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7960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参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刺参的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是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的统称,全世界海参约有1200种,均为海洋种类,可供食用的有40余种。海参在我国海域分布的有140余种,可食用的有20余种,我国北方沿海只有一种可食用的海参,即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 Selenka)。
现有技术有关刺参网箱育苗生产技术的四个中国专利,分别是《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公开号CN101692796A)、《一种刺参海上育苗网箱及育苗方法》(公开号CN101611700A)、《一种海参苗室外网箱生态培育方法》(公开号CN102084833A)、《土池网箱培育刺参苗的方法》(公开号CN102132679A)。
其中,《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和《一种刺参海上育苗网箱及育苗方法》都是涉及刺参育苗的全过程,即
亲参蓄养促熟一采卵孵化一幼体培育一稚参培育一幼参培育。
《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和《一种刺参海上育苗网箱及育苗方法》是从亲参开始培育,然后采卵孵化培育参苗。
《一种海参苗室外网箱生态培育方法》和《土池网箱培育刺参苗的方法》都是从稚参开始进行培育,而且是在室外海参池塘中进行的培育。具体说,《一种海参苗室外网箱生态培育方法》是从2-3_稚参开始培育,《土池网箱培育刺参苗的方法》是从0. 003-0. 02g的参苗开始培育。上述体长2-3mm和体重0. 003-0. 02g都属稚参阶段。
而刺参的生长过程,还有一个初耳幼体阶段。具体说
文献1:陆忠康主编《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第十七篇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养殖第一章海参增养殖第一节海参生物学特性中的刺参的形态部分,提到“刺参卵径约150 180 u m,初耳幼体开始长约250 u m”。
文献2:廖成义.《刺参幼虫的变态和习性》[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7,17(1):85文献3 :隋锡林、刘永襄、刘永峰等.《刺参生殖周期的研究》[J].水产学报,1985,9 (4) =304- 310.其中提到“ 1977年8月对32头雌参的产卵量作了统计,平均产卵量为660万粒/头。据崔相氏的报告具有100克卵巢的雌参,其推算产卵量为1830-2630万粒。实际上,人工蓄养亲参的自然产卵量通常难以达到上述推算值”。据此可以算出平均每粒卵的质量应在1. 52X10_5g左右,精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受精卵质量就是卵的质量,而受精卵发育成初耳幼体阶段没有摄食,只有细胞的分裂,所以初耳幼体质量接近受精卵质量,由此可推断初耳幼体质量。
以上三篇文件所说的初耳幼体、耳状幼虫及耳状幼体均与稚参阶段是完全不同的时期。
现有技术网箱培育参苗均不选择初耳幼体阶段投入网箱培育参苗,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⑴多数养殖者在陆地上没有育苗车间,不具备亲参采卵孵化设施设备,所以就直接用亲参在箱内产卵孵化。这种方法亲参的产卵一致性很低,受精卵孵化率也低,幼体成活率就随之降低,导致大规模的网箱育苗需要比陆地育苗更多的亲参,才能完成网箱育苗工作,育苗总体效率低。
⑵初耳幼体比较脆弱,相对的适应能力和运输过程中的耐受能力较差,这一阶段投入网箱中的成活率非常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容易想到采用这个阶段的幼体进行网箱内投放培育。
