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稻田旋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4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稻田旋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种水稻的边远山区和平原的稻田旋耕机。
目前各地稻田所用的旋耕机,均为动力机,离合器、传动部件、控制系统和工作件所组成。由动力机通过皮带传动驱动轮子前进带动工作件旋转来达到旋耕之目的,如CN85203811公开的手扶式水稻旋耕机,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重量在130kg以上,操作不方便,转向不灵活,对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搬迁困难。又如CN87205127公开的轻型旋耕机,由前后两个船体与支承架组成,体积较大,转向半径大,小块田角不易耕到,上述两种旋耕机都是以旋耕代行走的顺向旋耕刀组,对平整水田的效果不是太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各种旋耕机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由输出轴通过变速机构使工作件与地平面平行旋转,旋铣田面,耕刀将杂草、稻椿压至泥土内,并起松土和平整田面的旋耕机装置。
其解决方案是采用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作动力,其特征在于通过三角皮带传动部件、离合器、减速器和控制系统,将其安装在园形盆体内带有滚珠的滚动支承架上,支承架是用型钢焊接成上小下大的四方形支架,滚动支承架支脚上的滚珠与盆体内底面的滑槽相配合,动力机、三角皮带传动至输出轴经变速后带动盆体旋转。盆体是由传动轴通过滚动支承架与盆体内底部中心的轴承用锁紧螺母连接,使盆体沿轴向与地平面平行转动,盆体处边等距离安装至少二把以上可调节的耕刀,盆体底面与耕刀之间的夹角为40~50度,耕刀的断面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立式水稻旋耕机,体积小、整机重量仅75kg,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转向灵活,操作方便,容易搬迁,两人即可抬走。
以下结合附图
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π形操作扶手(1)连接在带有滚珠的滚动支承 架(7)的两根支柱上,并起导向作用。油门控制手柄(2)和离合器手柄(3)分别安装在操作扶手(1)上,柴油机(5)由三角皮带(6)传动经减速器(4)减速后使传动轴(12)带动盆体(13)转动,盆体(13)内底面有园形滑槽与滚动支承架(7)的支脚上的滚珠(9)相配合,以便盆体(13)与轴承(11)随轴向转动,盆体(13)的中心孔与传动轴(12)轴承(11)用锁紧螺母(10)连接,盆体(13)的处边沿等距离设置四至八个耕刀插孔(15),插刀孔用槽钢与盆体(13)边沿焊接或螺钉连接,并在槽钢上钻2~3个螺孔用来紧固耕刀(8),盆体(13)底面与耕刀(8)之间的夹角为40~50度,耕刀(8)的长短可由插刀孔(15)进行调节,耕刀的断面为三角形,刀口向顺时针方向,挡泥板(14)连接在操作扶手(1)和滚动支承架(7)上。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水稻旋耕机,它由机体,滚动支承架(7),动力机离合器和变速机构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机体由园形盆体(13)、传动轴(12)、轴承(11)、耕刀(8)等所组合而成,盆体与传动轴、轴承采用锁螺母连接,沿轴向与地面平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水稻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滚动支承架支脚上的滚珠(9)与盆体内底面的滑槽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水稻旋耕机,其特征在于盆体外边安装有至少二把以上可调节的耕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水稻旋耕机,其特征在于盆体底面与耕刀之间的夹角为40~50度,耕刀的断面为三角形。
专利摘要立式水稻旋耕机属稻田耕整机械,整机由圆形盆体借助水的浮力承载。盆体处边沿安装数把耕刀,动力机通过传动变速、离合器带动工作轴使盆体转动,以达到耕整稻田目的,该机重量只75kg,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操作方便,转向灵活,耕刀可根据耕作需要进行调节。
文档编号A01B33/00GK2057052SQ8921310
公开日1990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24日
发明者李时铭 申请人:李时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