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带育苗移栽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5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物营养带育苗移栽法的制作方法
直播和育苗移栽是作物种植的两种方式,直播具有技术简单,劳动强度比传统手工移栽小的优点,但又具有用种量大、幼苗易受病虫害及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育苗移栽除可满足一些作物栽培的特殊需要外,主要具有争天时,兴利避害,充分灵活地利用光、热、水资源,延长作物生育期,节省用种,保苗全、苗壮的作用。其主要局限是现有的手工移栽技术劳动强度大,费工时;机械化移栽,技术要求严格,且成本高,易受地形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现有的育苗移栽技术很难在季节性旱情较重,大面积种植的大田作物上应用。
作物育苗技术包括土地育苗和无土育苗两类,现有的无土育苗技术因其成本高和管理难度大,其应用范围只局限在经济价值较高的园艺作物上,土地育苗仍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育苗技术,无论在平整土地上直接育苗,还是以营养钵或营养肥球育苗,都具有育苗介质重,秧苗运输困难,种籽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的水、肥、气不易协调的缺陷。
与本发明相关的一项技术是日本在水稻的育苗移栽上试验过的“拉线育秧”技术,其做法是先将稻种播在密布缝线的纸板上,并将纸板铺在湿土上让种籽发芽,等小苗长成后,把布满幼苗的纸板送到水田边,随后将缝线的一头从纸板上拉出来,线条脱离纸板时就将幼苗按株距逐个扎住,并把它们拉到水面上来,几天后,幼苗扎根到稻田泥土里,移栽即告完成。此技术60年代初期曾引进到我国来,并且获得初步成功。但终因需设置专用缝纫机和纸板的消耗费用较高而未能推广开来,且此技术只能用在水稻上,不能用在旱地作物上。
研究一种既可以克服现有土地育苗手工移栽技术的缺陷,又可克服现有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局限,并可广泛用于旱地大面积种植作物的育苗移栽技术是本发明的目的。
营养带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营养带育苗移栽是在特制的附生育秧装置内进行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先在附生育秧器的营养带上育出轻、壮秧苗,并用营养带把苗直接放入田间沟槽内,覆土栽埋来完成育苗移栽。因无土营养基质在附生育秧器的沟内形成一条营养带,育苗和移栽均在此带上进行,故称为营养带育苗移栽。附生培养可使种籽发芽和幼苗生长所需的水、肥、气各有据点,互不矛盾,


图1是附生培养的单元结构示意图,1是营养基质,2是空气层,3是水。附生育苗器有两种类型,一是折叠式附生育秧盘,一是卷筒式附生育秧带。图2是折叠式附生育秧盘示意图,由支架6和置于其内的多个“V”形折叠育秧片4以及牵引线和营养带组成,每个育秧片形成一个“V”形育苗沟,育苗沟下端高于支架底部,此空间在育苗时形成一个空气层,提供种籽萌发和幼苗生长需要的氧气;“V”形育苗沟下端开口5,种籽发芽和秧苗生长所需的水份即通过下端开口并借助育苗沟内壁的吸湿层13来满足,秧苗的根系亦从下端开口往下长,图3是折叠育秧片的横切面图,秧苗靠轻质(容重是土壤的1G)无土基质营养带7固定,无土营养基质以泥炭为主要成分,部分根系通过下端开口进入空气层,形成附生根状根系,4是“V”形折叠育秧片,6为支架,8为空气层,9是水面,13是吸湿层。育苗时,先在育苗沟内放置一条细线(牵引线),再放上少量营养基质,将经过处理的种籽播在其上,把育秧器置于水浴池内进行育苗,待秧苗长到一定时期,炼苗,即可待时移栽。
图4卷筒式附生育秧带示意图,附生育秧带用轻而柔韧的材料制成,附生育秧带由塑料带12、托垫11、营养带7、牵引线10、空气层8以及吸湿层组成,托垫宽度小于塑料带宽度,并位于塑料带的中央,托垫如用吸湿强的材料制作,则无需专设吸湿层。育苗时先放上一细线(牵引线)将育秧带卷成筒,放上少量无土营养基质,将种籽播于基质上,置于水浴中进行育苗,托垫下边与水面之间形成的空气腔供给发芽和生长需要的氧气,秧苗培育到一定阶段,即可炼苗,待时移栽。育苗场地可以根据气候等条件在温室、塑料大棚内或露地进行。图5是营养带移栽示意图。
育成秧苗的根系多数盘踞在营养带和牵引线上。移栽时,将附生育秧带展开,手提牵引线将全部秧苗成条拉出,植于耕地沟槽内即可。营养带的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用本法育秧一亩地的水稻、小麦需15-20平方米的秧田面积,一亩玉米只需大约5平方米左右的秧田。由于育秧带及基质轻,这十分便于秧苗的运输,而现有的旱地作物育苗移栽技术均因“带土移栽”而秧苗重,而运输困难。育秧盘和育秧带可多次重复使用。