所以上述专利要么选择亲参直接采卵孵化,要么选择适应能力更强的稚参,达到室外养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旨在从刺参幼体培育开始进行海上或池塘网箱培育,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等目的。本发明通过合理选择幼体、投放的网箱,以及外海水温条件或运输等条件,大大提高了初耳幼体投放网箱中育苗的成活率,同时解决了亲参产卵不一致造成幼体发育的参差不齐,以及孵化效率低等难题,大大提高了亲参的生产效率,增加刺参幼苗的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育苗车间,亲参采卵孵化,待长至平均体长200-300 u m的初耳幼体,体重5 X IO-5 I X 10_4g阶段进行选育采集;
S2、在近海避风港湾或海参池塘内设置网箱,网箱内选用200 300目筛絹网衣。200目 300目,即孔径0.074 0.050mm,可以保证网衣内的初耳幼体不发生逃逸。
S3、将SI中采集的初耳幼体均匀投放到网箱内,投放密度0. 2 0. 3枚/ml。此阶段没有投放附着基,初耳幼体处于浮游状态。
其中,0. 2 0. 3枚/ml的投放密度,比较适合网箱育苗的总体要求。一方面这一密度高于室内育苗的0. 05 0.1枚/ml,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总体育成效果较好,网箱内参苗的产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成本相对适中,效益较高。
S4、人工补饲海洋红酵母;
优选法方式下,每天间隔2次在网箱内投喂海洋红酵母,投放密度1000 2000个/ml,最优为1600个/ml上下较为合适。
S5、待长至平均体长800 900 U m、平均体重1. 5X 1(T4 4.1 X l(T4g的大耳幼体阶段,在网箱内悬挂附着基,并停止人工补饲海洋红酵母;
S6、养殖至体长平均达到3 5mm的稚参阶段,将筛絹网衣更换成60 80目聚乙烯网衣,继续养殖。此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适当下沉附着基网片,同时加大海水循环量,增加海水中的溶氧量,防止水温快速升高。而后续的养殖过程可选用现有技术的适用方法操作。
上述“平均体长”均为不完全统计,基本达到标准即可。
优选方式下,所述网箱的结构包括由松木板制成的上敞口箱体2,以及箱体上口四周连接固定的泡沫浮筒,所述箱体内四周侧面及底面围置有聚乙烯网或尼龙筛絹网构成的网衣,所述网衣由网衣支撑架组件固定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网衣分为两层,内层为20(T300目网孔,外层为6(T80目网孔;所述箱体上口四周间隔栓设有绳索,所述绳索的另一端绑缚有沙袋或附着连接件;所述箱体上口盖设有黑色塑料遮阳网。
优选方式下,步骤SI采集初耳幼体之后运输到投放地的运输方法为容器在装满状态下封盖运输。
此外,步骤SI中,孵化受精卵的水温控制在20°C ;在养殖海域水温升至18°C时进行步骤S3的投放。步骤SI的最优过程为
在下午4点开始,通过阴干和流水刺激亲参排卵,亲参排卵时的密度控制在20 25 头 /m3 ;
刺激前水温18°C,3天不投饵,刺激时将水排净,流水10分钟,将粪便冲干净,阴干I小时,加20°C海水、停气、避光,晚6点之前完成。亲参一般在晚8点左右开始产卵;
雄性个体首先排精,排精后将雄性个体取出放入其它池。雄性排精半个小时后雌性个体开始排卵;排卵一直可持续到凌晨2点,在这期间应注意观察雌性排卵量,若发现雄性个体立即将其捞出;
排卵结束 后,应及时将亲参移入其它池;
待受精卵下沉后,抽掉上层海水,洗卵;洗卵方法用300目网箱虹吸,加20 210C海水,进行洗卵,若产卵量很大,将网箱中的卵分池孵化;
分池孵化后,孵化水温控制在20°C,开启充气泵充气,以均匀搅拌池水,促进受精卵上浮。同时每2小时用搅拌耙搅池I次,特别要搅池底;
而后进行选育产卵第二天凌晨开始就应该注意观察受精卵上浮情况,此时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期,当24 32小时后发现上浮初耳幼体数量较大,并且上浮个体进入初耳幼体阶段时,在孵化池中通过IOcm 口径橡胶管将初耳幼体虹吸到300目筛絹网箱中,收集初耳幼体。
本发明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从刺参幼体培育开始进行海上或池塘网箱培育。具体说,本发明选择刺参处于初耳幼体阶段即移入室外网箱养殖,此时的初耳幼体,体长大约200-300iim,体重5X10—5 lX10_4g;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网箱可以设置在近海避风港湾或海参池塘内,选用增强型的网箱(增加固定措施)增加了抗风浪能力,可以在近海避风港湾进行海参育苗。同时也可以在海参池塘内进行海参育苗。
