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东从化天湖道地金线莲原生态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8090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东从化天湖道地金线莲原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金线莲别名金线兰、金丝草,是兰科(Orchidaceae)开唇植物花叶兰属(Anoectochilus Bl.)多年生珍稀草本植物,我国有23种左右,其中部分种全草民间作药用,为传统珍稀名贵中药材,它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多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乙型肝炎等疾病,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被称为“药中之王”。多年来,由于其市场需求大而导致人工过度采挖,加上金线莲自然繁殖率低、生长缓慢,野生的金线莲资源已非常稀少,濒临灭绝,早在1987年国务院就将金线莲列为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由于人工种植金线莲又有较大的难度,目前人工种植的数量还非常有限。由于原材料量的限制,近年来金线莲产业有所萎缩。因此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已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因为金线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且疗效极好,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人工种植的金线莲还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市场价格昂贵,由金线莲制成的干品目前售价每公斤达到1万元,市场金线莲鲜品价格亦高达800-1000元/公斤,若每亩能产出300公斤以上鲜品,则亩产值可达24万元以上。是目前农业种植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大力发展金线莲的人工种植,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金线莲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因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而起到保护野生资源的目的,因此人工种植金线莲不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且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也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的广东从化天湖道地金线莲原生态种植方法,通过本发明方法繁殖的天湖金线莲具有道地性强,药效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广东从化天湖道地金线莲原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的获取:于广东从化天湖金线莲原生地中,选取生长健壮、茎粗、叶片大、叶片网纹清晰且多、抗逆性、抗病虫害强的天湖金线莲健康株系,于天湖金线莲自然开花季节进行人工授粉并套袋,果实于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选取果龄为50~70天的蒴果为外植体,经消毒后于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滤纸吸干蒴果表面的水分,接着用无菌手术刀切开蒴果,撒播到种胚萌发及原球茎分化生长培养基A1,于23±2℃,光照度500~1000lux,光照12h/d下培养,种胚膨大形成原球茎后继续生长形成带根的小苗,将高2~3厘米的小苗,转到生根壮苗培养基A2培养,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度1000~2000lux,光照12h/d,获得天湖金线莲生根苗,将天湖金线莲生根苗在自然光下炼苗7~15天后出瓶,得到生根瓶苗,种植前,从培养瓶中取出生根瓶苗,洗净附着的培养基后,用质量分数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5~10min,沥干后得到天湖金线莲组培苗,待种植;所述的种胚萌发及原球茎分化生长培养基A1,其每升含花宝1号1~2g,蛋白胨0.5~2g,活性碳50~100mg,肌醇80~120mg,甘氨酸1.5~2.5mg,盐酸硫胺素0.05~0.2mg,盐酸吡哆醇0.4~0.8mg,烟酸0.4~0.8mg,萘乙酸0.2~0.5mg,蔗糖15~20g,琼脂6~7g,余量为水,pH 5.4-5.6;所述的生根壮苗培养基A2,其每升含花宝1号1~2g,蛋白胨0.5~2g,土豆泥40~80g,活性碳500~1000mg,肌醇80~120mg,甘氨酸1.5~2.5mg,盐酸硫胺素0.05~0.2mg,盐酸吡哆醇0.4~0.8mg,烟酸0.4~0.8mg,萘乙酸0.2~0.5mg,蔗糖20~30g,琼脂6~7g,余量为水,pH5.4-5.6;

B、林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天湖金线莲原生地,海拔高度在100-500m的亚热带山地或丘陵林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终年常绿,层次分明,郁闭度在0.85-0.9,周边有充足无污染水源,常年空气湿度在60%以上;于近溪沟边阴凉处林地,清除林地杂草和表面落叶,对林下的土层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以松碎土层,并起种植畦,畦上铺上一层周边坡地收集的肥沃的腐殖土;畦上安装落叶承载网,承载树木掉落的叶片,避免遮掩林地的天湖金线莲;畦上同时安装喷水系统,于较为干燥的天气下可以进行喷水灌溉,保持空气的湿度;

C、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的种植:于每年的4-8月或者其他月份气温高于10℃时,将天湖金线莲组培苗植入到林地的种植畦上,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种植间距为3-5cm,种植深度为土层掩盖住天湖金线莲的根部,浇灌定根水;

D、林间管理:利用喷水系统喷水保持天湖金线莲种植林地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清理落叶保证天湖金线莲苗能接收到充足的散射光,在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生长期间,采用喷水系统进行喷水处理,使得种植畦和空气保持湿润的状态,栽植后施肥,并防治病虫害;

