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滴流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0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迫滴流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有关一种压迫滴流式过滤器,特别是指一种专供水族类养殖使用,且具有较佳水质过滤功效的过滤器。
水族的养殖,无论是观赏性或食用性水族类的养殖,最重要的工作即是使养殖水确实保持在适合水族类生活的环境;为达此目的,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即是利用过滤装置,引导养殖水循环流经过滤装置而将养殖水中有害物质过滤,集中于过滤器中再予清除,使养殖水能保持洁净而持续使用。
传统常见的各种过滤装置,都是在过滤器内部设置滤材,用以滤下污物杂质,但是这些传统过滤装置都有缺点,使得过滤功效并不能充分发挥。
传统各种过滤装置所使用的滤材,其实际过滤面积仅限于滤材表面,因过滤面小,流经滤材的循环养殖水短时间内即于表面累积杂质污物而阻塞时,养殖水短时间内即于表面累积杂质污物而阻塞,除了因此减缓了循环水流速外,而当上层滤材受杂质污物阻塞时,养殖水便无法流至下层滤材过滤,造成直接由旁侧,甚至往上溢出过滤装置外,更因此而使滤材内硝化过滤菌所需的氧气供应不足,使过滤菌培养困难,养殖水内有机物不能由充足的过滤菌消化,而使过滤功效大打折扣。
传统各种过滤装置的另一缺点是喷水冲力大,水流急速。进水管由上方流入过滤棉上时,大都只将水流集中落于进水管下方的过滤棉单点上,再缓缓扩散至其四周,则使水不能充分快速保持于过滤的全面性空间内,而无法提供微生物着床衍生的理想环境,使微生物衍生量少,致无法有效形成自净效果,消除水中有毒的化学物质,使残留毒素又回流至水族箱中,而影响水质,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设计出将进水管由底部进入的方式,以改进前述上部进水方式造成单点过滤的缺点,但,细观此种过滤装置,其确较仅落于点状的过滤装置,具有全面性水流推升的效果,但以其整体使用性来看,由于滤水往上推升时,受到其上方滤材的面性阻隔而易阻塞,且当阻力不断增大,而造成抽水泵因回压大,造成烧毁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过滤层以提高过滤作用的压迫滴流式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包括一扁矩形过滤容槽,在其内,设有三道垂直区格空间,使冲激水质能经由其前侧壁中间处进入后能被均匀上、下分布至缓冲室内(此为第一重缓冲水流作用),并再缓和地进入邻侧的沉淀室中(此为第二重沉淀杂质作用),最后并推升溢流进入滤水室,由其上、下水平间距交错叠层的多层滴流板及不同材质过滤材进行顺畅的洒水曝气作用,以使每一层过滤材均有高溶氧量,使硝化过滤菌与活性污泥发挥有机物作用(此为第三重溶氧过滤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压迫滴流式过滤器,其过滤容槽本体呈一扁矩形的独立盒体,进水管,设于其前侧壁面的近中间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缓冲室,设于前述过滤容槽的前侧内,以一距底部的第一垂直立板分隔而成,在前侧内壁面及立板间设有若干上、下平行间距的相对隔片,以将表面上排设有数个条孔的分隔板水平叠设于其间,底层的分隔板呈一字叉开形体,中间层的分隔板设有一对凸出侧壁,在该对凸出侧壁上设有一斜切面以容纳多个生化球于其内,上、下分隔板内则容纳过滤棉;一沉淀室,设于所述缓冲室的后侧处,以一相隔适当间距的第二垂直立板分隔而成;以及一滤水室,设于所述沉淀室的第二垂直立板与过滤容槽后侧内壁面间,其内设有若干上、下平行间距且与后侧内壁面与底面间留有适当间距的横长条,以将多孔状L形滴流板的纵向端面交错叠置于横长条上,过滤棉、生化球、生化片及陶瓷滤材分置于多孔状L形滴流板上,其上方处设有相对隔片以于其上置放一双侧及后侧具框墙的多孔状盒形滴流板,所述盒形滴流板后侧框墙外设有一通孔,另于其底面近后侧处设有一出水孔。