2、刺参育苗从初耳幼体阶段开始在网箱内进行。现有技术,从亲参开始在网箱内产卵孵化,由于水温的不稳定性,以及亲参性腺发育的不同步,导致亲参产卵的一致性很差,产卵量偏少,造成幼体的发育快慢不一,幼体繁育很难在短期内形成规模化。如果从稚参阶段开始投入网箱内繁育,前期在车间内至少要培育I个月以上,相对育苗成本增加很多。本发明从刺参受精卵孵化24 32小时形成初耳幼体,开始投入网箱内进行培育,一方面可以节省育苗成本,另一方面刺参苗的成活率与车间培育基本相当。可以在短时间内在网箱内形成刺参苗规模化的生产。
3、本发明利用网箱进行刺参育苗,不使用任何药物和添加剂,最大限度保证刺参育苗在开阔的大水面进行,利用海水中的天然饵料,补充少量海洋红酵母,实现了刺参育苗的生态健康繁育模式,确保了刺参苗的品质和优良的生长性状,是一种绿色有机的刺参苗生产方式。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降低成本与刺参苗室内培育相比较,平均每斤刺参苗可降低成本65%,大大减低了刺参苗的培育成本,增加了育苗利润。
2、提高成活率与室内刺参苗相比,网箱刺参生态苗的室外底播成活率提高了25%,平均成活率达到了 80%,大大提高了商品刺参的产量。
3、质量好无药残与室内刺参苗相比,网箱刺参生态苗培育的全过程不使用任何药物,苗种的自身抵抗力大大提高,质量优良,而且无药残,完全是优质绿色刺参苗种。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下选用的网箱立体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网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下选用的刺参初耳幼体运输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容器盖口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优选实施方式包括如下阶段[0051 ] 一、刺参亲本产卵孵化和幼体选育投放培育
1、采卵
在育苗车间操作,通过阴干和流水刺激亲参排卵一般在下午4点左右开始,亲参排卵时的密度控制在20 25头/m3。刺激前水温18°C,3天不投饵,刺激时将水排净,流水10分钟左右,将粪便冲干净,阴干I小时,加20°C海水、停气、避光,晚6点之前完成。亲参一般在晚8点左右开始产卵。
雄性个体首先排精,排精后将雄性个体取出放入其它池。雄性排精大约半个小时后雌性个体开始排卵。排卵一直可持续到凌晨2点,在这期间应注意观察雌性排卵量,若发现雄性个体立即捞出。
排卵结束后,应及时将亲参移入其它池,对受精卵定量,如受精卵数量较大,应按15 20个/ml的密度分池孵化。待受精卵下沉后,抽掉上层海水,洗卵。洗卵方法用300目网箱虹吸,加20 21°C海水,进行洗卵,若产卵量很大,将网箱中的卵分池孵化。
分池孵化后,孵化水温控制在20°C,开启充气泵充气,以均匀搅拌池水,促进受精卵上浮。同时每2小时用搅拌耙搅池I次,特别要搅池底。
2、选育
育苗车间内,产卵第二天凌晨开始就应该注意观察受精卵上浮情况,此时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期,当24 32小时后发现上浮幼体数量较大,并且上浮个体进入初耳幼体阶段时,在孵化池中通过IOcm 口径橡胶管将初耳幼体虹吸到300目筛絹网箱中,收集初耳幼体。本发明所述初耳幼体为刺参处于200-300 iim体长、5X 10_5 IX 10_4g体重下的状态。
注意选择外海水温升至18°C时,开始在室内人工诱导亲参排精产卵形成受精卵,孵化受精卵的水温控制在20°C,这样保证初耳幼体孵化水温与外海水温的温差在2°C以内,提高幼体进入外海网箱中培育的成活率。
3、定量
育苗车间内,将收集的初耳幼体放入装有20升海水的塑料桶中,搅动均匀后,用吸管取Iml水样,统计其中的初耳幼体数量,一般2 3人同时操作计算平均值,合计20升海水中初耳幼体的总量。
4、分装
将定量后的初耳幼体平均分装到10个50升的带盖塑料桶中,根据每个网箱中投放幼体的总量为1000万枚,进行分装。装完后桶口用塑料膜封住,并盖紧盖子。
注意利用塑料桶装满水进行运输,可以减少幼体因水的撞击造成的机械损伤,同时方便幼体的运输,提高幼体的成活率。最优方式下,如图3和4所示,选用厚度I 2mm的优质塑料制作。桶体高度40 60cm,最大桶径是30 60cm,口径是20 40cm,桶口内部有内盖14,盖上有口径5 IOcm注水孔13,注水孔13加盖有中盖12,中盖12与注水孔通过丝扣连接,桶口外部有外盖11,桶口与外盖11也由丝扣连接。桶体两侧配有把手15,方便装卸运输。如图3所示,使用时,内盖14置于桶口内,通过搭接封盖住桶口,而后通过注水孔13注满水,盖住中盖12,最后,加盖外盖11。图3中外盖11加盖后,整好压住中盖12和内盖14。当然内盖也可以是通过桶口内螺纹或卡接结构加盖到容器桶口的内侧,而中盖和外盖为了方便,优选螺纹口连接。
