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刷式谷物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梳刷式谷物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获农作谷物的机具,即梳刷式谷物收获机。
目前我国农作谷物的收获机械大多为大中型的。这类收获机械虽然功能较为齐全,工作较率较高,性能较稳,但前端均设有割刀、割台等结构,动力消耗大,其动力匹配均在10马力以上,同时机体笨重,结构复杂,难以拆卸安装,其作业范围仅适用旱地平坦耕地或大丘块农作谷物的收获作业,对于水稻田,特别是小丘块或道路窄小地域则难以行使到田作业。如福建龙溪收割机厂生产的“龙江-120”收割机仅适用于旱地大丘块,则难以在耕作层20厘米以下的松软稻田收获作业,其动力匹配在12马力以上。93年12月21日《湖南科技报》报道了湖南临湘收割机厂的“4L-1.5小型联合收割机”,能进行水稻收获作业,具有转向灵活、作业流畅,损失较低,工效较高等优点,但需与湖南-224、湖南-220或神州、丰收、邢台、东风牌号的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动力匹配也在12马力以上。94年9月2日专利申请号为94111159.8的“与耕整机挂接的收获装置”动力匹配为4.5马力,属小型谷物收获机具,它可下水田收获水稻,具有割、脱与谷草分离利索,输穗流畅,机体轻便,易拆卸安装等优点,道路狭小也可行驶下水田作业,但因与耕整机挂接进行收获作业,因此存在重心高、稳度小,收获前需人工预割机路的弊病,同时所收谷物携带渣屑较多。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拆卸安装、动力消耗小、稳度大、携带渣屑少、无须预割机路的梳刷式谷物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由行走轮(1)、机架(2)、柴油机(3)、输送管(4)、链条(9)、拨禾杆(10)、脱拉滚(14)、变速箱(26)、搅轮(29)部件组成,它采用前上方两内侧的链条不断带动拨禾杆,将谷物农作茎秆及穗部折弯压向其前下方的脱粒滚直接梳刷脱粒,再经搅轮将所脱谷物搅往输送管,最后由输送管内的输送带输出装袋,取消了现有收获机在前力安装割刀、割台等部件结构。其具体技术设计方案是拨禾杆(10)为8-20根均匀排列,其两端分别与机架(2)前上部两内侧的链条(9)连固成(侧视)梯形圈;脱粒滚(14)与拨禾杆(10)成平行方向设在机架(2)的中下部;搅轮(29)靠近脱粒滚(14)的底槽板连为一体向输送管(4)的底部倾斜;输送管(4)的下部固定在机架(2)中下部的一边内侧,将上部后倾或向外倾斜;支承船(17)用连杆与转向盘(21)的轴杆下端边接,设在机架(2)的前部横梁下方;一对行走轮(1)安置在机架(2)后梁上的两个半轴(40)的外端;变速箱(26)与柴油机(3)并列设在机架(2)的后梁上。
变速箱(26)内设有花键轴(33)、惰轮轴(34)与蜗杆轴(36)。花键轴(33)在变速箱(26)内的轴段安有花键齿轮(35),其伸出箱外的轴段安有大带轮(38),由三角带(16)与柴油机(3)的输力带轮套挂。花键齿轮(35)与惰轮轴(34)上的情轮啮合传动,惰轮再与蜗杆轴(36)的前端从动齿轮(37)啮合传动,从而驱使与蜗杆轴(36)上的蜗杆相啮合的蜗轮(43)低速运转。
变速箱(26)的下部与左右两侧支轴座(39)和箱底壳(42)连体搁托两个半轴(40),并将其相对横穿变速箱(26)的下部与蜗杆轴(36)垂直交错,半轴(40)的内端安有用花键相连的离合牙嵌,两个离合牙嵌(41)及弹簧(45)从左右两边将轮(43)相夹在两个半轴(40)的内端之间;半轴(40)的外端安有行走轮(1)。离合牙嵌(41)与蜗杆(43)的轮可相离合,其牙嵌卡口设有将柄部伸出变速箱(26)上壳的拨叉(44)。
