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注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2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农田注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灌溉工具,特别是涉及种农田注灌工具。
灌溉是农业生产提质增产、保证丰收的关键措施,目前灌溉主要有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如滴灌、渗灌、喷灌等)。常规灌溉为漫灌,方法简单,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需库、渠、田三配套,耗用资金大,占用农田多,有时灌溉成本几乎与灌溉效益相当,甚至出现负效益;二是由于大水漫灌、渠道渗漏、地表蒸发、土壤渗漏等损失的存在,使灌溉有效率利用率低,有时仅达10%左右,水源浪费大;三是副作用大,如灌水降低地温,造成地表板结,土壤通透性差,而且灌溉多系被动补水对根系发育会产生消极影响,对根系发育会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水仅湿地表,造成“上湿下干”,对根系产生更为不利,甚至造成作物抗旱能力下降。节水灌溉是利用滴设备、渗灌设备、喷灌设备未进行滴、渗、喷灌,虽然收效良好,但由于需要较昂贵的设备及大量的管道,一次性投资很大,且维修不便,在目前的国情下,无法大面积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不足的新型灌溉工具,即能向土壤较深注水的农田注灌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把水份直接向地表下层土壤定量、定位、定时注入,既能保证根际供水又能确保地表疏松干燥。
2、可依据作物生产发育状况实行株间深层局部灌溉,形成“上干下湿”、“远湿近干”的土壤水份分布,以水引根,以根用水,促进根系发展,调动作物的抗旱潜能,利于优质丰产。
3、实现节水灌溉,注灌比大水漫灌节水80%以上,蒸发损失小,水利用率高。
4、便于水肥结合,利用不同时期补肥,可实现分层、分次、分类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5、便于防治虫害,可水、药结合向土壤施药,有效地防止病虫害。
6、扩大灌溉面积,可向难于常规灌溉的农田灌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上部为一开口容器,下部为带有锥形尖端的空心管,在空心管上开透孔(注灌孔)。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也可作为摘要附图。
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图中,本实用新型的上部为开口容器(1),容器(1)上可刻有表示容积的刻度,它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下部为带有锥形尖端的空心管(2),其上可刻有刻度,空心管(2)上开有透孔(注罐孔)(3),透孔(3)的数量可根据注灌速度要求而定,空心管(2)和容器(1)可以是塑料、玻璃钢、或钢铁制成,可以做成一体,也可以分开制成然后卡结或套结而成,分开容器(1)和空心管(2)还可以做为量杯和量筒使用。有时为加深注灌深度,在空心管(2)上套结(紧配合)或卡结(如电灯卡口型式)一个延长管(4),延长管(4)为一带有锥形状尖端的空心管,其上开有透孔(5)(注灌孔)。为了使容器(1)的水能充分在透孔中注出,其上开有透孔(5)(注灌孔)。为了使容器(1)的水能充分在透孔中注出,空心管的锥形尖端是封口的,封口有两种形式,1是封死;2是活封,即用堵头堵住即可。
本实用新型工作是这样的,利用锥形尖端(或利用其它扎孔工具)将空心管(2)插入土壤中所需的深度,在容器(1)注入所需注灌的水(或水肥、水药混合物),容器(1)的水(或水肥、水药)从空心管(2)上的透孔(3)(注灌孔)注入到土壤中,使作物根吸收。
权利要求1.一种农田注灌器,其特征在于其上部为一开口容器(1),下部为带有锥形尖端的空心管(2),在空心管(2)上开有透孔(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注灌器,其特征在于容器(1)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园形或方形、多边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注灌器,其特征在于空心管(2)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注灌器,其特征在于在空心管(2)上装有延长管(4),延长管(4)为带有锥形的空心管,空心管上开有透孔(5),延长管(4)与空心管(2)连结为卡结或紧配合连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灌溉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农田注灌器。本实用新型的上部为一开口容器,下部为带有锥形尖端的空心管,空心管上开有注灌孔,本实用新型可由塑料、玻璃钢或钢铁制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成本低,具有水分利用率高、利于作物根部发育、利于地表干燥疏松通透的优点,而且还具有便于水肥结合,便于防治病虫害,能扩大灌溉面积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G25/02GK2160196SQ932118
公开日1994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30日
发明者杨树申 申请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