E、采收:到采收季节采收天湖金线莲。

在天湖金线莲组培苗定植7~9个月即可采收,此时天湖金线莲植株长到高度6~10cm以上、5~6片叶、每株鲜重2~3g即可进行采收。此时的天湖金线莲野生性状好,使用效果好,药效高,因而其售价比人工设施栽培的天湖金线莲要高三分之一以上。

所述的步骤A的消毒优选为将外植体在体积分数70%酒精中浸泡30秒,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15~20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

所述的步骤C的浇灌定根水优选是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移植后用多菌灵或福美双1000倍水稀释溶液作为定根水浇灌。

所述的步骤D的栽植后施肥,并防治病虫害优选是自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移植一个月后,用肥液作为叶面肥喷施,喷施至叶面滴液为止,以后每7~10天施肥(用肥液作为叶面肥喷施)一次,在病害高发季节,用农用硫酸链霉素100mg/kg或普力克1000倍水稀释液、多菌灵1000倍水稀释液等轮换喷施,每月喷1次,蜗牛与蛞蝓多发生于5~6月份,用生石灰撒施于四周防治;所述的肥液是每15斤花生麸加150斤水自然发酵30天后的液肥用水稀释8倍后,然后每升加入2.0克的花宝1号叶面肥,1.7克磷酸二氢钾,混合均匀形成肥液。

本发明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便于天湖道地金线莲原生态大规模林下种植,确保天湖金线莲原有的性能和疗效。利用本发明种植天湖金线莲,有利于保持种源的道地性和地域适应性,促进天湖金线莲生长及药效的提高,提高天湖道地金线莲的使用价值和安全性,对濒危紧缺药用植物资源再生和持续利用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另外利用原生地的林地,无需建设大棚和购买种植基质,可节省不少成本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售价相比更高,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特点如下:

1.本发明获得高种子萌发率的关键点是以取授粉后50~70天的蒴果为外植体,时间过短或过长蒴果均会降低天湖金线莲的种子萌发率。

2.为保证天湖金线莲种苗的生长适应性,以原生地的天湖金线莲优良单株为母本,进行原生地生长以及人工授粉,授粉获得的蒴果其种子萌发率高,容易成苗。

3.为保证天湖金线莲中药材道地性,于原生地利用其原来的林地土壤基质进行人工种植,可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生产出来的天湖金线莲具有野生性、药效高、售价高的特点。

金线莲人工种植已有很多的报道,但大多是从野外采摘外植体或种质圃内进行人工授粉获得种子后进行种苗的人工繁殖,接着进行迁地林下种植或人工种植;普遍存在金线莲中药材的道地性问题以及种源的地域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导致金线莲的药效成分不够充分而影响其使用效果。本发明在野外金线莲群落中选取优良株系进行人工授粉,于原生态生长发育获得成熟的种子,就地成功地利用高萌发率的种子进行无菌播种生产金线莲种苗,再将金线莲种苗回归原生态林地进行仿野生种植,具有低成本,道地性强,药效高、售价高的特点,是珍贵中药材原生态种植方法,技术独特且简单实惠,应用价值高。实施该发明只需有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设备即可进行。

本发明成功地利用高萌发率的种子、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全自然光培养室进行金线莲种苗一次成苗大规模生产,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是种苗的规模化生产的高新生物技术,可促进金线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专利提供广东从化天湖道地金线莲原生态种植方法,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具有低成本,道地性强,药效高,售价高的特点,是珍贵中药材原生态种植方法,技术独特且简单实惠,应用价值高。

利用广东从化天湖金线莲的高萌发率的种子就地进行种苗大规模生产,再将生产出来的种苗于原生态林地进行仿野生种植,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具有低成本,药效高,道地性强的特点,提高金线莲种苗使用的安全性,对濒危紧缺金线莲药用植物资源再生和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满足健康产业对珍贵中药材金线莲的巨大市场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原生地人工授粉:于广东从化天湖金线莲原生地中(北纬23度37分至23度40分,东经113度36分至113度38分),选取生长健壮、茎粗、叶片大、叶片网纹清晰且多、抗逆性、抗病虫害强的天湖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tianhu’)健康株系,于天湖金线莲自然开花季节进行人工授粉并套袋,标记日期等信息,果实于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