转向盘(21)设在操作椅(28)与伸缩轴(20)之间的机架(2)中部横梁上,拉绳(22)的中段缠绕转向盘(21)轴杆下部数圈,尾部分叉将两端分别系置于拨叉(44)的柄部。
伸缩轴(20)的内杆为方形,外壁套有不相连接、内孔略大于内杆方孔的轴套管;方形内杆的上(或下)端与轴套管下(或上)端均安有锥齿轮,上端的锥齿轮伸入上锥齿轮箱(19),与伸入上锥齿轮箱(19)内的横传动轴(32)左端锥齿轮啮合,下端的锥齿轮伸入下锥齿轮箱(19),与伸入下锥齿轮箱(19)内的纵传动轴(23)、伸缩轴(20)、横传动轴(32)输往前方的后轮轴(30)、脱粒滚(14)及搅轮(29)等工作部件。
本实用新型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制作,脱粒滚设在机架的前下方,工作时拨禾杆与链条运行轨迹成(侧视)梯形圈,不断将谷物农作茎秆及穗部折弯压向脱粒滚梳刷脱粒,节省了割台、割刀结构,从而减轻了整机重量,减少了动力消耗,匹配动力可用3.5或4.5马力的柴油机,每小时可收获水稻1.5-2.5亩;同时由于其收获作业不用割刀切割,谷物茎秆由脱粒滚直接梳刷脱粒,因此它比全喂入或半喂入收获机收获的谷物夹带渣屑要少,并有利实现秸秆全部还田,减少耕地肥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由蜗杆轴上的蜗杆与蜗轮啮合实现减速传动,并由操作杆(27)的前后拨动,改变花键齿轮(35)的位置,从而实现前进后退或停步,其减速传动比大,使变速箱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可靠并减轻整机重量。
该实用新型的机架由前后两部从中部套合为一体,既有利于升降调整前方脱粒滚的合适高度,又有利拆卸安装;中部伸缩轴的设置,省去了张紧轮,既保证动力的传输稳定可靠,又使在拆卸安装时,保证动力各传输部件位置的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又由于在机架的前部横梁下方设有支承船,一对行走轮安置在机架后方的半轴外端,其重心较低,稳度增大。工作时可匀速前进、后退或制动停步,操作灵活方便。每次下田作业除预割其机体使用大小的作物面积外,不须沿丘块田埂一圈预割机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C-C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向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2的B-B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2,机架(2)由前方两部分从中部两侧套轴合连为一体,其两边套轴从上至下开有4-8个插销孔成一竖行,可由插销孔上下调节前方脱粒滚(14)及分禾尖(13)安装高度;机架(2)前上部两内侧的链条(9)分别套挂后轮轴(30)的链轮、前轮轴(11)的链轮、前游轮(12)及后游轮(18)侧视成倒梯形圈,其倒梯形圈的底边与脱粒滚(14)的弓形齿运行轨迹的最高点相切,如图1所示。拨禾杆(10)14根均匀排列分别将两端用联卡(46)与链条(9)连固图1、2、5所示。
脱粒滚(14)与拨禾杆(10)平行设在机架(2)的前下方,其脱粒滚(14)周围均匀安有90个弓形齿,搅轮(29)平行脱粒滚(14)设在机架(2)的中下部,其底槽板与脱粒滚(14)的底槽板连接一体向输送管(4)的底部倾斜,罩壳(8)在上部将脱粒滚(14)、搅轮(29)及链条(9)的梯形围大部护罩遮盖。
输送管(4)为方形,其下部固定在机架(2)中下部的左内侧将上部后倾,管内的输送带(5)挂套输送管(4)内的上下两端转轴;输送带(5)外壁扁平均匀设有20个斗口朝旋转前进方向的小斗。
