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式鱼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05阅读:10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式鱼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式鱼钩,特别是带有触发体的可弹式双向鱼钩。
市售鱼钩大都是单向呆式鱼钩,即尺寸固定的单钩。既使是双向钓钩,也是尺寸固定的呆钩。由于尺寸固定,适用范围也就很窄,小钩只能钓小鱼或小口鱼,而大钩又不能钓上小口鱼来。这就需要垂钓者准备系列尺寸的钓钩来适应不同鱼种。再由于它们是直柄呆钩,鱼线不易栓牢,钩到大鱼往往脱钩,且浮标传递的信息复杂,不易判断上钩与否,成功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之不足,提供一种弹式鱼钩设计方案,使单个鱼钩的适用鱼种扩大,提高垂钓收率。
为完成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任务,可采用下述设计方案由双向钩体及装在钩体上的触发体组成弹式鱼钩,特征在于所说的触发体分击发头和钩卡上下两部分,由钢丝体弯制的双向钩体呈弧状,两钩臂对称外展,一只钩臂穿过钩卡的横向通孔,另一只钩臂则押入钩卡下部与该横向通孔平行的卡槽内。触发体上部的击发头由穿过其下孔且连有击杆的双联式卡簧与钩卡连接,且使击杆插入钩卡上与卡槽相通的竖孔内。击发头上部装有一个探舌。
设计方案可进一步完善为击发头为H状双槽结构,其两侧板的前下端面为弧形,使与钩卡上部后高前低的斜面配台相交。
依本申请方案制作的弹式鱼钩与现有呆式鱼钩相比,由于双向钩可弹开,一个鱼钩就能适用垂钓各类尺寸及不同鱼种,且有不脱线、不跑鱼、收率高诸多优点。
附图中


图1为弹式鱼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向钩体示意图;图3为弹式鱼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台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弹式鱼钩主要由弹性双向钩体及装设在钩体上的触发体构成。触发体分击发头和钩卡上下两部分。用钢丝体弯制成一个双臂外展型对称钩体(1),为增加弹性,栓线头部宜将双臂绞绕成圈状,钩身整体成弧形。使一只钩臂穿过触发体下部的钩卡(2)的横向通孔(22),另一只钩臂则押入钩卡下部与该横向通孔平行的卡槽(21)内。钩卡(2)上部为后高前低的斜面,即斜向双钩一侧,在其斜面上有一竖向通孔(23)与下面的卡槽(21)相通,在其背部设有两个装设长簧(4)的盲孔(24)。触发体的上部为H状双槽结构的击发头(5)。其两侧板的前下端设计为弧形。上槽中由两销孔(52)装设穿有探舌(7)的舌销(6)。下槽中则由穿过下孔(51)的双联式卡簧(4)装设一个带孔的击杆(3),且将两卡簧头分别插入钩卡(2)背部的两个盲孔(24)内,同时使击杆(3)插入钩卡(2)上的竖孔(23)内,击发头(5)的弧形底面与钩卡(2)的上斜面配合相交,完成了触发体及钩体的装接。
为使探舌更加灵敏有效,把其端部弯成椭圆并平行设置在双钩交叉的平面稍上方。
当鱼吞食钓饵时,口腔挤压探舌并触动击发头,在卡簧的作用下击发头迅速押下击杆将卡槽内的钩臂推出,双钩弹开牢牢钩住鱼嘴,无论大小,挣不脱,跑不掉,垂钓者可依浮标沉浮,从容提杆,尽享意趣。
权利要求1.一种弹式鱼钩,由双向钩体及装在钩体上的触发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触发体分击发头(5)和钩卡(2)上下两部分,由钢丝体弯制的双向钩体(1)呈弧状,两钩对称外展,一只钩臂穿过钩卡(2)的横向通孔(22),另一只钩臂则押入钩卡下部与该横向通孔平行的卡槽(21)内,触发体上部的击发头(5)由穿过其下孔(51)且连有击杆(3)的双联式卡簧(4)与钩卡(2)连接,且使击杆(3)插入钩卡上与卡槽(21)相通的竖孔(23)内;击发头(5)上部装有一探舌(7)。
2.按权利要求1所术的弹式鱼钩,其特征在于击发头(5)为H状双槽结构,其两侧板的前下端面为弧形,使与钩卡(2)上部后高前低的斜面配合相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式鱼钩,该鱼钩主要由弹性双向钩体及装设在钩体上的触发体构成。触发体分击发头和钩卡上下两部分。钩体一臂穿过钩卡,另一臂押入钩卡的卡槽内。击发头上装一探舌,击发头由双联式卡簧装设一击杆并与钩卡连接。该鱼钩较市售的尺寸固定的呆钩相比具有适用性强、钩得牢、成功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83/00GK2335372SQ982101
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19日
发明者南晓羽 申请人:南晓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