2.无菌播种生产种苗:选取果龄为50~70天的天湖金线莲蒴果为外植体,在体积分数70%酒精水溶液中浸泡30秒,再用质量分数0.1%升汞水溶液消毒15~20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于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滤纸吸干蒴果表面的水分。接着用无菌手术刀切开蒴果,均匀撒播到种胚萌发及原球茎分化生长培养基A1[所述的种胚萌发及原球茎分化生长培养基A1每升是这样配置:将花宝1号1g,蛋白胨2g,活性碳50mg,肌醇120mg,甘氨酸1.5mg,盐酸硫胺素(VB1)0.2mg,盐酸吡哆醇(VB6)0.4mg,烟酸0.8mg,萘乙酸(NAA)0.2mg,蔗糖20g,琼脂6g,加入到少量水中,然后用水定容至1L,调pH 5.6即可]。90天后,种胚膨大形成原球茎后继续生长形成高2~3厘米带根的小苗。种胚萌发和原球茎分化生长阶段的培养温度为(23±2)℃,光照度500~1000lux,光照12h/d。将高2~3厘米的小苗,转到生根壮苗培养基A2[生根壮苗培养基A2每升是这样配置的:花宝1号1g,蛋白胨2g,土豆泥40g,活性碳1000mg,肌醇80mg,甘氨酸2.5mg,盐酸硫胺素(VB1)0.05mg,盐酸吡哆醇(VB6)0.8mg,烟酸0.4mg,萘乙酸(NAA)0.5mg,蔗糖20g,琼脂7g,加入到少量水中,然后用水定容至1L,调pH 5.6],培养90天时,苗高可达到5~7厘米,根数3~5条,生根率为100%。生根壮苗阶段的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度1000~2000lux,光照12h/d。将天湖金线莲生根苗在自然光照下炼苗7~15天后出瓶。种植前,从培养瓶中取出生根苗,洗净附着的培养基后,用千分之一(质量分数)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5~10min,沥干后得到天湖金线莲组培苗,待种植。以上天湖金线莲种苗就近于天湖旁建立的组培车间进行生产。一颗天湖道地金线莲蒴果通过6~8月的无菌播种培养,可快繁培育出10万株以上的天湖金线莲组培苗。

3.林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天湖道地金线莲原生地,海拔高度在100-500m的亚热带山地或丘陵林地,年平均温度20.9度,最高温度38.7度,最低温度-2.5度;年平均降雨量2100毫升,降水集中4-8月;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终年常绿,层次分明,郁闭度在0.85-0.9,周边有充足无污染水源,常年空气湿度在60%以上;于近溪沟边阴凉处林地,清除林地杂草和表面落叶,对林下的土层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以松碎土层,并起成宽60厘米长5米的种植畦,畦上铺上一层周边坡地收集的肥沃的腐殖土;畦上两米安装落叶承载网,承载树木掉落的叶片,避免遮掩林地的天湖金线莲;畦上同时安装喷水系统,于较为干燥的天气下可以进行喷水灌溉,保持空气的湿度。

4.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的种植:采用已经消毒处理的天湖金线莲组培苗,将天湖金线莲组培苗植入到林地的种植畦上,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种植间距为3-5cm,种植深度宜浅不宜深,以掩盖住天湖金线莲的根部为宜;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移植后用多菌灵或福美双1000倍水稀释溶液浇灌作为定根水;种植时间以每年的4-8月为宜,其他时间只要气温高于10℃也可种植,本实施例是在6月。

5.林间管理:保持天湖金线莲原生态种植林地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及时清理落叶保证天湖金线莲苗能接收到充足的散射光。在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生长期间,当种植畦较为干燥时,采用喷水系统进行喷水处理,使得种植畦和空气保持湿润的状态。栽植一个月后的天湖金线莲,用肥液作为叶面肥喷施,喷施至叶面滴液为止,以后每7~10天施肥(用肥液作为叶面肥喷施)一次,在病害高发季节,用农用硫酸链霉素100mg/kg或普力克1000倍水稀释液、多菌灵1000倍水稀释液等轮换喷施,每月喷1次,蜗牛与蛞蝓多发生于5~6月份,用生石灰撒施于四周防治;所述的肥液是每15斤花生麸加150斤水自然发酵30天后的液肥用水稀释8倍后,然后每升加入2.0克的花宝1号叶面肥,1.7克磷酸二氢钾,混合均匀形成肥液。

6.采收:在天湖金线莲组培苗出瓶定植7~9个月即可采收,此时天湖金线莲植株长到高度6~10cm以上、5~6片叶、每株鲜重2~3g即可进行采收。此时的天湖金线莲野生性状好,使用效果好,药效高(经鉴定,其与野生天湖金线莲相同),因而其售价比人工设施栽培的天湖金线莲要高三分之一以上。

实施例2:

1.原生地人工授粉:于广东从化天湖金线莲原生地中(北纬23度37分至23度40分,东经113度36分至113度38分),选取生长健壮、茎粗、叶片大、叶片网纹清晰且多、抗逆性、抗病虫害强的天湖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tianhu’)健康株系,于天湖金线莲自然开花季节进行人工授粉并套袋,标记日期等信息,果实于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

