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孵蛋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6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孵蛋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是现代化孵化设备的主要工作部件。
当前随着畜禽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对孵化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设备生产率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纵观现有的各种蛋车式孵化机,在动力合理配套的前提下,要提高设备的生产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加孵蛋盘的容量。但是目前的孵蛋盘,由于其蛋槽的排列形式都是采用正方形排列结构,因此在蛋盘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就限制了蛋位数的增加,使蛋盘面积的有效利用率不够合理,影响了孵化机生产率的提高。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孵蛋盘,使其在原蛋盘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蛋槽位数,即增加孵蛋盘的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孵化机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孵蛋盘,是由边框架(1)、相互联接的排列成相互交错蜂房形结构的蛋位槽(2)、与边框架(1)成一定倾斜角度能防禽蛋倾斜的隔挡板(3)以及保护禽蛋不受挤压的层间支撑杆(4)一次注塑成型所构成。
以下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蛋位槽排列为正方形结构的孵蛋盘示意图附图2,蛋位槽排列为蜂房形结构的孵蛋盘示意图目前蛋位槽排列为正方形结构的孵蛋盘其尺寸的设计计算公式是蛋盘长 L方=(n-1)b+2a蛋盘宽 H方=(m-1)b+2a蛋槽数 W方=m×n蛋盘面积S方=L方×H方n-L向蛋槽位数m-H向蛋槽位数a方=边框外缘与第一蛋位距离(因设计不同而异)b方=两个蛋位中心距蜂房形排列槽的蛋盘尺寸计算公式是L蜂=(n-1)b+3a a-边框与第一蛋位距
H蜂=(m-1)h+2a b-L向蛋位距W蜂=m×n h-H向蛋位距S蜂=(L蜂-a)H c-两蛋位最小中心距C=h2+(b2)2]]>s蜂-蛋盘面积在我国蛋车式孵化机结构中,由于蛋盘H向的蛋位数都是6,因此H方向的尺寸已规范化了,而L向的尺寸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总体结构并不产生影响,因此蛋盘均可互换。现举实例做如下对比计算1.正方形蛋槽排列的蛋盘其m=6n=12a=27b=47.5则L方=576.5mmH方=291.5mmS方=168049.75mm2W方=72枚2.蜂房形蛋槽排列的蛋盘其m=7n=12a=25b=50h=40则L蜂=625mmH蜂=290mmS蜂=174000mm2W蜂=12×7=84枚3.两种蛋盘面积对比(S蜂-S方)/(S方) =0.0354S蜂比S方面积增大了3.54%4.两种蛋盘位数对比(W蜂-W方)/(W方) =0.166
W蜂比W方蛋位数增大了16.6%。
从上述计算得知,由于采用了蜂房形结构的蛋槽排列,在适当增加蛋盘长度而不影响总体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蛋盘的容易即蛋位数16%以上,提高了蛋盘面积有效利用率,也就是提高了孵化机的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正方形排列蛋槽的蛋盘,为防止蛋盘翻转45°时禽蛋不至倾斜而设计的隔挡板位置在最边缘处与边框架重合,因此需加厚边框架;而蜂房形蛋槽排列的蛋盘因排列合理,隔挡板只需与边框架成一定倾斜角度,因此克服了上述缺点。
应用实例北京市畜牧机械公司生产的型号为9DFC-11232孵化机共有两个蛋车,每车72层,每层纵向二盘横向三列,原用正方形排列蛋盘其孵蛋容量为2×(72×2×3×13)=11232枚蛋。
如将蛋盘改为蜂房形蛋槽排列结构后,蛋盘蛋位数增为2×(84×2×3×13)=13104枚蛋。蛋位数相比净增加1972枚蛋,因而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成本也大幅度下降,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普遍推广意义。
权利要求1.一种孵蛋盘,是由边框架、互相联接的蛋位槽、防禽蛋倾斜的隔挡板和保护禽蛋不受挤压的层间支撑杆一次注塑成型所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蛋位槽(2)的排列为相互交错的蜂房形结构,其隔挡板(3)的位置与边框架(1)均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专利摘要新型孵蛋盘,是现代化孵化设备的主要工作部件。其蛋槽排列是按蜂房形交错排列的结构,较之原来孵蛋盘按正方排列蛋槽结构,在蛋盘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加蛋盘容量即蛋位数百分之十六以上,提高了蛋盘面积有效利用率,提高了孵化机的生产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A01K41/00GK2035175SQ882149
公开日1989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20日
发明者邵继祥, 李景惠 申请人:北京朝阳区大都畜牧科技咨询服务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