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87阅读:1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是打谷机。
现有的打谷机各式各样,但却普遍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由于没有谷屑分离装置,所以脱粒后的谷粒和稻杆屑混合在一起,需要在晒谷坪内进行专门的除屑处理,同时,脱粒后的谷子和稻杆屑混合物一起进入盛谷桶内,这样在打谷的后序工作中,需要用撮箕从盛谷桶中将谷、屑混合物撮出来。除屑和出桶这道工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工效很低。除此之外还存在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对现有打谷机结构进行改进,省去和出桶这个工序,打谷除屑一次完成,使其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提高工效,减少谷粒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驱动机构、脱粒滚筒装在机架上构成,其中在驱动机构的驱动轮上活动铰接有震动臂,与震动臂连接有阻屑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稻穗经脱粒滚筒脱粒后首先经过阻屑梳将稻杆屑梳理干净,与谷粒分离开来,进行粗除屑。梳理后的谷粒落到屑筛上,由于屑筛通过震动臂装在驱动轮上,在驱动轮旋转驱动脱粒滚筒转动的过程中,震动臂的一端在驱动轮上作圆周运动,另一端则驱动屑筛作往复运动,使谷粒过筛,进行第二次除屑处理。稻屑则留在屑筛上,这样,就不需要在晒谷坪里进行专门的处理,脱粒、除屑一次完成,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提高了工效。
本实用新型在屑筛下方的谷斗出口放置有谷箩,谷粒经过屑筛落入谷斗内,然后进入谷箩,谷箩内的谷粒装满后就可以提走,换另一空谷箩,简单、方便,一次完成,不需用撮箕一次次地撮出进行后序加工。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打谷机的改进,使晚粒、除屑、装萝一次完成,大大简化了打谷工序,不仅省时省力,提高工效,而且谷粒损失少,特别适合山区,丘陵地区使用。同时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下面结合实施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表示
图1的俯视图。
参见
图1,在机架(1)上装有脱粒滚筒(2),在脱粒滚筒(2)的转轴上装有小齿轮(3),驱动轮(4)为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在大齿轮(4)上活动铰接有传动连杆(8),与传动连杆(8)活动铰接有传动摇臂(9),踏板(10)的一端与传动摇臂(9)的一端固连并固定在机架(1)上,(11)为站台。在脱粒滚筒(2)的右侧的机架(1)上装有阻屑梳(12),如图2所示,在大齿轮(4)上还活动铰接有震动臂(5),与震动臂(5)连接有震动轴(15),屑筛(13)装在震动轴(15)上,并位于受震架(14)上。在屑筛(14)下方的谷斗(6)的出口放置有谷箩(7)。
其工作原理和过程是操作人员站在站台(11)上,用脚踏动踏板(10)施加动力,根据杠杆原理,通过传动摇臂(9)及传动连杆(8)驱动大齿轮(4)转动,进而驱动小齿轮使脱粒滚筒转动进行脱粒,传动摇臂(9)来回摆动,而传动连杆(8)的一端则随大齿轮(4)作圆周运动。脱粒后的稻谷首先经过阻屑梳(12)进行首次除屑,然后落入屑筛(13)上屑筛(13)通过震动轴(15)及震动臂(5)由大齿轮(4)驱动往复运动进行筛谷,即进行第二次除屑,以除屑筛(13)出来的谷子落入谷斗(6)内进而进入谷箩(7)内,谷箩(7)装满后即可以提走,重新放置一个空谷箩,整个工作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打谷机,是由驱动机构,脱粒滚筒装在机架上构成,其特征是在驱动机构的驱动轮(4)上活动铰接有震动臂(5),与震动臂(5)连接有屑筛(13),在脱粒滚筒(2)右侧的机架(1)上装有阻屑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谷机,其特征是在屑筛(13)下方的谷斗(6)的出口放置有谷箩(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是打谷机,是由驱动机构、脱粒滚筒装在机架上构成,其中在驱动轮上活动铰接有震动臂,与震动臂连接有屑筛,在脱粒滚筒左侧的机架上装有阻屑梳,在屑筛下方的谷斗出口放置有谷箩,脱粒后的谷子首先经过阻屑梳进行先次除屑,然后经过屑筛进行二次除屑,经谷斗直接进入谷箩内。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打谷机另需经过除屑和出桶两大程序,使得脱粒、除屑、装箩一次完成,省时省力,提高工效,减少了谷子的损失。
文档编号A01F12/30GK2293172SQ972081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14日
发明者余国生, 陈仲芳 申请人:余国生, 陈仲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