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种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0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态种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种植器。
目前,市场上尚无类似产品和技术,家用花盆多为单一盆体结构,不能连续自动供水、供肥,经常需要人工施肥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生态种植器,以便形成一个能连续自动向作物供水、供肥的生态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其目的的它由连成一体的鱼池、种植池、缓冲池、设计于种植池底部的储液层和肥料发酵池组成,鱼池、种植池、储液层之间通过毛细纤维管连通,缓冲池与肥料发酵池、储液层之间分别设计有连通孔,种植池壁上设计有向靠联的另外的种植池输送肥液的输送口,输送口内装设有毛细纤维。
本实用新型亦可以这样来实现其目的,在肥料发酵池与缓冲池相通的连通孔处设计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肥料发酵池的顶板上设计有周围向池内凹进的进料口,其上配装有盖板,盖板上设计有透气微孔,进料口围板向池内伸进。
本实用新型肥料发酵池顶板上还设计有向池内凹进的盛装除臭剂的除臭容器,除臭容器的壁上设计有与池内相通的小孔,其口上配装有盖板,盖板上设计有透气微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结构设计,通过毛细纤维、连通孔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肥料发酵池作为一个微型化粪池,家庭的废弃有机物,如蔬菜、水果、饭食等经发酵池熟化后,通过缓冲池进入储液层与由鱼池来的含鱼粪水混合,在储液层形成供作物生长的肥液,种植池内的作物花草的根部深入储液层,或储液层的肥液通过土壤毛细作用上升,供作物吸收,从而形成一个连续自动地向作物供水、施肥,不需人工经常施肥供水,作物生长非常茂盛。在肥料发酵池的进料口上采用封闭较好的结构,和除臭容器,发酵池中产生的臭气很少外溢,因此,使用卫生。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加以进一步描述,但不仅限于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本生态种植器由连成一体的鱼池1、种植池2、缓冲池3、设计于种植池2底部的储液层11和肥料发酵池9组成,鱼池1、种植池2、储液层11之间通过毛细纤维管14连通,缓冲池3与肥料发酵池9、储液层11之间分别通过连通孔4、10连通,种植池2壁上设计有向靠联的另外的种植池输送肥液的输送口13,输送口13内装有毛细纤维12,使用时,将毛细纤维12一端置于储液层11中,另一端置于另外的种植池中,即可。储液层11为内填泡沫塑料或石块、砂子等。为了防止肥渣堵塞连通孔4,在该处设计有挡板6,在肥料发酵池9顶板8上设计有周围向发酵池9内凹进的进料口7,进料口7上设计有与其配装的盖板5,减少臭气外溢,盖板5上设计有透气微孔5a,进料口7的围板7a向发酵池9内伸进一定距离。发酵池9内的如此设计,可将其分成多室,形成一个微型化粪池。肥料发酵池9的顶板8上还设计有向池内凹进的盛装除臭剂的除臭容器15,除臭容器15的壁上设计有与池内相通的小孔15a,以便臭气与除臭剂接触反应,达到除臭,除臭容器15的口上配装有盖板16,该盖板上设计有透气微孔16a。除臭剂可以是废弃铁屑或其他能与H2S气反应的物质。该种植器可以塑料或陶土为原料制作。毛细纤维可以为任何具有毛细作用的纤维,如废布条、麻纤等,最好是耐腐的。为了提高种植池的透气和效果,可以在种植池2的内周壁放置泡沫塑料层。
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种植器,其特征在于它由连成一体的鱼池(1)、种植池(2)、缓冲池(3)、设计于种植池(2)底部的储液层(11)和肥料发酵池(9)组成,鱼池(1)、种植池(2)、储液层(11)之间通过毛细纤维管(14)连通,缓冲池(3)与肥料发酵池(9)、储液层(11)之间分别设计有连通孔(4)、(10),种植池(2)壁上设计有向靠联的另外的种植池输送肥液的输送口(13),输送口(13)内装有毛细纤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种植器,其特征在于在肥料发酵池(9)与缓冲池(3)相通的连通孔(4)处设计有挡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种植器,其特征在于肥料发酵池(9)的顶板(8)上设计有周围向池内凹进的进料口(7),其上配装有盖板(5),盖板(5)上设计有透气微孔(5a),进料口(7)的围板(7a)向池内伸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种植器,其特征在于肥料发酵池(9)顶板(8)上还设计有向池内凹进的盛装除臭剂的除臭容器(15),除臭容器(15)的壁上设计有与池内相通的小孔(15a),其口上配装有盖板(16),盖板(16)上设计有透气微孔(16a)。
专利摘要生态种植器,它由连成一体的鱼池、种植池、缓冲池、设计在种植池底部的储液层和肥料发酵池组成,鱼池、种植池、储液层之间通过毛细纤维管连通,缓冲池与肥料发酵池、储液层之间分别设计有连通孔,种植池壁上设计有向靠联的另外的种植池输送肥液的输送口,输送口内装有毛细纤维。
文档编号A01G9/00GK2364675SQ992307
公开日2000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5日
发明者邱坦 申请人:邱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