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敏醒目钓鱼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3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灵敏醒目钓鱼浮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的组成部件,具体是指浮漂。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钓鱼用浮漂较粗,虽醒目而易于观察到其活动变化,但因其体积相对较大,只要在鱼儿咬钩时将浮漂送出水面少许其水中体积就减少许多而使浮力相应减小许多,铅坠、鱼饵、鱼钩会因此失去平衡而位移显著,引起咬钩的鱼感到情况有异,直至吐出带饵鱼钩而迅速逃离。已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直径较细的浮漂虽能克服上述缺陷,但因太纤细而难以使垂钓者轻易看清其浮动的变化,使用效果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高灵敏醒目钓鱼浮漂,能灵敏反映鱼儿咬钓情况又能克服所述粗浮漂浮动时浮力变化过大的缺陷,且浮漂的动作反映醒目,使垂钓者能轻松地观察到其浮动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浮漂由上杆体、中部浮体、下杆体组成,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浮漂为上、下敞口的空心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图1是外形结构;图2是纵向剖视结构。
在图中1-上杆体 2-中部浮体3-下杆体4-色标涂层5-连接件由图1和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上杆体(1)和中部浮体(2)以及下杆体(3)组成,其设计特点是,所述浮漂为上、下敞口的空心结构,即其顶端和底端未封闭且杆体内为图2所示的空心(可理解为它的管状内空腔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上杆体(1)、中部浮体(2)、下杆体(3)在实际制造时可用模具一次成型做成整体,也可以分离构件组装而成(例如在空心直管上固定套接中部浮体(2)或是已有技术其它常用结构情形)。该浮漂实际使用时,在其下杆体(3)的尾端用一已有技术常用的连接件(5)(参见图1)或其它已有的连接件同钓鱼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现有技术之具有比重比水小、耐水的同类材料制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由于做成两端敞口的空心结构,其浮力变化大为减小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之较粗浮漂的缺陷,由此可较现有纤细之浮漂适当加粗上杆体(1)与下杆体(3)的直径,使其具有醒目的特点。可见,所述结构克服了已有技术较粗及过细两类浮漂的缺陷而充分利用其优点,为钓鱼爱好者提供了一种高灵敏醒目的浮漂。
实施例按照附图和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轻质塑料并经模具一次成型,上杆体(1)与下杆体(3)外径3毫米,中部浮体(2)最粗部位直径7至8毫米且其两端为园弧状过渡至与上杆体(1)及下杆体(3)同径。上杆体(1)、中部浮体(2)、下杆体(3)的长度分别为90毫米、80毫米、40毫米,上杆体(1)与下杆体(3)管壁厚0.5毫米。可以在相应杆体上设置如图1所示的已有技术的色标涂层(4)、以进一步增加醒目程度。
权利要求1.一种高灵敏醒目钓鱼浮漂,由上杆体(1)和中部浮体(2)以及下杆体(3)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浮漂为上、下敞口的空心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灵敏醒目钓鱼浮漂,它由上杆体(1)、中部浮体(2)下杆体(3)组成,其结构特征是,该浮漂为上、下敞口的空心结构。本实用新型之结构有效减小了浮漂在浮动时的浮力大小变化,同时反应灵敏而又醒目,易于观察到其浮动变化,为垂钓者提供了一种可提高钓鱼量的钓具配件。
文档编号A01K93/00GK2349785SQ98230700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1日
发明者向葵 申请人:向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