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8386477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药材种植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复伞形花序、羽状复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四川道地药材之一。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起并略带紫色时采收,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即得;其味辛、微苦、性温,主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头痛的首选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随着当代医学对j 11芎应用的研宄逐渐深入,其用途越来越广,需求也越来越大。
[0003]但是,传统的川芎栽培方式容易导致块茎腐烂病发病及蛴螬危害等问题;并且,苓种扦插后,常因水分散失、阳光直射、雨水冲淋导致生理性死苗、枯苗等情况,不仅导致川芎栽培种的缺窝率偏大、产量波动大,而且种植户的收益和药材供需关系也得不到保障。
[0004]因此,在实际生产上亟需一种能够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川芎产区有效提高川芎产量并保障种植户收益和药材供需关系的川芎栽培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所述川芎栽培方法包括在一个栽培周期内依次进行的水稻栽种和水稻收割、规范整地、苓种栽种、田间管理和j 11芎采收,其中,
[0008]在规范整地的步骤中,对水稻收割后的大田进行3?5天的浸没式浸泡处理,浸泡后排出田中积水并进行翻耕,之后耙细、整平表土并开沟作厢、挖设浅沟;
[0009]在苓种栽种的步骤中,将苓种扦插在浅沟沟底,并在扦插之后立即沿着浅沟覆盖稻草;
[0010]在田间管理的步骤中,包括补苗、除草、排灌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0011]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稻栽种在当年5月中下旬进行,所述水稻收割在当年8月中上旬进行;所述苓种栽种在当年8月中下旬进行,所述川芎采收在来年5月中上旬进行;所述一个栽培周期为当年5月中下旬至来年5月中上旬的时间段。
[0012]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川芎栽培方法还包括在栽培之前进行的选地步骤;在所述选地的步骤中,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
[0013]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规范整地的步骤中,翻耕深度为15?25cm ;厢宽为1.4?1.8m,厢沟深为15?20cm,厢沟宽为20?25cm ;厢上的浅沟沟深为2?3cm,浅沟行距为28?32cm。
[0014]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苓种栽种的步骤中,选用优质正山系苓子,剪成上端平口、下端斜口的苓种后,将苓种芽眼向上扦插入土并使节盘与土接触;控制栽种密度为8000?10000株/亩、株距为20cm,稻草覆盖宽度为6?9cm、覆盖厚度为2?4cm。
[0015]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补苗的步骤中,选择在出苗12?18天时和当年9月中下旬进行两次补苗,取苗时带土取苗并在补苗后盖土浇水;在所述除草的步骤中,根据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安排4?5次除草;在所述排灌水的步骤中,及时进行防旱与排涝处理。
[0016]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施肥的步骤中,包括四次追肥处理:
[0017]第一次追肥:当年9月上旬进行,肥料为经充分腐熟的清粪水,用量为28?32担/亩,冲兑均匀后浇根;
[0018]第二次追肥:于第一次追肥后的8?12天进行,肥料为油枯,用量为90?IlOkg/亩;针对肥力较差的地块,增施N-P2O5-K2O的质量配比为14?16:14?16:14?16的复合月巴,用量为22?28kg/亩;施肥时,将所述油枯和/或复合肥均匀撒在根茎周围;
[0019]第三次追肥:于当年10月下旬进行,肥料为经充分腐熟的清粪水,用量为28?32担/亩,冲兑均匀后浇根;
[0020]第四次追肥:于次年3月中下旬进行,肥料为经充分腐熟的清粪水,用量为28?32担/亩,冲兑均匀后浇根;
[0021]其中,所述清粪水为按照粪与水的体积比为1: 3的比例冲兑后配制而成。
[0022]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病虫害防治的步骤中,包括块茎腐烂病防治、白粉病防治、茎节蛾防治和蛴螬防治:
[0023]块茎腐烂病防治:采用含春雷霉素的加收米的500?1000倍液,用量为100?170毫升/亩,进行灌窝处理;或者采用含多氧霉素的宝丽安的500?1000倍液,用量为100?140毫升/亩,进行灌窝处理;
[0024]白粉病防治:采用质量浓度为24?26%的粉锈宁的1200?1500倍液喷施,用量为55?65kg/亩;或者采用质量浓度为4?6%的百菌清粉剂喷施,用量为每亩0.4?0.6kg兑水60kg ;每8?12天喷施I次,连续处理2?3次;
[0025]茎节蛾防治:每亩用25?35g杀.苏兑水45?55kg喷施;或者每亩用80?10ml含阿维菌素的虫螨威的1000?2000倍液喷施;或者每亩用苦参4?6kg熬水浓缩成35?45kg液体喷施;
[0026]挤赠防治:每亩用杀?苏25?35g兑水50kg,进行灌窝处理;或者每亩用苦参4?6kg熬水浓缩成35?45kg液体,进行灌窝处理。
[0027]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j 11芎采收的步骤中,拔去地上茎苗后,挖出川芎根茎并就地晾晒3?4小时,再清除川芎根茎表面泥土及部分须根,得到川芎。
[0028]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苓种栽种步骤中使用的稻草为水稻收割步骤后晾干得到的稻草。
[0029]本发明在原有常规川芎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川芎水稻轮作、规范整地、栽种后稻草覆盖等操作,实施简单且操作方便易行,易于掌握且便于推广应用,低投入且高回报。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川芎块茎腐烂病发病和蛴螬危害;并能有效防止因水分散失、阳光直射、雨水冲淋导致的生理性死苗、枯苗;同时能够达到秸杆还田的效果,在杜绝秸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实现增肥增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不仅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且容量减轻,而且能够促进微生物活力和川芎根系的发育,有利于减轻田间草害、提高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下文中,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0031]由于传统川芎栽培方式容易出现块茎腐烂病发病及蛴螬危害的问题并且苓种扦插后会出现因水分散失、阳光直射、雨水冲淋导致的生理性死苗、枯苗等,而这将导致川芎栽培种的缺窝率偏大、产量波动大且种植户收益和药材供需关系得不到保障,所以本发明在原有常规川芎生产种植的基础上增加了如采取川芎水稻轮作、规范整地、栽种后稻草覆盖等操作,进而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
[003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降低病虫害危害并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川芎栽培方法包括在一个栽培周期内依次进行的水稻栽种和水稻收割、规范整地、苓种栽种、田间管理和川考米收。
[0033]具体地,本发明首先采用的是水稻与川芎轮作的种植模式,采用这样的种植模式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和目的:
[0034]I)为后续步骤中苓种种植所需的稻草覆盖步骤提供稻草;
[0035]2)通过土壤干湿交替地变化,显著减轻蛴螬、地老虎等害虫和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抑制线虫活性,从而降低川芎病虫害;
[0036]3)水稻与川芎轮作的种植模式实际为水旱轮作的方式。其中,旱作过程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非毛细管空隙的增加、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还能消除水耕过程中的次生潜育化,使得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在水稻的水耕过程中,由于土壤还原细菌占据优势,因此土壤有机质会进行嫌气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并促进腐殖质形成;
[0037]4)水旱轮作的方式还能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量,减轻劳动量,促进川芎生长。
[0038]本发明所述的一个栽培周期是指从开始水稻栽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