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施肥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42阅读:1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播种、施肥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播种、施肥镐本发明是一种农民用于播种或施肥的手工农具,属于农业机械类。
公知的施肥镐是依靠重锤的冲击力撞开活门排出化肥,而冲击力的大小是与施肥镐举起的高度和下落的速度有关,因此难于实现定量排肥。使用施肥镐进行播种玉米时,不仅播量不能控制,而且种子被重锤冲碎的机率较高。对刨镐的动作也有特殊要求,否则化肥不能入土。
为了制造一种一个人可以进行播种或施肥的,可以定量排种或排肥的,对刨镐动作无特殊要求的手工农具,特设计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基本设计是,它包括有空心钢管制成的管体,管体前端装有可转动的排种或排肥轮,以及镐头板,镐头板和排种轮或排肥轮通过连杆铰接,当镐头板入土后,受到土壤的阻力而转动时,便带动排种轮或排肥轮转动,排种轮转动就将装在管体内的种子或化肥定量排出,经护种斗落入土壤穴中。
使用播种施肥镐可以节省人工,一个人完成播种或施肥作业。
现在,通过一个最佳的实施方案来详细叙述本发明。
附图
,是播种,施肥镐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其外形构成镐头状,图中,管体〔5〕是一根空心薄壁钢管,管内可以装入种子或化肥。一端装有堵盖〔4〕,另一端焊有由钢板冲压成凵型的管体座〔6〕。排种轮〔7〕通过小轴甲〔8〕铰接于管体座〔6〕上,排种轮缘上有半园柱形型孔,活动板〔10〕通过小轴,〔2〕铰接于管体座〔6〕上,并用板簧〔3〕定位。排种轮〔7〕与活动板〔10〕将管体座〔6〕封闭。管体〔5〕内的种子或化肥不能泄出。排种轮〔7〕通过小轴丙〔9〕与连杆〔11〕一端铰接,连杆〔11〕另一端通过小轴丁〔12〕与护种斗〔14〕铰接,护种斗〔14〕焊于镐头板〔15〕上,护种斗〔14〕通过小轴〔13〕与管体座〔6〕铰接。弹簧〔1〕一端挂于管体座〔6〕上,一端挂于镐头板〔15〕上。当人举起播种、施肥镐向下用力,镐头板〔15〕的下部便进入土壤中,当人拉动播种,施肥镐,镐头板〔15〕便压缩土壤形成小穴,当土壤阻力克服了弹簧〔1〕的拉力,镐头板〔15〕绕小轴〔13〕转动,小轴丁〔12〕带动连杆〔11〕绕小轴〔13〕转动,连杆〔11〕同时带动小轴丙〔9〕运动,小轴丙〔9〕又带动排种轮〔7〕绕小轴甲〔8〕转动,这时由排种轮〔7〕和活动板〔10〕构成的封闭被打开,囊入排种轮〔7〕半园形型孔内的种子或化肥被排出,并沿护种斗〔14〕落入土壤穴中,同时排种轮〔7〕又与活动板〔10〕又构成新的封闭。当播种施肥镐被提起,在弹簧〔1〕的作用下各运动了的部件均回到初始位置。如此重复进行。通过更换不同型孔的排种轮〔7〕,可以实现播种玉米,脱绒棉籽、大豆、白菜籽、萝卜籽等和施化肥。
权利要求1.一种播种、施肥镐,它包括有一个带型孔的可以转动的排种轮[7],其与用板簧[3]定位的活动板[10]将管体座[6]封闭,排种轮[7]与连杆[11]一端铰接,连杆[11]另一端与护种斗[14]铰接,护种斗[14]刚性联结在镐头板[15]上,并铰接在管体座[6]上,其特征在于一但镐头板[15]受到力的作用产生运动,连杆[11]就带动排种轮[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镐头板〔15〕由一弹簧控制,一但镐头板〔15〕上受到的力消失,弹簧便拉动镐头板〔15〕回到初始位置,连杆〔11〕,排种轮〔7〕也随之回到初始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播种、施肥镐,包括管体,排种轮和镐头板,种子或化肥装于钢管做成的管体内,通过排种轮将种子或化肥排出,种子或化肥沿护种斗依靠自重落入镐头板刨出的穴内。本实用新型一人即可进行播种或施肥、更换不同型孔的排种轮,就可以实现播种玉米、脱绒棉籽、大豆、白菜籽等,并可以施化肥。
文档编号A01C7/02GK2036740SQ88206559

公开日1989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31日
发明者何堤, 罗大伟 申请人:何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