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

文档序号:37484937发布日期:2024-04-01 13:53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观察,具体是指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1、植物根系生长时会向周围扩散,直接选择挖掘出来进行观察的方式容易破坏根系形态的完整性,不仅影响被挖取的植物根系结果,还会对待观察的植物根系生长产生损坏,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植物根系生长观察是通过将植物种子埋放在玻璃种植箱的箱壁处,植物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透过箱壁进行观察植物根系分布状态;或放置在水培箱中进行更加直观的生长观察;同种植物在用水培时,或采用土培时根系的生长情况可能有差异。因此,需要一种能同时进行两种植情况观察的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便于实验人员观察根系生长,结果较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后侧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上转动设有箱体一和箱体二,所述箱体一为水培箱,所述箱体二为土培箱,所述箱体一和箱体二的相互壁为透明壁,其他壁为不透明壁,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生长情况记录器,所述箱体一和箱体二位于生长情况记录器的两侧用于记录箱体一和箱体二中根系的生长状态。

2、优选技术方案一:所述箱体一和箱体二相互靠近时其透明壁分别贴放在生长情况记录器的两侧,所述生长情况记录器两侧分别用于对箱体一和箱体二中的植物根系进行记录。

3、优选技术方案二:所述底座内腔中滑动设有横架,所述横架的两端延伸至底座两侧,所述横架一端与箱体一底壁铰接连接有杆一,所述横架另一端与箱体二底壁之间铰接连接有杆二,通过横架在底座内腔中的前后移动可以控制箱体一和箱体二相互联动同步远离,将箱体一和箱体二上的透明壁推离生长情况记录器,从而方便种植人员进行直观的观察。

4、优选技术方案三:所述底座内腔中转动设有丝杆,所述横架通过螺纹孔套设于丝杆上。

5、优选技术方案四:所述底座后侧设置有与丝杆连接的电机。

6、优选技术方案五:所述箱体一内设置有网架一,网架一的设置方便放置种子。

7、优选技术方案六:所述箱体一顶口开合设置有网架二,所述网架二的设置使得种子生长萌发后从网架二上的网孔中伸出,利用网孔对植物茎进行限位。

8、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利用箱体一和箱体二分别对同种植物进行水培和土培,同步进行植物根系生长情况的观察;

10、2、通过箱体一和箱体二在相互靠近壁设置为透明壁,使得两组箱体内的植物根系情况均可被生长情况记录器记录,方便后续进行播放。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后侧设置有竖杆(2),所述竖杆(2)上转动设有箱体一(3)和箱体二(4),所述箱体一(3)为水培箱,所述箱体二(4)为土培箱,所述箱体一(3)和箱体二(4)的相互壁为透明壁(14),其他壁为不透明壁(1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生长情况记录器(5),所述箱体一(3)和箱体二(4)位于生长情况记录器(5)的两侧,所述箱体一(3)和箱体二(4)相互靠近时其透明壁(14)分别贴放在生长情况记录器(5)的两侧,所述生长情况记录器(5)两侧分别用于对箱体一(3)和箱体二(4)中的植物根系进行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一(3)内设置有网架一,所述网架一的设置方便放置种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一(3)顶口开合设置有网架二(11),所述网架二(11)的设置使得种子生长萌发后从网架二(11)上的网孔中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一(3)和箱体二(4)的前端均设置有移动轮(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腔中滑动设有横架(6),所述横架(6)的两端延伸至底座(1)两侧,所述横架(6)一端与箱体一(3)底壁铰接连接有杆一(7),所述横架(6)另一端与箱体二(4)底壁之间铰接连接有杆二(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2)的顶端设置有照明灯(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植物观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植物根系生长观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后侧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上转动设有箱体一和箱体二,所述箱体一为水培箱,所述箱体二为土培箱,所述箱体一和箱体二的相互壁为透明壁,其他壁为不透明壁,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生长情况记录器,所述箱体一和箱体二位于生长情况记录器的两侧用于记录箱体一和箱体二中根系的生长状态,利用箱体一和箱体二分别对同种植物进行水培和土培,同步进行植物根系生长情况的观察。

技术研发人员:尹子丽,吴倩,张记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