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85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作业即可完成脱粒的扬场的半自动高效脱粒装置。
现有的普通脱粒机一般仅具有脱粒功能,不能扬场。如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工农——700型脱粒机,就是功能单一,仅具有脱粒功能的机械。由于脱粒后的籽、壳混合物堆含有较大的水分和较高的温度,在炎热的夏收季节,若不及时扬场,易发生霉变,造成损失。采用鼓风机配合脱粒机扬场,费工、费时。加之该脱粒机无输送麦捆的传输带和自动翻转麦捆装置,脱粒需手持麦捆脱粒,脱粒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脱粒机之不足,提供一种功能多、效率高的脱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脱粒机包括机架、滚筒、电动机、皮带传动装置和谷物输送装置。与输送装置配套的翻转架安装在支承架上。翻转架通过连杆与安装在轴上的椭圆轮相连接。滚筒内的轴上装有可吸尘的叶片,电动机上装有可扬场的风叶。装有风叶的电动机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和滚筒轴上的皮带轮相连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传输轮,传输轮轴上装有椭圆轮和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提供传输装置和翻转架动力的电动机皮带轮相连接。传输带绕装在机架两侧的传输轮上。在一组传输带(3-4根)中,位于滚筒侧的传输带位置低于外侧传输带位置,从滚筒侧至外侧的传输带呈斜坡阶梯状。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启动控制滚筒转动和传输轮轴转动的两部电动机。滚筒转动,传输带开始运动,传输轮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椭圆轮转动,通过连杆,驱动翻转架在支承架上往复运动,翻转架上的数根立杆呈扇状摆动。当捆状谷物随传输带运行至翻转架位置时,每到一排立杆位置时,便有片刻的停留脱粒时间。脱粒后的捆杆随传输带运行落到机架的一侧,颗粒通过滚筒和传输带或传输带之间的缝隙落到地下,下落中,由于电动机上的风叶作用,可将灰尘和杂杆吹到机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设置了输送装置和翻转架,脱粒时无需人手持麦、稻捆,麦、稻通过传输带,加上翻转架的配合,即可完成脱粒,省工、省时、省力。
2、电动机上带有可扬场的风叶,脱粒过程中就可实现扬场功能。
3、滚筒中装有叶片,可将脱粒中的尘土吸入滚筒,改善了操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架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滚筒(2)、电动机(10)、(13)和皮带传送装置,在滚筒(1)的一侧装有可输送被脱粒谷物的输送装置和翻转架。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7)、传输轮(9),两组传输轮(9)分别安装在位于机架(1)两侧的轴(6)和轴(16)上,一组传输带(7)绕装在传输轮(9)上。翻转架(15)安装在支承架(12)上,立杆(20)通过相邻的传输带的缝隙伸出,固定在支承架(12)上的横杆(19)穿过立杆(20)的中部。与翻转架(15)的底架相连接的连杆(17)与安装在轴(16)上的椭圆轮(18)相连接。安装在轴(16)一端的皮带轮(14)通过皮带与电机(13)上的皮带轮相连接。当电机(13)启动时,通过皮带传动装置带动轴(16)转动,传输轮(9)和椭圆轮(18)随轴转动,传送带(7)便可绕机架(1)两侧的传输轮(9)运行。椭圆轮(18)通过连杆(17)带动翻转架底架往复运动,立杆(20)绕横杆(19)作倾斜状扇形摆动。滚筒(2)通过轴(3)安装在机架(1)上,滚筒内的轴(3)上装有叶片(4),轴(3)的一端装有皮带轮(5),皮带(8)绕装在皮带轮(5)和电动机(10)的皮带轮上。电动机(10)的另一端装有风叶(11)。电动机(10)启动时,轴(3)转动带动滚筒(2)和叶片(4)转动,实现脱粒和吸尘功能。风叶(11)用于扬场。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脱粒机,包括机架、滚筒、电动机和皮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装有可输送被脱粒谷物的输送装置,与输送装置配套的翻转架(15)安装在支承架(12)上,翻转架(15)通过连杆(17)与安装在轴(6)上的椭圆轮(18)相连接,电动机(10)上装有可扬场的风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粒机,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7)、传输轮(9),位于机架(1)两侧的两组传输轮(9)分别安装在轴(6)和轴(16)上,传输带(7)绕装在机架两侧传输轮(9)上,安装在轴(16)上的皮带轮(14)通过皮带与电动机(13)上的皮带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滚筒(2)内的轴(3)上装有叶片(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作业即可完成脱粒和扬场的半自动化脱粒装置。该脱粒机包括机架、滚筒、电动机、皮带传动装置和输送装置。与输送装置配套的翻转架安装在支承架上,翻转架通过连杆与安装在轴上的椭圆轮相连接。滚筒内的轴上装有可吸尘的叶片,电动机上装有可扬场的风叶。脱粒时,麦、稻捆通过传输装置和翻转架的配合,即可完成脱粒,省工、省时、省力,脱粒中尘土可吸入滚筒,改善了操作环境。
文档编号A01F12/42GK2162761SQ93204278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3日
发明者金学礼 申请人:金学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