2.无菌播种生产种苗:选取果龄为50~70天的金线莲蒴果为外植体,在体积分数70%酒精水溶液中浸泡30秒,再用质量分数0.1%升汞水溶液消毒15~20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于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滤纸吸干蒴果表面的水分。接着用无菌手术刀切开蒴果,均匀撒播到种胚萌发及原球茎分化生长培养基A1[所述的种胚萌发及原球茎分化生长培养基A1每升是这样配置:将花宝1号2g,蛋白胨0.5g,活性碳100mg,肌醇80mg,甘氨酸2.5mg,盐酸硫胺素(VB1)0.05mg,盐酸吡哆醇(VB6)0.8mg,烟酸0.4mg,萘乙酸(NAA)0.5mg,蔗糖15g,琼脂7g,加入到少量水中,然后用水定容至1L,调pH 5.6即可]。90天后,种胚膨大形成原球茎后继续生长形成高2~3厘米带根的小苗。种胚萌发和原球茎分化生长阶段的培养温度为(23±2)℃,光照度500~1000lux,光照12h/d。将高2~3厘米的小苗,转到生根壮苗培养基A2[生根壮苗培养基A2每升是这样配置的:花宝1号2g,蛋白胨0.5g,土豆泥80g,活性碳500mg,肌醇120mg,甘氨酸1.5mg,盐酸硫胺素(VB1)0.2mg,盐酸吡哆醇(VB6)0.4mg,烟酸0.8mg,萘乙酸(NAA)0.2mg,蔗糖30g,琼脂6g,加入到少量水中,然后用水定容至1L,调pH 5.4],培养90天时,苗高可达到5~7厘米,根数3~5条,生根率为100%。生根壮苗阶段的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度1000~2000lux,光照12h/d。将天湖金线莲生根苗在自然光下炼苗7~15天后出瓶。种植前,从培养瓶中取出生根苗,洗净附着的培养基后,用千分之一(质量分数)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min,沥干后得到天湖金线莲组培苗,待种植。以上天湖金线莲种苗就近于天湖旁建立的组培车间进行生产。一颗天湖道地金线莲蒴果通过6~8月的无菌播种培养,可快繁培育出10万株以上的天湖金线莲组培苗。

3.林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天湖道地金线莲原生地,海拔高度在100-500m的亚热带山地或丘陵林地,年平均温度20.9度,最高温度38.7度,最低温度-2.5度;年平均降雨量2100毫升,降水集中4-8月;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终年常绿,层次分明,郁闭度在0.85-0.9,周边有充足无污染水源,常年空气湿度在60%以上;于近溪沟边阴凉处林地,清除林地杂草和表面落叶,对林下的土层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以松碎土层,并起成宽60厘米长5米的种植畦,畦上铺上一层周边坡地收集的肥沃的腐殖土;畦上两米安装落叶承载网,承载树木掉落的叶片,避免遮掩林地的天湖金线莲;畦上同时安装喷水系统,于较为干燥的天气下可以进行喷水灌溉,保持空气的湿度。

4.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的种植:采用已经消毒处理的天湖金线莲组培苗,将天湖金线莲组培苗植入到林地的种植畦上,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种植间距为3-5cm,种植深度宜浅不宜深,以掩盖住天湖金线莲的根部为宜;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移植后用多菌灵或福美双1000倍水稀释溶液浇灌作为定根水;种植时间以每年的4-8月为宜,其他时间只要气温高于10度也可种植,本实施例是在6月。

5.林间管理:保持天湖金线莲原生态种植林地空气湿度保持在70%以上,及时清理落叶保证天湖金线莲苗能接收到充足的散射光。在天湖金线莲组培苗生长期间,当种植畦较为干燥时,采用喷水系统进行喷水处理,使得种植畦和空气保持湿润的状态。栽植一个月后的天湖金线莲,用肥液作为叶面肥喷施,喷施至叶面滴液为止,以后每7~10天施肥(用肥液作为叶面肥喷施)一次,在病害高发季节,用农用硫酸链霉素100mg/kg或普力克1000倍水稀释液、多菌灵1000倍水稀释液等轮换喷施,每月喷1次,蜗牛与蛞蝓多发生于5~6月份,用生石灰撒施于四周防治;所述的肥液是每15斤花生麸加150斤水自然发酵30天后的液肥用水稀释8倍后,然后每升加入2.0克的花宝1号叶面肥,1.7克磷酸二氢钾,混合均匀形成肥液。

6.采收:在天湖金线莲组培苗出瓶定植7~9个月即可采收,此时天湖金线莲植株长到高度6~10cm以上、5~6片叶、每株鲜重2~3g即可进行采收。此时的天湖金线莲野生性状好,使用效果好,药效高(经鉴定,其与野生天湖金线莲相同),因而其售价比人工设施栽培的天湖金线莲要高三分之一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