本发明用于水稻、小麦等密植作物,采用单株条栽比分撮插秧更为合理,每亩需用营养带总长度约1800M,占用育秧片60张,与插秧机用的育秧盘数相等。若用育秧带,则长度与营养带相同。用于棉花、玉米等定植作物,以每亩5000株计,只需营养带200M,株间距由牵引线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附生育秧器可使种籽发芽和幼苗生长所需的水、肥、气三者各有据点,并可分别调节,克服了已有技术中三者矛盾难于协调的缺点,且管理简单,容易培育出轻、壮秧苗。
2、本发明使育苗与移栽在同一条带上进行,这不仅可大幅度减轻移栽的劳动强度、节省工时,本法用手工操作可比现有的人工方法节省5倍的劳力,而且可提高移栽质量。
3、与机械化移栽相比不仅可节省投资,而且具有更广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地形的耕地应用。
4、营养带育苗移栽技术比现有各种育苗移栽技术都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可以使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季节性旱情较重地区的大面积作物上应用,对提高此类地区的复种指数及提高作物产量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为了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提供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 水稻营养带育苗移栽先备齐一亩地移栽用的杂交稻种籽,宽10CM的附生育秧带500M(托垫宽5CM,牵引线1800M,将种籽播在营养带上,置于水浴池中培育至三叶一心时,炼苗三天,然后运至田间,提取营养带移栽。
实施例2 小麦营养带育苗移栽先备齐一亩地移栽用的小麦种籽,折叠式育苗盘60个,牵引线1800M,将种籽播在营养带上,置于水浴池中培育至三叶一心时,炼苗3天,然后运至田间,提取营养带移栽。
实施例3 玉米营养带育苗移栽先备齐一亩地移栽用的玉米种籽(每亩植5000株),宽10CM的附生育秧带200M(托垫宽5CM,牵引线1300M,将种籽播在营养带上,置于水浴池中培育至四叶一心时,炼苗4天,然后运至田间,展开营养带,提取营养带移栽,株距由牵引线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作物育苗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附生育器的无土基质营养带上培育出轻、壮秧苗,再用营养带把苗直接放入田间挖好的沟内,覆土栽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育苗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营养带以泥炭为主要原料制成。
3.一种培育作物秧苗的装置(附生育秧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营养带7、牵引线10、空气层8、吸湿层13及营养带支撑部分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生育秧器,其特征在营养带支撑部分由支架6和多个“V”形折叠育秧片4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生育秧器,其特征在营养带支撑部分由塑料带12和托垫11构成,托垫粘着在塑料带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作物育苗移栽方法及其育苗移栽装置。育苗是在附生育秧器内进行,育秧器有折叠式育秧盘和卷筒式育秧带两种。附生育秧器可使水、肥、气各有据点。营养带育苗移栽可广泛用于季节性干旱地区的大田作物的育苗移栽,扩大了育苗移栽技术的适用范围,较之现有手工移栽技术具有节省工时,与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相比,则具节省投资和适用区域大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G31/00GK1054167SQ91101579
公开日1991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20日
发明者娄成后, 苏宝林 申请人: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