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

文档序号:37925244发布日期:2024-05-11 00:04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

本技术涉及组培设备,具体是一种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


背景技术:

1、榛子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树种,其果实是品质优良的坚果食品。黑龙江省目前唯一的两个平榛新品种分别为“伊榛1号”、“伊榛2号”,该品种克服了多年来寒地林区只某品种成活尚可,但生长渐衰,冻害与寒害日剧及诸问题,新品种不仅在高寒地区长势良好无冻害、寒害发生,并且结实率高,果仁饱满,出仁率高,在高寒地区具有非常好的经济价值。要想更好的发展推广寒地榛子新品种,榛子的快速繁殖及大规模高质量繁殖育苗成了必要的研究。

2、现有的组培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自身的光照效果不足,从而影响了植株组培的生长,进而降低了植株组培生长发育速度,同时由于现有的植株组培装置盛放组培较少,降低了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不利于进行多组对比实验,从而不利于对榛子进行快速且高质量的培育,针对这种问题,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 212487812u的专利,其中记载了一种龙脑樟植株组培装置,其中的组培装置虽然能够放置多组龙脑樟植株组培瓶,进而能够对龙脑樟植株进行组培养殖,通过提手方便了工作人员搬运组培架,提高了组培架的使用灵活性,且内腔两侧壁均镶嵌连接有照明灯,并且照明灯底部一侧设有加热灯和照明灯,同时还能够对放置有多组龙脑樟植株组培瓶的托板进行转动,从而对组培箱内的龙脑樟植株进行充分光照和温度补偿,但是该装置由于将托板从上至下固定设于立柱上,难以方便的将组培瓶放置在托板上,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便于对植株的组培养殖,降低了实用性。

3、基于此,现在提供一种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可以消除现有装置存在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部设有用于使组培箱转动的转动组件,且下端设有用于使其实现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端设有组培箱,所述组培箱前端分别开设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靠近前端一侧内壁处分别活动设有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所述上腔室内设有便于放置多组组培瓶的组培架组件,所述下腔室内设有用于朝上腔室内喷雾的喷雾组件。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5、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组培架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于下腔室上端内壁处,且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下腔室内壁,且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多个托板,所述螺纹杆表面螺纹螺距从上至下,由大变小,所述托板上端开设有多个放置槽,且两端靠近边侧处分别贯穿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下端与上腔室底端固定连接。

6、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喷雾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端开设有一个注水口,且两端分别通过水管与上腔室相连通,所述注水口内活动设有一个水箱盖,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且水管出水口处设有一个喷雾头,所述水泵通过固定块与组培箱外壁固定连接。

7、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设于内腔底端内壁处,且上端固定连接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内腔内壁与组培箱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设有一个第一齿轮,所述内腔底端内壁处固定设有一个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

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块和万向轮,所述连接块有多个,且固定设于底座下端,所述连接块下端转动设有万向轮。

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组培箱为全透明材质。

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前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把手。

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放置槽内设有橡胶环。

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限位杆上端设有限位套。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培架组件和喷雾组件的相互配合,通过螺纹杆的转动使得组培箱能够方便且快捷的放置或拿取每个托板上的组培瓶,同时可以朝并培养瓶周围喷洒雾水,使得组培箱保持一个合适的湿度,更好的进行组培养殖,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方便进行多组对比实验,提高了该组培设备的实用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培箱和转动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组培箱实现转动,从而使得组培箱内的组培瓶收到充分光照,更有利于榛子植株的生长。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组件,能够使得该组培设备实现移动,从而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将该组培设备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包括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内开设有内腔(107),所述内腔(107)内部设有用于使组培箱(101)转动的转动组件(400),且下端设有用于使其实现移动的移动组件(500),所述转动组件(400)上端设有组培箱(101),所述组培箱(101)前端分别开设有上腔室(102)和下腔室(103),所述上腔室(102)和下腔室(103)靠近前端一侧内壁处分别活动设有第一箱门(104)和第二箱门(105),所述上腔室(102)内设有便于放置多组组培瓶的组培架组件(200),所述下腔室(103)内设有用于朝上腔室(102)内喷雾的喷雾组件(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培架组件(200)包括第一电机(206),所述第一电机(206)固定设于下腔室(103)上端内壁处,且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201),所述螺纹杆(201)远离第一电机(206)的一端贯穿下腔室(103)内壁,且螺纹杆(201)上螺纹连接有多个托板(203),所述螺纹杆(201)表面螺纹螺距从上至下,由大变小,所述托板(203)上端开设有多个放置槽(202),且两端靠近边侧处分别贯穿设有限位杆(205),所述限位杆(205)下端与上腔室(102)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组件(300)包括水箱(303),所述水箱(303)上端开设有一个注水口(304),且两端分别通过水管(301)与上腔室(102)相连通,所述注水口(304)内活动设有一个水箱盖(305),所述水管(301)上设有水泵(302),且水管(301)出水口处设有一个喷雾头(306),所述水泵(302)通过固定块(307)与组培箱(101)外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400)包括第一转动杆(403),所述第一转动杆(403)转动设于内腔(107)底端内壁处,且上端固定连接转动柱(401),所述转动柱(401)远离第一转动杆(403)的一端贯穿内腔(107)内壁与组培箱(10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403)上固定设有一个第一齿轮(402),所述内腔(107)底端内壁处固定设有一个第二电机(406),所述第二电机(406)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405),所述第二转动杆(405)上固定设有与第一齿轮(402)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4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500)包括连接块(501)和万向轮(502),所述连接块(501)有多个,且固定设于底座(100)下端,所述连接块(501)下端转动设有万向轮(5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培箱(101)为全透明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门(104)和第二箱门(105)前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把手(10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02)内设有橡胶环(204)。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05)上端设有限位套(20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对比的实验室用榛子组培设备,涉及组培设备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部设有转动组件,且下端设有移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端设有组培箱,所述组培箱前端分别开设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靠近前端一侧内壁处分别活动设有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所述上腔室内设有组培架组件,所述下腔室内设有喷雾组件,本技术通过组培架组件和喷雾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组培箱能够方便且快捷的放置或拿取每个托板上的组培瓶,同时可以朝并培养瓶周围喷洒雾水,使得组培箱保持一个合适的湿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方便进行多组对比实验,提高了该组培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张巍,徐宜彬,王洪刚,张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伊春分院
技术研发日:20230927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