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156954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森林保护学,特别是一种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叶部害虫、蛀干害虫、根部害虫的危害,其主干和根部受到危害后,因传递营养物质的通道受损或被破害,使树体不能正常生长,进而叶子逐渐发黄、萎缩,最后导致树木枯死。国内外从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防治方法研究,并进行了如药物防治试验、生物防治试验、物理方法防治试验及微波防治试验等,但这些方法防治效率低,操作复杂,防治时不易接触到虫体,且对人体和其它生物有副作用,存在着防治不彻底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依据树木、昆虫的导电性,利用电学手段,提出一种防治方法简单,防治效率高,对人体和其它生物无副作用的树木蛀干害虫防治方法。
实现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方案是这样的。如


图1任何树木、可用电子学的方法根据其导电的通路等效成叶部电阻通路、枝条电阻通路、主干电阻通路及根部电阻通路,蛀干幼虫也可划分为几部分导电通路,当把一定强度的电信号作用于处于树干内的有神经系统的幼虫时,幼虫的生理状态必然要发生一系列变化,随着作用时间、作用剂量和作用方向的不同,幼虫的生理活动也必然随之变化。在短期或长期作用下,必然导致幼虫神经系统紊乱,取食能力下降,危害能力逐步丧失,进而达到防治蛀干害虫的目的。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学技术,利用电信号影响蛀干害虫的神经系统,因而本发明实施方便,同时,采用本方法防治时,可以将电信号直接作用于树干内的虫体,所以具有防治效率高的结果,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杨柳树天牛进行防治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对杨树进行1~3次电刺激后,对21#树解剖获得,4只天牛幼虫均处于昏迷状态,经一定时间后,慢慢蠕动的幼虫毫无目标地乱翻跟头,虫体明显萎缩,不能取食,幼虫的神经系统严重紊乱,生活力下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3为对单个虫洞进行防治的示意图。
图4为对多株树木进行防治的示意图。
参见图3,1为电源,2为金属电极,3为绝缘杆,当电源1输出几十到500mA,电压为500~1500V的直流电时,将输出电压通过高压线4接到绝缘杆3上的金属电极2上,电源的负极接地,用手握住绝缘杆3,将电极2瞬时接触有虫危害的部位,经3~4次放电,从树的上部向下或由下部向上逐个对虫洞放电,防治结束,同样,也可以将金属电极固定接入树干的某一高度,每天通电3~4次,同时根据树木的胸经、树龄和树的含水量来决定通电时间,一般情况为10~20分钟为宜,防治时间为2~4周。
参见图4,在对多株树木进行防治时,将电极线接入一定高度的所有树干中,电源的负极接地,每天通电3~4次,每次通电20~30分钟,施加电压根据树木含水、树径和树龄而定,一般为500~1000V,电流为每株10~15mA。
权利要求
1.一种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电源产生高压电,通过高压线将正电极接入树干,将负极接地,并由电源输出一定电流的高压电,对树干进行刺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电极直接接触有虫危害的部位,电压为1000~1200V,电流为20~50m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直接接入一定高度的多株树干中,电压为500~1500V,电流为每株10~15m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它是将高压电极接入树干或直接接触有虫害的部位,通过与大地构成回路进行放电,刺激树干而达到防治蛀干害虫的目的。它克服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防治虫害中存在的成本高,操作复杂,防治效率低、防治不彻底等问题,可用于各种树木的蛀干害虫防治和古树的主干的保护。
文档编号A01G7/06GK1097089SQ9312030
公开日1995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22日
发明者桂智彬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