转向盘(21)设在操作椅(28)与伸缩轴(20)之间的机架(2)中部横梁上,其下部轴杆缠绕有尾部分叉的拉绳(22)并由连杆与机架(2)前下方的支承船(17)连接;变速箱(26)与柴油机(3)并列设在机架(2)的后梁上方。
参照图3、4、变速箱(26)内设有花键轴(33)、蜗杆轴(36)与惰轮轴(34)。花键轴(33)在变速箱(26)内的轴段安有花键齿轮(35),伸出箱外的轴段安有大带轮(38),并由三角带(16)与柴油机(3)的输力带轮挂套。(机体前进时)花键齿轮(35)的后端与蜗杆轴(36)上的从动齿轮(37)啮合传动,并使蜗杆轴(36)上的蜗杆与蜗轮(43)啮合传动;(机体倒退时)花键齿轮(35)的前端与惰轮轴(34)的惰轮啮合,惰轮又与蜗杆轴(36)的前端从动齿轮(37)啮合传动,从而蜗杆轴(36)上的蜗杆与蜗轮(43)啮合传动。
变速箱(26)的下部左右两侧的支轴座(39)与箱底壳(42)连接一体,搁托两个半轴(40)并将其相对横穿变速箱(26)的下部与蜗杆轴(36)垂直交错;半轴(40)的内端安有用花键相连的离合牙嵌(41),两个离合牙嵌(41)及弹簧(45)从左右两边将蜗轮(43)相夹在两个半轴(40)的内端之间,半轴(40)的外端安有行走轮(1);离合牙嵌(41)与蜗轮(43)的轮毂可相离合,其牙嵌卡口设有将柄部伸出变速箱(26)上壳的拨叉(44),拉绳(22)的中部缠绕转向盘(21)下部轴杆数圈将其两端分别系置在拨叉(44)的柄部。由图1-图3可知,左右转动转向盘(21),交叉的拉绳(22)右左缠绕转向盘(21)下部轴杆,并牵动左右边的拨叉(44)的柄部,从而左右边的离合牙嵌(41)与蜗轮(43)分离,右左的离合牙嵌(41)在弹簧(45)压迫下与蜗轮(43)结合,切断其左右的一边动力;在左右转动转向盘(21)的同时,通过连杆与转向盘(21)下部轴杆相连的支承船(1)被带动实现左右同时转向。消除转向盘(21)的作用力,在左右弹簧(45)的作用下,左右离合牙嵌(41)便自动回位,该机则直线前进或倒退。
参见图1、图2,大带轮(38)的前端花键轴(33)设有离合器(25),离合器(25)由操作杆(24)前后拨动,使之与前方纵传动轴(23)离合,纵传动轴(23)的前端锥齿轮伸入下锥齿轮箱(19)内,与伸入其内的伸缩轴(20)下端锥齿轮相啮合,伸缩轴(20)的上端锥齿轮伸入上锥齿轮箱(19)内,与伸入其内的横传动轴(32)左端锥齿轮相啮合。横传动轴(32)右端安有小齿轮(31)及小带轮(6);小齿轮(31)与后轮轴(30)的右端大齿轮(7)啮合,小带轮(6)与脱粒滚(14)右端双槽带轮(15)的外槽套挂有三角带(16),搅轮(29)的右端带轮与双槽带轮(15)的内槽套挂三角带(16)。
伸缩轴(20)的内杆为方形,外套有不相连接其内孔略大于方形内杆的轴套管如图1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包括行走轮(1)、机架(2)、柴油机(3)、输送管(4)、链条(9)、拨禾杆(10)、脱粒滚(14)、变速箱(26)、搅轮(29)等,其特征在于拨禾杆(10)为8-20根均匀排列,其两端分别与机架(2)前上部两内侧的链条(9)连固成(侧视)梯形圈;脱粒滚(14)与拨禾杆(10)成平行方向设在机架(2)的前下方;搅轮(29)靠近脱粒滚(14)设在机架(2)的中下部,其底板与脱粒滚(14)的底槽板连为一体向输送管(4)的底部倾斜;输送管(4)的下部固定在机架(2)中下部的一边内侧,将上部后倾或向外倾斜;支承船(17)由连杆与转向盘(21)轴杆下部连接,设在机架(2)的前部横梁下方;行走轮(1)成对安在机架(2)后横梁上的两个半轴(40)的外端;变速箱(26)与柴油机(3)并列,设在机架(2)的后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变速箱(26)内设