装运过程为运输前在容器内添加20% 50%的水,然后将需要运输的耳状幼体小心放入桶内,密度是100 200枚/ml,而后继续向桶内注水至桶口下沿,盖上内衬盖和外封盖,通过注水孔继续向桶内注水至满桶,最后盖紧注水孔封盖。运输时间在0 8小时为宜。为了节约运输空间,运输桶也可以分装成2 3层,层间可用隔板分开。
5、投放
将装有初耳幼体的塑料桶通过车和船运输到网箱,然后打开桶盖和封口膜,将初耳幼体网箱四壁均匀投放到网箱内,并用搅拌耙在网箱内搅动,使初耳幼体均匀分散开。
其中,网箱设置在近海避风港湾或海参池塘内,网箱内选用200 300目筛絹网衣。
此外为了进一步方便养殖操作,本发明还对网箱做了改进,具体如图1和2所示,网箱选用厚3 6cm、宽20 30cm、长2. 5 6m的四块松木板围城箱体框架结构。连接采用厚度4 8mm钢板和# 10 15mm白钢螺丝固定,浮子选择规格# 0. 6mXlm的泡沫浮筒,利用# 10的聚乙烯绳绑缚到框架上,每个框架配备8个泡沫浮筒。网箱框架内设置网衣,规格是2 5mX2 5mXl 2. 5m。网衣内侧底部设置内支架,采用# 40PVC管制作,管内填充沙袋,增加配重,支撑网衣底部。网衣内侧四面,每面均匀悬挂I 2袋坠石网袋,由长度2. 2m # 10的聚乙烯绳连接于网箱框架。坠石网袋长30 50cm,宽15 30cm,由40目的聚乙烯网制成,每袋内放置直径3cm,长度6cm的圆柱型瓷质坠石10 30个。网箱框架采用10 30个点固定,包括网箱四个角点,四边中部的两点。根据海域底质情况,选择投放沙袋或设置木楔进行固定。根据需要,通过箱体上口的支架及挂钩在箱体网衣内以平行间隔方式设置有附着基5。
优选方式下,网箱选用厚5cm、宽25cm、长6m的四块松木板围城箱体框架结构;连接采用厚度5mm角钢和多12白钢螺丝固定。浮子选择规格# 0. 6mX Im的泡沫浮筒I,利用f IOmm的聚乙烯绳绑缚到框架2上,每个框架配备八个泡沫浮筒I。网箱框架2内设置网衣6,规格是5mX5mX2. 5m。网衣6内侧底部设置内支架4,采用5mX 5m的# 40 PVC管制作,管内填充沙袋,增加配重,支撑网衣6底部。网衣内侧四面,每面均匀悬挂2袋坠石袋7,由长度2. 2m ^ 10的聚乙烯绳连接于网箱框架2上。坠石袋长50cm,宽30cm,由40目的聚乙烯网制成,每袋内放置直径3cm,长度6cm的圆柱型瓷质坠石15个。网箱框架2采用12点固定,网箱4个角的4点,4边中部的2点,根据海域底质情况,选择投放沙袋或设置木楔8进行固定。
此外,待初耳幼体长至体长为800 900ii m,体重1. 5X 10_4 4.1X 10_4g的大耳幼体阶段,在网箱内悬挂聚乙烯网片附着基。优选方式下,网片规格25cmX25cm,每10片串联成I吊,网片间隔10cm,网衣内共设置6排,每排均匀放置10吊。
本发明所用网箱具有如下特点
(I)由于网衣张性较差,所以设计网衣内支架,采用PVC管制作,管内填充沙袋起到下沉和稳定作用。通过内支架设计可以保证网衣有足够的张力,同时保证网衣下沉并不发生形变,给刺参育苗留有足够的空间。
(2)网衣设计采用内外2层,内层采用200-300目筛絹网衣,外层采用60-80目聚乙烯网衣,育苗前2层网衣同时固定于网箱上。当育苗开始后,参苗体长大于0. 5cm时,需要更换网衣时,可以将内层网衣取 下,将参苗和附着基直接倒换到外层网衣。
(3)网箱上方设置遮阳网,降低由于强光照引起的网箱内海水温度的剧烈变化造成刺参苗的应激反应,而引发刺参苗不适或死亡等,提高刺参苗的成活率。遮阳网采用黑色塑料网,规格7mX 7m,通过聚乙烯绳固定于网箱上方。
(4)根据网衣、附着基和遮阳网的固定点提前在网箱框架上设置钢制固定挂钩,方便操作。
6、投饵
网箱内的幼体主要以海水中的天然饵料为食,同时每天2次在网箱内投喂海洋红酵母2升,每毫升含量> IO8个,投饵量一般保持1000-2000个/ml,补充饵料营养不足,促进幼体的消化,加速幼体的发育。
7、镜检
初耳幼体进入网箱后,每天上午、下午各取样I次进行显微镜镜检,观察幼体的食物消化和个体发育情况。
8、水质监测
每天2次取海水水样进行盐度、温度、溶解氧、PH等理化指标检测,确保水体环境稳定。
当幼体大部分发育到大耳幼体后期时,开始悬挂附着基。用聚乙烯绳悬挂聚乙烯网片附着基投入网箱内,为五触手幼体提供足够的附着基,此时停止人工补饲海洋红酵母。此处,大耳幼体为刺参处于800-900 u m体长、1. 5 X 10_5 4.1 X 10_4g体重下的状态。[0084]9、投放附着基
