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力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1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踏力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农业机械中的喷雾器,特别涉及人力背负式的喷雾器。
已有技术的背负式喷雾器,一般为预注(加)压式和压杆式两种。最常用的是压杆式喷雾器,在喷雾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往复上下压动手柄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喷雾工作很辛苦。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为了克服上述的喷雾器的不足,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压杆式喷雾器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的不足,设计一种踏力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照以下描述的具体结构实现的。该喷雾器包括一个贮液桶4和与高压包10联通的阀门11,手柄12,喷杆13和喷头14,其特征在于在高压包10的下部通过螺母3和吸液口7将阀8固定于贮液桶4上,阀8有一个开口通过软管5与弹性踏球6内腔联接,而高压包10与贮液桶4之间由阀8内的两个阀球9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喷雾器在工作时踏球6在操作者的脚下,在喷雾期间行走或踏步时人的体重使踏球变形,产生压力,通过软管5和阀8至高压包10形成喷雾压力。免除了在喷雾时,既背负满桶的药液,又要往复压下抬起手柄压杆的繁重劳动。
以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附图2是图1的A向视图(拆除喷雾手柄等)。在附图中的各零部件的序号为1、盖,2、通气孔,3、螺母,4、贮液桶,5、软管,6、弹性踏球,7、吸液口,8、阀,9、阀球,10、高压包,11、阀门,12、手柄,13、杆,14、喷头。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参照附图,该喷雾器包括一个贮液桶4和与高压包10通过软管联通的阀门11,手柄12,喷杆13和喷头14。在贮液桶4上有盖1和通气孔2。在高压包10的下部通过螺母3和吸液口7将阀8固定于贮液桶4上,阀8有一个开口通过软管5与弹性踏球6内腔联接,高压包10与贮液桶4之间由阀8内的两个阀球9隔离。在喷雾工作时,两个踏球6固定在操作者的脚下,在走或踏步时人的体重作用于一只脚上,使该脚下的踏球变形,产生压力,通过软管5和阀8及阀8上部的阀球9至高压包10形成喷雾压力,此时阀8的下部的阀球9将贮液桶4和阀8封闭。与此同时,另一只脚上抬,在该脚上的踏球6失去压力,在其本身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该侧的阀8上部的阀球9关闭与高压包隔离,而其下部的阀球9在桶4内的溶液的重力和踏球6的回复时的吸力的作用下开启,桶4内的液体进入到阀8的腔中和软管5中,准备下一次的踏球6的被踏下的加压循环。这样,随着喷雾操作者双脚的不停地上下移动,两个踏球不停地交替变形复原,也就产生了不停的吸入和压出,使高压包10内有连续的压力输出,达到连续喷雾的目的。喷雾操作者在行进中完成了喷雾工作,若局部的作物需要喷撒较多的药液,可以原地踏步,直到喷到所需的药量。使用完毕后,将踏球6从操作者的脚下脱下来,用清水冲洗干净,保存。
权利要求1.一种踏力喷雾器,该喷雾器包括一个贮液桶4和与高压包10联通的阀门11,手柄12,喷杆13和喷头14,其特征在于在高压包10的下部通过螺母3和吸液口7将阀8固定于贮液桶4上,阀8有一个开口通过软管5与弹性踏球6内腔联接,高压包10与贮液桶4之间由阀8内的两个阀球9隔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踏力喷雾器,该喷雾器包括一个贮液桶4和与高压包10联通的阀门11,手柄12,喷杆13和喷头14,其特征在于在高压包10的下部通过螺母3和吸液口7将阀8固定于贮液桶4上,阀8有一个开口通过软管5与弹性踏球6内腔联接,高压包10与贮液桶4之间由阀8内的两个阀球9隔离。其优点是踏球6在操作者的脚下,在走或踏步时人的体重使踏球变形,产生压力,通过软管5和阀8至高压包10形成喷雾压力。
文档编号A01M7/00GK2263445SQ96227819

公开日1997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9日
发明者孙泰忠 申请人:孙泰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