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4233发布日期:2024-01-26 23:0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灌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1、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农业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2、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107750906a的中国专利,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而用于水稻种植的农业灌溉装置是一种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对其进行灌溉的装置,然而传统的灌溉装置大多结构简单,灌溉方式单一,安装不方便,从而使其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3、虽然能够有效地对水稻进行浇灌,但是浇灌过程中可能会因水流冲击过大,导致水流把水给冲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包括水泵底座,所述水泵底座包括固定单元、抽水单元和浇灌单元。

4、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水泵底座、固定钉和固定板,所述抽水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杆、第一扇叶、水泵外壳、抽水口和输送口,所述浇灌单元包括连接输送管、辅杆、第一浇灌盖、洒水管接口、辅助洒水管、浇灌接口、灌溉器、扇叶杆、驱动扇叶、第二浇灌盖和安装杆。

5、所述灌溉器的一侧开设有洒水槽,所述第一扇叶的外壁等距套有所述水泵外壳。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洒水槽和水泵外壳配合使用,洒水槽可以将水的冲击力分散,使水是冲力变小,水泵外壳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使水泵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保护第一扇叶的作用。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泵底座的底部与所述固定钉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底座的顶部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水泵底座、固定钉和固定板配合使用,使水泵底座起到固定水泵的作用,使水泵在使用过程中用于防止水泵的震动,使水泵不会因为震动从而摔入地面,固定钉用于固定水泵底座的作用,使水泵底座不会因抽水机的震动而滑入小溪里。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扇叶的一端固定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电机、驱动杆和扇叶配合使用,使该设备起到抽水的作用。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泵外壳的底部与所述抽水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外壳的一侧与所述输送口的一端固定连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设备外壳、抽水口和输送口配合使用,使该抽水设备起到输送的作用。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送口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输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输送管的外壁与所述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杆外壁有所述洒水管接口,所述洒水管接口的外壁与所述辅助洒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辅杆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浇灌盖的内壁螺纹连接。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连接输送管、辅杆、洒水接口、辅助洒水管和第一浇灌盖配合使用,使该装置起到输送水的作用。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辅助洒水管外壁有所述浇灌接口,所述浇灌接口的一侧与所述灌溉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洒水管的一端外壁与所述第二浇灌盖的内壁螺纹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浇灌接口、浇灌器和第二浇灌盖配合使用,用于水的浇灌和减少水冲击的作用。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灌溉器的内壁与所述扇叶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扇叶杆的中心处与所述驱动扇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扇叶杆的外壁与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扇叶杆、驱动扇叶和安装杆配合使用,用于增强水流的作用,配合上述的洒水槽起到使水流冲击到达均衡的作用。

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利用灌溉器、洒水槽、扇叶杆和驱动扇叶,使得灌溉器通过洒水槽将水流的冲击进行分散,使浇灌时避免了将水稻压倒的作用,驱动扇叶通过水流的冲击进行转动,然后带动扇叶杆,之后扇叶杆进行旋转,使水流的冲击得到增强,以免水流的冲击不够,洒水槽用于分散冲击力,扇叶用于增强冲击力,两者配合,使该浇灌装置得到均衡,使浇灌器可分散冲击力也可增强冲击力,弥补了分散后水流冲击不够的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利用电机、驱动杆、第一扇叶、水泵外壳、抽水口和输送口配合使用,使得电机带动驱动杆,驱动杆再带动第一扇叶,起到将水从抽水口进行抽水,再通过输送口进行水的输送,起到浇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包括水泵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底座(1)包括固定单元、抽水单元和浇灌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底座(1)的底部与所述固定钉(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底座(1)的顶部与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与所述电机(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4)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5)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扇叶(6)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外壳(7)的底部与所述抽水口(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外壳(7)的一侧与所述输送口(9)的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口(9)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输送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输送管(10)的外壁与所述辅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杆(11)外壁有所述洒水管接口(13),所述洒水管接口(13)的外壁与所述辅助洒水管(1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辅杆(11)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浇灌盖的内壁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洒水管(14)外壁有所述浇灌接口(15),所述浇灌接口(15)的一侧与所述灌溉器(1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洒水管(14)的一端外壁与所述第二浇灌盖(20)的内壁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器(16)的内壁与所述扇叶杆(17)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扇叶杆(17)的中心处与所述驱动扇叶(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扇叶杆(17)的外壁与所述安装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减少对水稻冲击力的灌溉装置,涉及灌溉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水泵底座,所述水泵底座包括固定单元、抽水单元和浇灌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水泵底座、固定钉和固定板,所述抽水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杆、第一扇叶、水泵外壳、抽水口和输送口,所述浇灌单元包括连接输送管、辅杆、第一浇灌盖、洒水管接口、辅助洒水管、浇灌接口、灌溉器、扇叶杆、驱动扇叶、第二浇灌盖和安装杆。本技术通过洒水槽和水泵外壳配合使用,洒水槽可以将水的冲击力分散,使水是冲力变小,水泵外壳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使水泵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保护第一扇叶的作用,水泵底座、固定钉和固定板配合使用,使水泵在使用过程中用于防止水泵的震动。

技术研发人员:许庆,陈晨,石米,徐仙桃,谢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