结合附图式及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迫滴流式过滤器,整体由抽水泵1、分隔板2、立板3、3’、隔片4、4’,过滤容槽5组成。其中,过滤容槽5呈一扁矩形的独立盒体,其进水管51设于前侧壁面的近中间处,其前侧内以一距底部适当间隙的第一立板3分隔为一缓冲室5A,在缓冲室5A内以若干上、下平行间距的相对隔片4、4’,以将表面上排设有数个条孔21的分隔板2水平叠设于其间,其中,底层的分隔板2呈一字叉开形体,而中间层的分隔板2设有一对凸出侧壁22,在凸出侧壁22上又设有一斜切面221以利其置放并容纳数个生化球6于其内,而其上、下侧的分隔板2内则容纳过滤棉7。在缓冲室5A的相邻适当间距处设有一沉淀室5B,并再以一垂立的第二立板3’分隔为一滤水室5C,在滤水室5C内则设有上、下平行间距的横长条8,值得一说,若干横长条8以交错方式与相邻后侧壁面及立板3’间留有适当之间距空间。其中,该底层的横长条8是与后则内壁面与底面间留有适当之间距空间,以将若干多孔状L形滴流板9的纵向端面交错叠置于横长条8上,再将过滤棉7、生化球6、生化片10及陶瓷滤材101等分别置于多孔状L形滴流板9上,又在滤水室5C上方处设有相对的隔片4、4’以于其上置放一双侧及后侧具有框墙91’的多孔状盒形滴流板9’,而又于盒形滴流板9’的后侧框墙91’外设有一通孔92’,另于滤水室5C的底面近后侧处设有一出水孔52。
如图2、3所示,由抽水泵,抽出的养殖水经与其串接的进水管51进入过滤容槽5前侧的缓冲室5C中间处时,强烈的水流会先冲激至数个生化球6上形成滚动搅拌作用后,再平均分散压力流向上、下层的分隔板2,由分隔板2上的数个条孔21流至过滤棉7内,以进行第一步骤的搅拌、缓冲及压迫过滤作用。
此时,原冲激的水流受制于过滤棉7的阻挡作用,形成缓和水流后,水位便持续分别向上方缓慢推升溢流至立板3上方及向下经由立板3底部的间隙,而集中进入沉淀室5B中短暂蓄留,以进行第二步骤,即沉淀污物杂质的澄清作用。
如此,澄清的水质再因不断流入的水流而徐缓地向上推升,而溢出另侧的立板3’进入滤水室5C,进入的水质先经盒形滴流板9’的均匀滴洒,流至下一层滤水室5C的过滤棉7及L形滴形板9上,再依序往下流至相交错的每层滴流板9及不同滤材6、10,以使各层滴流板9及滤材6、7、10呈快速交错进,行循环曝气洒水作用,即使上一层滤材受阻塞而无法经由其滴流板9往下流至下一层滤材时,水流便能经由滴流板9的纵向端面上方溢流至各与相邻侧壁面及立板3’的间距空间流至下一层滤材上,进而使硝化过滤菌充分消化有机物,达到高效能的水质过滤。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与以往的过滤器相比具有如下效果1、结合缓冲水流、沉淀杂质、交差溶氧过滤于一体,充分解决习用过滤器冲激水流易于侵蚀过滤棉、过滤落点小、溶氧不足及易于阻塞的问题。
2、养殖水先以缓冲室内进行上、下分散平均压迫均以减缓了冲力,再继以上、下分别行进路径集中至沉淀中作稍歇澄清,又以滤水室的滴流板进行细水柱分层洒水曝气,加上交差循环水流,当第一层滤材的阻塞时,第二层、第三层…仍可经由其邻侧间距空间流至下一层继续进行滤水作用。
实际制造或使用本装置时,过滤器的结构尚可作若干修饰;滴流板的数量可视需要作增减,而滤材亦可以其他功能的滤材加以制造,而不一定非使用过滤棉等等,均不影响过器的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压迫滴流式过滤器,其过滤容槽本体呈一扁矩形的独立盒体,进水管,设于其前侧壁面的近中间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缓冲室,设于前述过滤容槽的前侧内,以一距底部的第一垂直立板分隔而成,在前侧内壁面及立板间设有若干上、下平行间距的相对隔片,以将表面上排设有数个条孔的分隔板水平叠设于其间,底层的分隔板呈一字叉开形体,中间层的分隔板设有一对凸出侧壁,在该对凸出侧壁上设有一斜切面以容纳多个生化球于其内,上、下分隔板内则容纳过滤棉;一沉淀室,设于所述缓冲室的后侧处,以一相隔适当间距的第二垂直立板分隔而成;以及一滤水室,设于所述沉淀室的第二垂直立板与过滤容槽后侧内壁面间,其内设有若干上、下平行间距且与后侧内壁面与底面间留有适当间距的横长条,以将多孔状L形滴流板的纵向端面交错叠置于横长条上,过滤棉、生化球、生化片及陶瓷滤材分置于多孔状L形滴流板上,其上方处设有相对隔片以于其上置放一双侧及后侧具框墙的多孔状盒形滴流板,所述盒形滴流板后侧框墙外设有一通孔,另于其底面近后侧处设有一出水孔。
专利摘要一种压迫滴流式过滤器,由抽水泵、分隔板、滴流板与过滤容槽组成,其中,过滤容槽为一独立单元,一进水管设于前侧壁面近中间处,其前侧内以一立板分隔为缓冲室,在缓冲室内设有分隔板,而在缓冲室的相邻间距上设有一沉淀室,并再以一垂立的立板分隔为滤水室,滤水室内亦以上、下间距的隔片叠设其上设有多数通孔的L形滴流板,由进水管引入的水流以平均分散压力流向分隔板上的过滤棉,由其上方与立板底侧之间隙流至沉淀室中作污物杂质的沉淀。
文档编号A01K63/04GK2271250SQ96249179
公开日1997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6日
发明者陈文奖, 高天赐 申请人:陈文奖, 高天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