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脚踏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负式脚踏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由人携带的手动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现用实物--工农--16(17)型喷雾器(下称旧型)为解剖对象(《机械产品目录》,机械工业部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6月版,公开了这种手动喷雾器)。
旧型存有下列缺点旧型有背负式手动压送药液的特点,所以--(1)只能用右手来操纵喷雾杆,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身背16公斤重的药液,双手不停地做着不同的动作,还要步行);(2)在左手下揿和压杆时,双肩受力不均(左肩受力比右肩大),操作者上身经常处在倾斜状态下工作,身体变形;(3)为了给内藏的加压泵加压,泵的活塞杆必须外伸与箱外的机压杆连起来,显然整体结构就变得更为复杂;(4)正由于第(3)的结构,活塞杆每往返一次总要把箱中的极毒药液带出箱外。溢出的药液沿箱壳流淌,流经人体的背、腰、腿和脚,将给操作者带来毒害(操作者对此反应强烈)。
本实用新型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而研制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结构,带来了相应的效果(见说明书附图)。
(1)充分利用人体行走的自然动作,来代替旧型用左手上下揿动的动作,即借人体自重作为压送药液的动力源。左手解放,用来操作喷雾杆,减轻了左手的劳动强度;(2)人体的双肩背负本实用新型件,不会出现旧型产生的左右肩受力不均匀的现象,减轻劳动的疲劳感;(3)整个药液在全封闭系统中流动运行,根除了药液随活塞杆外溢的毛病;
(4)充分利用旧型的零件,只需添置本实用新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零件就行了,这给旧型改装成本实用新型带来了方便;(5)采用双喷雾杆来工作,即左右手各执一杆喷雾杆来喷洒药液,这样,将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附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脚踏喷雾器。
图中1--管接头2、3--内外管接头4--压液罐5--藏液箱6--输液软管7--脚前支架8--鞋(或板)9--加压泵10--Y形接头11--喷雾杆实施例从附图可以看到,在鞋(8)下装有脚前支架(7)和加压泵(9)。当背上藏液箱(5)时,右脚下踏--活塞下移,弹簧受压缩。此时,留存在(9)底部的药液受压并通过活塞杆中的腔孔流经输液软管(6)、内外接头(2)、(3)和管接头(1)进压液罐(4),(4)顶端有被压缩的空气。后者将把药液连续不断地压送到喷雾杆(11)头,药液最后经(11)的喷头而雾化喷出喷向施药面。(注意)此时,药液由于单向阀的作用,不会倒回(5)中。
当右脚上提向前跨出一步时,(9)中弹簧伸长复位,加压泵中形成真空,管接头(1)下的单向阀打开并从(5)中吸入药液且暂储于(9)中。吸入的药液将留待下一次右脚下踏时供液之用。
左脚将重复右脚的动作,其原理一样。
应当提及,左右两只(9)不会互相干涉,因为活塞上的密封装置能保证各自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
(1)充分利用原有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只需添置为数极少的几个零件即可成为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器;(2)把极毒的农药放在全封闭的系统中流动,操作者的肉体不会再受药液的侵害;(3)基于操作者的双手可全用来操作(11),因此,工作效率将高于旧型;(4)本实用新型的活动件少,不会出旧型带来的那么多的麻烦;(5)由于操作者的自重被用来压送药液,故劳动强度可大为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背负式喷雾器,是由藏液箱、压液罐、喷雾杆、加压泵、管接头、输液软管所构成,其特征是,加压泵(9)和鞋(或板--8)连成一体,喷雾杆(11)有两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雾器,其特征是,加压泵(9)中的弹簧内藏于活塞杆中。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喷雾器,其特征是,加压泵(9)通过Y形接头(10),内外管接头(2、3)和管接头(1)并经过压液罐(4)后与两根喷雾杆连接成压吸管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由人携带的手动喷雾器。现有喷雾器存在(1)工作效率低下;(2)操作时左右肩受力不匀、不方便;(3)活动件多且易损坏;(4)活动件致使药液外溢且涉及人体;(5)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在结合操作者行走动作的条件下,用装在脚下的加压泵来吸送药液;经加压后的药液通过封闭管路流向左右手分握的喷雾杆作喷洒作业;构件中的活动件只有活塞一件。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人工喷洒农药作业。
文档编号A01M7/00GK2060973SQ8921138
公开日1990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21日
发明者生水 申请人:生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