资源,另一方面,因透光性,而透过的光照,可以供给大棚蔬菜使用,实现了对太阳光照的重复利用。



技术特征:

1.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1);所述地基(1)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分别设置有多组,两个所述立柱(2)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种植平台(3),两个所述立柱(2)之间且位于种植平台(3)下部安装有加固组件(4),所述立柱(2)顶面通过太阳能架(5)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4)包括加固杆(41),两个所述立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杆(41),所述加固杆(41)一侧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加强架(42),所述种植平台(3)底部固定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加强架(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平台(3)的宽度为1.2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高度分别为2.8米,两个所述立柱(2)之间的间距为8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大棚用透光型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地基;所述地基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分别设置有多组,两个所述立柱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种植平台,两个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种植平台下部安装有加固组件,所述立柱顶面通过太阳能架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架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立柱顶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腔固定连接有十字架,所述矩形框架上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本技术通过太阳能板与立柱和种植平台的相互配合,节省了资源还实现了大棚种植。

技术研发人员:苏月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月牛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