有花键轴(33)、惰轮轴(34)与蜗杆轴(26)内的轴段安有花键齿轮(35),伸出箱外的轴段安有大带轮(38),由三角带(16)与柴油机(3)的输力带轮挂套;花键齿轮(35)与蜗杆轴(36)的后端从动齿轮(37)啮合传动或由花键齿轮(35)与惰轮轴(34)上的惰轮啮合传动,惰轮再与蜗杆轴(36)的前端从动齿轮(37)啮合传动,从而驱使与蜗杆轴(36)上的蜗杆相啮合的蜗轮(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变速箱(26)的下部与左右两侧支轴座(39)和箱底壳(42)连体搁托两个半轴(40),并将其相对横穿变速箱(26)的下部与蜗杆轴(36)垂直交错,半轴(40)的内端安有用花键相连的离合牙嵌(41),两个离合牙嵌(41)及弹簧(45)从左右两边将蜗轮(43)相夹,在两个半轴(40)的内端之间;半轴(40)的外端安有行走轮(1);离合牙嵌(41)与蜗杆(43)的轮毂可离合,其牙嵌卡口设有将柄部伸出变速箱(26)上壳的拨叉(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转向盘(21)设在操作椅(28)与伸缩轴(20)之间的机架(2)中部横梁上,其下部轴杆缠绕尾部交叉的拉绳(22),其下端由连杆与机架(2)前下方的支承船(1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拉绳(22)的中下部缠绕转向盘(21)下部轴杆数圈,交叉将两端分别系置于拨叉(44)的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伸缩轴(20)的内杆为方形,外壁套有不相连接,内孔略大于内杆的方孔轴套管;方形内杆的上(或下)端与轴套管的下(或上)端安有的锥齿轮,分别与伸入上锥齿箱(19)的横传动轴(32)左端锥齿轮及伸入下锥齿轮箱(19)的纵传动轴(23)的前端锥齿轮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柴油机(3)的动力输出依次经变速箱(26)、离合器(25)、纵传动轴(23)、伸缩轴(20)、横传动轴(32)输往前方的后轮轴(30)、脱粒滚(14)及搅轮(2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机架(2)由前后两部分从中部两侧套轴合连为一体,套轴从上至下开有4~8个插销孔成一竖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拨禾杆(10)的两端用联卡(46)与链条(9)连固。链条(9)套挂后轮轴(30)的链轮、前轮轴(11)的链轮、前游轮(12)及后游轮(18)侧视成梯形圈,其梯形圈的底边与脱粒滚(14)的弓形齿运行轨迹的最高点相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梳刷式谷物收获机,它省去了现有收获机在前方安装的割刀割台部件结构,与4.5马力的柴油机起套,能下水田及小丘块进行谷物收获作业。其工作结构主要由前上方两内侧的链条(9)不断带动拨禾杆(10),将谷物农作折弯压向前下方的脱粒滚(14)直接梳刷脱粒,再经搅轮(29)将脱粒谷物搅往输送管(4),最后由输送管(4)内的输送带(5)输出装袋。它具有动力消耗小、重心低、稳度大、容易拆卸安装、谷物携带渣屑少、不须预割机路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D41/02GK2279775SQ972078
公开日1998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6日
发明者莫建伏 申请人:莫建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