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速杀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61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艾滋病病毒速杀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菌剂,特别是对艾滋病病毒的速杀剂。
中国专利名称为“液体洗消剂”、申请号为88100230和名称为“固体肝炎及艾滋病毒消洗灵”,申请号为89102226分别公开了一种洗消剂和一种消洗灵,前者主要采用次氯酸钠,后者则采用氯化磷酸钠来作杀菌剂,它们均为氯制剂。根据艾滋病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HIV是艾滋病的病源。HIV属逆转录RNA病毒,形态为典型的D型病毒,有偏心核,逆转录酶需Mg++离子,主要的核心蛋白生物学特性是嗜T4淋巴细胞。细胞在感染病毒后1-2周后大量释放病毒,形成融合细胞,最后细胞被破坏。病毒核酸HIV病毒是人的逆转录病毒,有三个标准的病毒基因,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HIV有很大的遗传变异,包括核酸的点变异、缺失或插入。细胞外层的囊膜蛋白(GP 120)很容易改变,由逆转录酶活性来确定其灭活程度。采用氯制剂来杀灭艾滋病病毒不足之处是杀灭速度慢,杀灭效率低,所需的剂量大,且会有微毒。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毒杀灭速度快,杀灭效率高,所需的剂量小,且无毒的艾滋病病毒速杀剂。
本发明的艾滋病病毒速杀剂由五碳双缩醛、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T-肽、α-丁内酯、乙醇和去离子水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五碳双缩醛 1.0~2.5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 2.8~5.5T-肽 0.15~0.4乙醇(95%) 15.0~35.0去离子水 60.0~80.0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达到a.将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加入乙醇(95%)中,升温至45±2℃,搅拌溶解1小时;
b.将T-肽、α-丁内酯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五碳双缩醛,溶解完全;
c.将上述a得到的乙醇溶液与上述b得到的水溶液混合均匀,测定其pH值至6~7即可。
五碳双缩醛是一种新型消毒剂,其结构中的两个醛基可与细菌细胞的氨基发生反应,对细胞外层起封闭作用,能灭活细胞酶,从而达到灭菌作用。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其携带正电荷的表面活性离子,有抑菌作用。α-丁内酯具有血浆疫苗杀菌作用、速杀剂中加入微量的α-丁内酯可大大增加其灭活能力。T-肽是一种带有酰胺基团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称为缩氨酸,有抑菌作用。这几种组分配制而成的速杀剂具有极强的灭活能力,能灭活周质酶、碱性磷酸酶和细胞酶,从而达到快速的灭菌作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按下表所列数据选取各组分,用上述方法在1000升不锈钢反应釜中配制。
以下为艾滋病病毒速杀剂灭活艾滋病毒(HIV)效果的试验结果。
一、病毒感染试验受试病毒为HIV BA-2株,试验时于50ul病毒悬液中加入1ml MT4细胞悬液,室温吸附40分钟后,2000转/分,离心沉淀细胞,用200ul RPMI1640培养基悬浮沉淀的细胞,在96孔微量培养板上用MT4细胞滴定病毒滴度。每稀释度病毒做四孔,以细胞病变作为病毒感染指标,按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
二、中和剂试验实验所有中和剂为含1%甘氨酸+0.5%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用以下八组试验考核中和效果,重复三次。
1.(速杀剂+病毒)+中和剂50ul 1∶3速杀剂与50ul病毒悬液混合作用1分钟后,加入50ul中和剂,中和30分钟。
2.中和剂+病毒50ul中和剂与50ul病毒悬液混合作用30分钟。
3.(速杀剂+中和剂)+病毒50ul 1∶3速杀剂与50ul中和剂混合作用30分钟后,再与50ul病毒悬液作用1分钟。
4.速杀剂+病毒50ul 1∶3速杀剂与50ul病毒悬液混合作用1分钟。
以上四组作用后按方法一滴定病毒感染滴度。
5.病毒对照按方法一进行。
6.(速杀剂+中和剂)+细胞50ul 1∶3速杀剂与50ul中和剂混合作用30分钟后,加入MT4细胞悬液,40分钟后按方法一滴定培养。
7.中和剂+细胞50ul中和剂与1ml MT4细胞混合40分钟后按方法一滴定培养。
8.细胞对照培养孔中细胞,不加病毒。
三、病毒灭活试验取50ul不同浓度的速杀剂与50ul病毒悬液混合作用一分钟后,加入50ul中和剂,中和作用30分钟,按方法一检测病毒感染滴度,同时设立未灭活的病毒对照和正常细胞对照,重复五次,按下式计算灭活率
灭活率(%)= (对照组平均病毒感染滴度-消毒组平均病毒感染滴度)/(对照组平均病毒感染滴度) ×100%检测结果表1中和剂试验结果组别 平均感染滴度(TCID50)1 1.2332 4.8723 4.9704 0.8745 5.242从表1可见,中和剂可中和速杀剂对病毒的灭活作用,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病毒无明显抑制作用。此外,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培养细胞无明显毒性,细胞对照生长良好。
表2速杀剂对HIV的灭活效果速杀剂稀释度 平均灭活率(%)1:1 1001:3 99.991:9 99.37
表2结果说明,病毒与速杀剂原液作用1分钟未见引起细胞病变,1∶3稀释的速杀剂在一分钟内可将HIV灭活99.99%,1∶9稀释速杀剂作用1分钟不能达到消毒要求。
急性毒性试验小鼠LD50=11071.3mg/kg眼刺激及皮肤斑贴试验对家兔急性眼刺激分指数(最高值)=4;局部皮肤刺激积分为0。结论是本发明所述的速杀剂属无毒产品。对兔眼基本无刺激性,对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
本发明的速杀剂具有杀灭艾滋病病毒速度快、杀菌效率高,所需剂量小,且无毒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艾滋病病毒速杀剂,其特征在于由五碳双缩醛、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T-肽、α-丁内酯、乙醇和去离子水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五碳双缩醛 1.0~2.5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 2.8~5.5T-肽 0.15~0.4α-丁内酯 0.02~0.5乙醇(95%) 15.0~35.0去离子水60.0~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滋病病毒速杀剂,其特征在于a.将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加入乙醇(95%)中,升温至45±2℃,搅拌溶解1小时;b.将T-肽、α-丁内酯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五碳双缩醛,溶解完全;c.将上述a得到的乙醇溶液与上述b得到的水溶液混合均匀,测定其pH值至6~7即可。
全文摘要
一种由五碳双缩醛、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T-肽、α-丁内酯、乙醇、去离子水组成的艾滋病病毒速杀剂。其中五碳双缩醛的两个活泼醛基可与蛋白质发生反应,T-肽和α-丁内酯可大大增加其灭活能力,同时能快速灭活周质酶、碱性磷酸酶和细胞酶。本发明的速杀剂具有杀灭艾滋病病毒速度快、杀菌效率高,所需剂量小,且无毒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N37/00GK1074800SQ92100520
公开日1993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27日
发明者黄标春 申请人:黄标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