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集雨节水微灌方法

文档序号:74513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果园集雨节水微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属于果园灌溉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果园地处丘陵区、山区,干旱缺水是果树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而目前,大部分果园主要通过明渠、漫灌和沟灌来为供水,水分流失严重,水分利用效率相当低。
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西北一些地区采用集雨节水技术灌溉,即利用小蓄水工程(如水窖、旱井、小蓄水池等)将当地降雨收集起来,并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喷灌、滴灌等)灌溉。但这种灌溉方式需要建设由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净化系统、存储系统和田间节水灌溉系统等部分组成的水利工程,工程比较复杂,投资也较高,并且这一技术在灌溉过程中仍有水分流失。
微灌技术包括微滴灌、微喷灌和渗灌等,可进一步减少水分流失。微滴灌、微喷灌是在地表或地上灌溉,难以避免水分蒸发。渗灌技术则将灌水器(微孔渗灌管)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的形式湿润根区土壤,大大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但是渗灌技术需要一系列的输水供水系统和特定的灌水器,工程量和投资仍然比较高。
公开号1568661的发明专利“山区丘陵经济林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方法”和公开号1081312的发明专利“干旱山区果树浇施肥水方法及装置”是另一种渗灌技术,设备投资比较少。但这些专利提到的渗灌罐、渗灌穴、渗灌带、灌溉罐、皿灌器等,都需要专门的渗灌容器,并且需要通过渗灌容器自身的微孔向外渗水,只能湿润容器周边的固定区域,不能进行多点湿润;如果不改变盛水容器(渗灌容器)的位置就不能改变渗水区域,而且容器中一旦注水就难以控制水分的外渗。此外,这些专利也没有考虑集雨问题,而且渗灌容器主要为陶罐,容易毁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新的渗灌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该方法用普通水桶代替专门的渗灌容器;利用输水绳对根系集中分布区进行多点多区湿润,并可自如控制水分的外渗量和湿润区域;还利用弧形凹面汇集降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将导水纤维卷成线绳状,外用塑料薄膜裹缠,制成直径1.5~4.0厘米、长60~150厘米不等的输水绳。在树冠外缘向内50厘米左右的土壤中挖坑,坑的大小以保证水桶能够放入并低于地面8~15厘米为标准。将水桶放入坑中,以桶为中心,做成直径100厘米左右、能够汇集雨水的弧形凹面。用塑料薄膜将桶封口,在薄膜中央捅一孔口。破开输水绳两端,露出5厘米左右的导水纤维;将输水绳一端埋入主枝或大型侧枝下部根系比较集中的土壤中,深度20~30厘米;另一端自薄膜孔口处插至桶底部。用杂草盖住桶口,草厚5~10厘米,用小石块轻压。根据树冠大小和灌溉需求,每株埋2~6个桶,每桶插入3~5根输水绳,使输水绳的入土端均匀分布在主枝下的土壤中。根据旱情和需要向桶内注水,输水绳通过毛细作用将水缓慢供给根区土壤。不需要灌溉时,将输水绳拔出水面。灌溉量和湿润面积,可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输水绳和改变导水纤维露出长度来控制。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不用任何外加动力,自动向根区缓慢供水,供水速度受土壤湿度控制,大幅度减少水的流失和蒸发。灌溉量、湿润区域、湿润面积可灵活控制;同时能够汇集雨水,对根系集中分布区多点湿润。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图1、果园集雨节水微灌装置的安放位置图
图2、果园集雨节水微灌装置的结构
图中1是果树树冠;2是果树主枝;3是在树冠外缘向内50cm处的土壤中挖坑、埋桶;4是以桶为中心凹下的弧形集雨面;5是封口塑料薄膜;6是在封口薄膜中央捅的孔口;7是埋入土中并低于地面8~15厘米水桶(储水容器);8是具有毛细作用的输水绳;9是盖在桶口薄膜上的杂草;10是埋入土中的输水绳一端,埋深20~30厘米;11是输水绳两端露出的导水纤维;12是裹缠导水纤维塑料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
如下
1、水桶(7)准备容量10~50L的普通塑料水桶若干。
2、输水绳(8)的制备将导水纤维(11)(最好是吸湿排汗、导水性强的纤维,如内衣和汗衫的布料等,其他如棉、麻等纤维亦可)卷成直径1.5~4.0厘米、长60~150厘米不等的线绳(导水纤维绳),外用塑料薄膜(12)裹缠。
3、安置方法在果树树冠(1)外缘向内50厘米左右的土壤中挖坑(3),坑直径比桶直径略大,坑深度比桶高度高出8~15厘米;将水桶(7)放于坑内,以桶为中心做成直径100厘米左右、用以汇集雨水的弧形凹面(4),使水桶(7)位于凹面中央。用塑料薄膜(5)将桶封口,并在薄膜中央捅一孔口(6)。破开输水绳(8)两端,露出5厘米左右的导水纤维(11)。将输水绳一端(10)埋入主枝(2)或大型侧枝下部根系比较集中的土壤中,深度20~30厘米,另一端自薄膜孔口处插至桶底部。用杂草(9)将桶口盖住,草厚5~10厘米,用小石块轻压以防止草被风吹走。
根据树冠大小和灌溉需求,每株埋2~6个桶,每桶插入3~5根输水绳,使输水绳的入土端均匀分布在主枝下的土壤中。
4、使用方法使用时,根据旱情和需要向桶中注水,输水绳通过毛细作用将水缓慢供给根区土壤。供水速度受输水绳两端水势差调节。当土壤干旱时,桶水和土壤间的水势差加大,供水速度加快;当土壤湿度过大时,水势差减小,输水绳输水速度减慢或停止供水。
不需要灌溉时,将输水绳拔出水面。灌溉量和湿润面积,可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输水绳和改变输水绳导水纤维露出长度来控制。在干旱季节注水使用,更能显出节水抗旱优势。
权利要求
1、一种果园集雨节水微灌方法,主要特征在于在树冠外缘向内50厘米左右的土壤中挖坑,放入水桶并使桶口低于地面8~15厘米,以桶为中心做成能够汇集雨水的弧形凹面,用塑料薄膜将桶封口,在薄膜中央捅一孔口,灌水时把用塑料薄膜裹缠的导水纤维绳一端自孔口处插至桶底部,另一端埋入果树主枝或大型侧枝下部根系比较集中的土壤中,深度20~30厘米,用杂草将桶口盖住,根据旱情和需要,向桶内注水,通过导水纤维绳缓慢湿润灌溉;不需要灌溉时,将导水纤维绳拔出水面。
专利摘要
一种适合干旱地区的果树集雨节水微灌的方法。本发明用普通水桶代替专门的渗灌容器,通过导水纤维制成的输水绳自动向根区缓慢供水。输水绳供水速度受土壤湿度自动调节,土壤干旱时,供水速度加快;土壤湿度过大时,输水速度减慢或停止供水。本发明还利用弧形凹面向盛水容器(水桶)汇集降雨;并将多根输水绳的一端埋入根系集中分布区,直接对根区进行多点湿润;是否灌溉、灌溉量、湿润区域、湿润面积等的控制方便、灵活。本发明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尤其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文档编号A01G27/06GKCN101288379SQ200810016744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5日
发明者杨洪强, 接玉玲, 邵小杰, 赵海洲, 姜倩倩 申请人:山东农业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