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贝壳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6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种贝壳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多种贝壳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剂以及农产品表面剥离剂,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多种贝壳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及其应用,属于无公害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农产品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杀菌剂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合成保鲜剂和表面上光剂,这些物质中大多为具有苯环、杂环结构、有机硫结构、有机重金属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施用,在土壤及果实中残留十分明显。现今农药等有害物质对蔬菜水果及其它食物的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目前巿场上的化学类蔬菜水果洗涤剂所引起的二次污染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一般清洗时采用自来水洗和化学洗涤剂,但是洗涤剂清洗后会造成残留,长期使用对人体造成损害。另外由于这些洗涤剂和自来水缺少抗菌作用,清洗后还会造成农作物表面的细菌繁殖;此外化学洗涤剂内含有的磷、钾等,排放后可造成废水富营养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大多数人不再愿意使用这些化学类洗涤剂。因此,使用天然原料、非化学合成、可以入口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天然食物洗涤剂的开发显得十分迫切。另外,由于猫狗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小区、学校等活动场所的沙堆(沙坑)的细菌超标或寄生虫(蛔虫等)卵感染等在某些地区也在成为不小的问题,因此研发一种可以长期发挥抗菌效果,低成本的沙堆添加物正逐渐被巿场所要求;作为动物饲养场所的地面也需要长期有效的杀菌添加剂。此外,在水的净化处理中,一般釆用漂白粉或氯气消毒,在废水处理时一般会产生三氯甲垸、燃烧处理会产生具有导致婴儿畸形和致癌作用的四氯二苯(dioxin)等,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这些方法都会使水中产生异味,并产生残留,对人体造成损害。将贝壳烧制得到活性氧化钙具有抗菌作用。如曰本专利公开号为P20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实施例1将扇贝和蛤蜊按重量份为1:1混合,在电炉中加热,最终温度为650度,烧制、粉碎后得到颗粒大小为20um左右的抗菌剂,将该抗菌剂与超纯水混合,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配置成浓度为1%和0.1%的溶液,将该溶液分别与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培养液混合,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l:扇贝和蛤蜊混合烧制的抗菌剂与单个贝类制得的抗菌剂的杀菌效果比较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由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由扇贝和蛤蜊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与单纯一种贝壳烧成的贝壳粉所配置的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比较,其杀菌效果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实施例2将扇贝和北极贝按重量份为1:2混合,在电炉中加热,最终温度为750度,烧制、粉碎后得到颗粒大小为50ym左右的抗菌剂,将该抗菌剂与超纯水混合,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配置成浓度为1%和0.1%的溶液,将该溶液分别与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培养液混合,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2:扇贝和北极贝混合烧制的抗菌剂与单个贝类制得的抗菌剂的杀菌效果比较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由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由扇贝和北极贝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与单纯一种贝壳烧成的贝壳粉所配置的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比较,其杀菌效果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实施例3将扇贝、蛤蜊和北极贝按重量份为1:1:1混合,在电炉中加热,最终温度为950度,烧制、粉碎后得到颗粒大小为10lum左右的抗菌剂,将该抗菌剂与超纯水混合,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配置成浓度为1°/。和0.1%的溶液,将该溶液分别与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培养液混合,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3:扇贝、蛤蜊和北极贝混合烧制的抗菌剂与单个贝类制得的抗菌剂的杀菌效果比较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由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由扇贝、蛤蜊和北极贝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与单纯一种贝壳烧成的贝壳粉所配置的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比较,其杀菌效果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实施例4将实施例2所得到的混合贝壳粉5克溶解于5升超纯水,制成溶液l;取5升超纯水作为对照液。将市场销售的菠菜500克均匀喷洒千分之一浓度的滴滴涕农药,自然干燥后待用。各取250克喷洒过滴滴涕的菠菜分别浸泡于溶液1和对照液中3分钟,取出后用气相色普发测定滴滴涕残留量。得到结果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施例5将实施例2所得到的混合贝壳粉5克溶解于5升超纯水,制成溶液l;取5升超纯水作为对照液。将巿场销售的油菜500克均勻喷洒千分之一浓度的666农药,自然干燥后待用。各取250克喷洒过滴滴涕的油菜分别浸泡于溶液1和对照液中3分钟,取出后用气相色普发测定666残留量。得到结果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通过实施例4和实施例5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所制造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具有良好的清洗和表面剥离作用。其表面剥离作用的原理为本品粉末状的主要成分为Ca0,以1:1000的浓度加水后形成PH12的Ca(0H)2具有除菌、除味道、溶解、剥离作用,在空气中C02的作用下劣化为CaC03,再吸收空气中的C02形成Ca(HC03)2实施例6分别将牡蛎、文蛤、青蛤、九孔鲍、厚壳贻贝、北极贝、扇贝贝壳在95(TC中烧制10分钟,粉碎后用发射光谱法分别对几种贝壳所含元素进行光谱半定量分析,发现各种贝壳中微量元素含量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在使用本发明所制作做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对蔬菜水果等进行处理后,本品中的微量元素会附着在食品表面,对食品起到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其附着量的多少根据处理后是否使用清水清洗和清洗次数而不同。实施例7将两个分别装有3只大闸蟹并盛有IOL水的水槽,其中将一个水槽中投入2克实施例3所述的抗菌剂作为水槽一,另一个不添加任何物质的水槽作为水槽二。结果发现水槽一中的大闹蟹比水槽二中的大闸蟹平均多存活38小时。实施例8将两个分别装有2条鲈鱼并盛有20L水的水槽,其中将一个水槽中投入5克实施例4所述的抗菌剂作为水槽一,另一个不添加任何物质的水槽作为水槽二。结果发现水槽一中的舻鱼比水槽二中的大闸蟹平均多存活50小时。权利要求1、多种贝壳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选用牡蛎、文蛤、青蛤、九孔鲍、厚壳贻贝、北极贝和扇贝中至少两种贝壳混合,在电炉内加热,最终温度为600℃~1200℃,经过同时烧制、粉碎后得到颗粒大小为0.1μm~150μm,平均粒子为2μm~60μm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2、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作为食物保鲜剂的应用。3、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作为农作物表面农药去除剂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抗菌剂、表面剥离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抗菌剂、表面剥离剂中添加活性炭粉末。5、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在提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上的应用。6、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作为沙土的抗菌除味剂的应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粒径为10咖~0.5mm。8、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作为调整生水PH值制成饮用水的应用。9、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在作为水净化过滤的添加物的应用。10、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在作为涂料添加剂的应用。11、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在延长鲜活水产品存活期上的应用。12、权利要求l所述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中作为农业肥料或肥料添加剂的应用。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多种贝壳混合烧制而成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选用牡蛎、文蛤、青蛤、九孔鲍、厚壳贻贝、北极贝和扇贝中至少两种贝壳混合,在电炉内加热,最终温度为600℃~1200℃,经过同时烧制、粉碎后得到颗粒大小为0.1μm~150μm,平均粒子为2μm~60μm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抗菌剂、表面剥离剂,既具有比现有技术更好的抑菌作用,去除农产品表面残留农药和上光剂等,又具有能应用于提供人体微量元素、水处理等
技术领域
:。文档编号A01P1/00GKCN101116449SQ200610029626公开日2008年2月6日申请日期2006年8月1日发明者赵松江申请人:赵松江导出引文BiBTeX,EndNote,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