当幼体大部分发育到大耳幼体后期时,开始悬挂附着基,并停止海洋红酵母的投喂。同时每个网箱投放由10张波纹板串联的指示板,随时观察附板稚参的数量和生长状态。
二、刺参稚参培育
1、镜检和巡查
每天上午、下午各取样I次进行显微镜镜检,观察大耳幼体向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和稚参发育过程,掌握个体发育情况。同时每天对网箱进行巡查,重点观察大耳幼体下沉附着数量及五触手幼体和稚参的摄食情况。
2、水质监测
每天2次取海水水样进行盐度、温度、溶解氧、PH等理化指标检测,确保水体环境稳定。
3、更换网衣
当参苗体长平均达到3 5mm的稚参阶段,200^300目筛絹网衣更换成60 80目聚乙烯网衣,继续培育至水温13 14°C。网衣上附着的稚参可以剥离进行销售,保证网箱内稚参维持合理密度;或转入室内育苗池进行越冬培育或投放到海底底播增殖。这些养殖过程均有现有技术,可选择适用的方案操作。
本发明可获得低成本、无药残、质量优、适应能力强的生态刺参苗,是当前无公害刺参苗培育的创新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51、在育苗车间,亲参采卵孵化,待长至平均体长200-300μ m的初耳幼体阶段进行选育米集;52、在近海避风港湾或海参池塘内设置网箱,网箱内选用200 300目筛絹网衣;53、将SI中采集的初耳幼体均匀投放到网箱内,投放密度O. 2 O. 3枚/ml ;54、人工补饲海洋红酵母;55、待初耳幼体长至平均体长为800 900μ m的大耳幼体阶段,在网箱内悬挂附着基,并停止人工补饲海洋红酵母;56、养殖至体长平均达到3 5mm的稚参阶段,将筛絹网衣更换成60 80目聚乙烯网衣,继续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中,孵化受精卵的水温控制在20°C ;在养殖海域水温升至18°C时进行步骤S3的投放。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为每天间隔2次在网箱内投喂海洋红酵母,投放密度1000 2000个/ml。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投放密度为1600个/ml。
5.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的具体过程为在下午4点开始,通过阴干和流水刺激亲参排卵,亲参排卵时的密度控制在20 25头刺激前水温18°C,3天不投饵,刺激时将水排净,流水10分钟,将粪便冲干净,阴干I小时,加20°C海水、停气、避光,晚6点之前完成。亲参一般在晚8点左右开始产卵;雄性个体首先排精,排精后将雄性个体取出放入其它池。雄性排精半个小时后雌性个体开始排卵;排卵一直可持续到凌晨2点,在这期间应注意观察雌性排卵量,若发现雄性个体立即将其捞出;排卵结束后,应及时将亲参移入其它池;待受精卵下沉后,抽掉上层海水,洗卵;洗卵方法用300目网箱虹吸,加20 21V海水,进行洗卵,若产卵量很大,将网箱中的卵分池孵化;分池孵化后,孵化水温控制在20°C,开启充气泵充气,以均匀搅拌池水,促进受精卵上浮。同时每2小时用搅拌耙搅池I次,特别要搅池底;而后进行选育产卵第二天凌晨开始就应该注意观察受精卵上浮情况,此时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期,当24 32小时后发现上浮初耳幼体数量较大,并且上浮个体进入初耳幼体阶段时,在孵化池中通过IOcm 口径橡胶管将初耳幼体虹吸到300目筛絹网箱中,收集初耳幼体。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育苗车间,亲参采卵孵化,待长至初耳幼体阶段进行选育采集;2、在近海避风港湾或海参池塘内设置网箱,网箱内选用200~300目筛绢网衣;3、将采集的初耳幼体均匀投放到网箱内;4、人工补饲海洋红酵母;5、待初耳幼体长至大耳幼体阶段,在网箱内悬挂附着基,并停止人工补饲海洋红酵母;6、养殖至稚参阶段,将筛绢网衣更换成60~80目聚乙烯网衣,继续养殖。本发明旨在从刺参幼体培育开始进行海上或池塘网箱培育,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等目的。
文档编号A01K61/00GKCN103026992SQ201210499704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赵欣涛, 刘崎, 刘峰, 宫明春, 关庆生 申请人: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