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电动两用拾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4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电动两用拾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型农业机械国外所使用的拾棉机大都是大型的农业机械,并且多在秋冬干旱或少雨地区使用,收花是一次性的,要等到大部分棉桃都开裂后,先喷洒脱叶剂,使棉叶全部脱落,再用大功率的拾花机将棉花吸入机内,但不可避免的要将部分枯枝落叶吸入机内与棉花混杂在一起,既影响了棉花品质,又给以后的棉花加工增加了困难,而且由于机械体积大,结构复杂,价格高昂,很不适应我国农村目前经济状况,我国大部分棉区秋季均多雨,必须抢在雨前将已吐絮的棉花拾回,遭雨的棉花会降低等级影响棉农收入,所以拾花工作量大,既辛苦又紧张,而且要多次进行,真是棉花好种花难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拾花难的小型农业机械,它能根据田间拾花需要随时使用,不受地形限制,不须使用脱叶剂,不影响棉花继续生长和拾花品质,达到多次拾花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由机身壳体1,风扇总成2,高压贮气箱3、气筒4,蛇形输送软管5,足形喇叭筒6,分级档板7、主贮花篓8、付贮花篓9,双螺旋提升器10,直流电动机24,电池组11,提手20,高压胶管26等部件组成,使用前先用低压气筒4将贮气箱3中打足空气,然后边使用边打气,保持贮气箱3中一定的气压,拾花时打开通气开关12,使高压气流通过高压胶管26带动风扇2旋转,与风扇2同轴的双螺旋提升器10同时旋转而将棉花绞入机内,再由上下两股气流会合,经过输送软管5将棉花吹入贮花篓8、9中,在贮花篓8、9的入口处有一个足形喇叭筒6,中央有一个可调角度的分级档板7,将好花与僵瓣花分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机身壳体1为园形长筒,分上下两节,在接头处13内装有一只平面轴承14,它是壳体中央双螺旋提升器10下端的支撑点,并承受提升器10工作时的压力,下壳体的进口处37直径比筒身小10mm,有利于形成空气压力差,便于棉花进入机内,在上下壳体的接头13内为平面轴承腔27,平面轴承14即装在此处,其上附有间隙调整垫圈15,保持平面轴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上壳体直径比下壳体直径略粗10~15mm,在上壳体的上部有一个棉花出口腔16,并与输送软管5相接,在出口腔16与风扇腔21之间有一个隔离层17,互不通风,在隔离层17上的轴承座18内装有一只平面轴承,它是双螺旋提升器10的上端的支撑点,也是风扇轴的下支撑点,在风扇腔的一侧有一个单独的风道19,高压空气经过风扇后即进入此风道,在棉花出口腔16的出口处会合,将棉花经过输送软管5吹入贮花篓8、9中;在风道19的另一侧有一个中空的提手20,内中可装简易修理工具,拾花时人手拿着提手20即可拾花;双螺旋提升器10是用有弹性的耐磨的薄板制成的,它的下端为指型钻头,便于使棉花与铃壳分离,下部直径较上部直径小10-15mm,在接头处的轴颈圈38上安装平面轴承14,上部略粗,使提升器10工作时的压力可以传导给平面轴承14,顶端以螺纹与风扇2的下端轴颈相连,风扇2下端轴颈装有一只平面轴承,轴颈内孔有螺纹与提升器10的顶端相连,上端内孔为半园柱形与短轴22相连;当使用电动机24时,换去此端盖与短轴,装上配制的直流电动24,即为电动拾花机,风扇腔端盖23,在使用高压空气时为密封式的,入风口管道轴线与端盖面交角为纯角,与风扇叶片交角为直角。使用电动机时为开放式的;高压贮气箱3为扁平长方形的容器,是用能耐高压的薄壁材料制成的,能承受3-5公斤的气压,它的顶部的插销座29,出气孔30,背部有背带拾扣31,左右两侧及前部下边有若干介搭绊32,它是用背带背在拾花人的背部,足形喇叭筒6用插肖固定在它的顶部插肖座29上,贮花篓8、9亦用活扣36附着在它的搭绊32上,用坏了可以更换,在它左侧装有一个低压气筒4及其加固装置39,工作时不停的向贮气箱3中打气,使贮气箱3中保持一定的气压,当使用电动机24时,御下打气部件,装进电池即成为电池组11(或配用矿工灯电瓶),贮气箱可以做饮料箱;输送管5为蛇形软管,它的一端与棉花出口腔16相连,另一端与贮花篓8、9的足形喇叭筒6相连;足形喇叭筒6是用薄壁材料制成的,背部有三角形支撑板28,前端有肖孔33,它的裙体及分级档板的下边缘三面有若干个搭绊32,入口管道的轴线与下平面的交角为钝角,在它的中央有一个可调整角度的分级档板7,由于好花比较膨松,比重小,而被送入贮花篓8中,僵瓣花比重较大,故先落入贮花篓9中,贮花篓8、9是用很稀的网片34与贮气箱3、足形喇叭筒6组成的,分里外两层,外层为主贮花篓8,内层为付贮花篓9,每层有活扣36与贮气箱3。足形喇叭筒6相连,并有拉练35开口,当花贮满时,拉开拉练即可放出棉花。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使用不受时间,地形条件限制,在我国所有棉区均可使用,尤其在秋季多雨和人力地多的棉区以及植棉专业户更加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绘出
附图图1人工电动两用拾花机的装配示意图,图2机身 壳体剖视图,图3风扇腔端盖,图4风扇总成剖视图,图5双螺旋提升器剖视图。


1机壳体,2风扇总成,3高压贮气箱,4低压气筒,5蛇形输送软管,6足形喇叭筒,7分级档板,8、9贮花篓、10双螺旋提升器,11电池组,12通气开关,13上下壳体接头,14下平面轴承,15间隙调整垫圈,16棉花出口腔,17隔离层,18上平面轴承座,19风道,20提手,21风扇腔,22短轴,23风扇腔端盖,24直流电机,25提升腔,26高压胶管,27平面轴承腔,28三角形拉板,29插肖座,30出气孔,31背带搭扣,32搭绊,33插肖孔,34贮花篓网片,35拉练,36活扣,37棉花进口,38轴颈圈,39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采用高级工程塑料将风扇腔21、隔离层17、棉花出口腔16、风道19、上平面轴承座18、提手20、提升腔25、接头13组成一个正体,即为机身上壳体,并且要求风扇腔21、轴承座18、隔离层17、提升腔25、接头13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按同一轴线将提升腔25、接头13、平面轴承腔27、棉花进口37组成一个整体即为机身下壳体,下壳体直径要求比上壳体细15mm,棉花进口处直径比提升腔直径小10mm。如图2所示。
2、采用富有弹性的耐磨塑料注成双螺旋提升器10,它的下端为直指型钻头,下部直径为φ45,上部直径为φ60,上下接头处设一轴颈圈φ50,平面轴承14即装在此处,上端M10螺纹与风扇轴相接。如图5所示。
3、端盖23亦为高级工程塑料制成与风腔21直径相同,当用高压空气为动力时,采用密封式的,入风管轴线与端盖平面交角100°,与风扇叶片交角为90°,当用电机为动力时,端盖23为开放式的。如图4所示。
4、高压贮气箱3采用能耐高压的塑料制成,为中空的扁平长方形容器,容积为100×450×400(厚×高×宽),在它的顶端注有插肖座29,出气口30,背面有四只背带搭扣31,左右两边及前下边有贮花篓搭绊32,左边有低压气筒4的安装孔及固定螺孔。如图1所示。
5、足形喇叭筒6系用硬质塑料制成,入口轴线与底平面交角为140°,中央有一个分级档板7,其角度可以调整,根据高压空气的压力及僵瓣花好花比重差异来调整其角度。如图1所示。
6、贮花篓8、9是采用大眼塑料网制成的网片34,四周有活扣36及拉练35,并与喇叭筒6、高压贮气箱3共同组成贮花篓8、9。
7、直流电机24、蛇形塑料软管5、低压气筒4、高压胶管26、通气开关12等均为配制的外购件。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电动两用拾花机是由机身壳体1、风扇总成2、高压贮气箱3、低压气筒4、蛇形输送软管5、足形喇叭筒6、分级档板7、贮花篓8、9、双螺旋提升器10、电池组11、提手20、壳体端盖23、直流式机24、高压胶管26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风扇总成2与高压贮气箱3是通过高压胶管26连结的;直流电机24,风扇总成2与双螺旋提升器10是安装在同一轴线上的;机身壳体1,贮花篓8、9是通过蛇形输送软管5与足形喇叭筒6连结的;贮花篓8、9是由足形喇叭筒6、高压贮气箱3及缝有活扣36、拉练35的大眼网片34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花机,其特征在于机身壳体1是用薄壁材料制成的,由上下两节壳体组成;上壳体由风扇腔21、隔离层17、提升腔25、棉花出口腔16、风道19、接头13、提手20等组成,并制成一个整体;提手20为扁园形而中空的管子,在风扇腔21的一侧与风道19轴线的夹角为钝角;下壳体由棉花进口37、提升腔25、接头13、平面轴承腔27组成,并为一个同轴线的整体;上壳体的端盖23安装在风扇腔21的上方;双螺旋提升器10即安装在壳体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花机,其特征在于双螺旋提升器10是用有弹性的耐磨材料制成的,下端为指型钻头,下部直径比上部直径小,并在交接处有一轴颈圈38、安装平面轴承14、顶端与风扇总成2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花机,其特征在于风扇总成2下端轴颈装有一只平面轴承18与双螺旋提升器10相接,上端通过短轴22与端盖23为动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花机,其特征在于端盖23在使用高压贮气箱3中的气流为动时为密封式的,使用电动机为动力时端盖23为开放式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拾花面,其特征在于高压贮气箱3为长方形扁平容器,是用能耐高温的薄板制成的,顶部有插肖座29,出气孔30,足形喇叭筒6即固定在顶部插肖座上;前面下缘及左右两侧边缘均有搭绊32;左侧有低压气筒4及电池组11的安装孔和加固装置39,背部背带搭扣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花机,其特征在于足形喇叭筒6是用薄壁材料制成的,它的入口管道轴线与下平面交角为纯角;中央有一个可调角度的分级档板7,背面有三角形拉板28,三角拉板的前端有插肖孔33;下部裙体的左右两侧及正面边缘均有搭绊32,大眼网片34即挂在此拾绊上并与高压贮气箱3组成贮花篓8、9。
专利摘要一种人工电动两用拾花机属于小型农业机械。由机头贮气箱、贮花篓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风扇总成、螺旋提升器同轴,压缩气流通过风扇带动提升器同步旋转将棉花吸入机内,再由蛇形输送软管吹入贮花篓内。该机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又可避免铃壳刺手痛苦,由单人操作。拾花时无须使用脱叶剂,对棉花生长和品质没有影响,根据拾花需要随时使用不受地形限制,达到多次拾花目的。还可用于收集作物花粉进行人工杂交之用。
文档编号A01D46/00GK2051033SQ89211228

公开日1990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8日
发明者祁学广, 高树英, 张平 申请人:祁学广, 高树英, 张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