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

文档序号:839976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虽然转基因抗虫棉已经有效遏止了棉铃虫的危害,但培育含有来自棉属内抗虫基 因的自然抗虫棉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科研工作者也在致力于利用野生棉向陆地 棉转育有益基因的研宄,但未见得到有价值且性状稳定的种质。
[0003] 我国已经从亚洲棉、比克氏棉、瑟伯氏棉、斯托克氏棉、异常棉、斯特提棉、索马里 棉、墨西哥半野生棉、鲍莫尔氏棉、阔叶棉、蓬蓬棉等野生种中转育抗棉铃虫特性,从亚洲 棉、异常棉、斯托克氏棉、蓬蓬棉等野生种中转育了抗棉蚜特性,育成抗虫外源血缘种质共 97份,这类种质资源的抗虫性已经达到了抗级、有的达到了高抗水平。它们是培育自然抗虫 棉品种的优良抗虫基因库,也可以用来改良转基因抗虫棉,综上所述,我国棉花远缘杂交进 行种质资源创造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逐渐达到了种质资源研宄利用的实用阶段。远缘 杂交产生的高代种质系、特异种质和一些品种或品系组成具有野生棉外源基因的陆地棉种 质的全部内容,无论从种质数量,还是种质质量上,它们都将会对今后的棉花育种产生深远 的影响。
[0004] 现阶段对棉田盲蝽蟓的控制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势必造 成盲蝽蟓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寻找新的盲蝽蟓控制途径十分必要。当前科学家还没有挖掘 和克隆到有效的控制盲蝽蟓的基因,培育转基因抗盲蝽的棉花品种还需较长的时间。同时 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化和定向培育,使现今的棉花栽培种的遗传多样性越来越狭窄。然而, 陆地棉栽培种之外的其他栽培种、野生种系、野生种等远缘种属,由于其分布区域的环境 及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含有可被棉花育种应用的许多优良基 因,如抗旱、抗病虫、抗寒、种子无腺体植株有腺体、雄性不育以及纤维细强的潜在特性等。 而且自然抗虫棉抗虫性来自棉属内,抗虫稳定性强,标靶害虫不易产生抗虫性,且不会对环 境和生物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0005] 因此致力于利用野生棉或半野生棉中筛选抗盲蝽蟓品种材料,并通过分子标记方 法,聚合创造新材料,提供给育种家使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因此,急需研宄适用于 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的鉴定方法。
[0006] 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后,棉田害虫的地位发生演化,盲蝽蟓等次要害虫上升 为主要害虫,其为害呈日益严重的趋势。由于以前盲蝽蟓并非主要害虫,且大部分研宄抗性 鉴定方法围绕着栽培品种进行,对野生棉或半野生棉这种原生态的抗性内属性利用较少, 甚至是空白。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生棉或半野生棉的抗盲蝽蟓的鉴定方法,本方法排除 了其他害虫和天敌等因素的干扰,鉴定结果稳定、可靠,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0008]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棉或半野生棉的抗盲蝽蟓的鉴定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09] (1)试验在网室内进行,在网室内种植鉴定品种,每材料种植10株,均重复3次,网 室内棉花栽培行距〇. 80m、株距0. 25m,苗期需要防治1-2次棉蚜;
[0010] (2)网室外面罩上80-100目尼龙网,以阻止害虫及天敌的侵入;
[0011] (3)于棉花生长的10-12叶期人工接种绿盲蝽混合群体,每平方米1头,所释放的 盲蝽蟓均为采自田间自然种群,并在室内用四季豆饲养、生命活力强的群体;
[0012] (4)释放盲蝽蟓前10天净笼,在网室内喷施辛硫磷1500倍液,杀灭害虫和天敌;
[0013] (5)接虫后7-10天调查棉花上部3片叶片的危害程度和每株棉花侧枝总数和侧枝 被害数;
[0014] (6)、计算叶片危害指数、侧枝被害率、侧枝危害减退率;
[0015] (7)根据不同材料上盲蝽危害叶片指数、侧枝被害减退率判别鉴定品种的抗性级 别。
[0016]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0017] 步骤(5)中叶片的危害程度级别判定标准如下:0级为叶片无危害状;1级为叶片 轻微受害,受害面积低于5% ;2级为叶片中等危害,受害面积大于5%,小于20% ;3级为 叶片严重受害,受害面积大于20 %,小于50 % ;4级为叶片危害同对照品种,受害面积大于 50%〇
[0018] 步骤(6)中叶片危害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叶片为害指数为每株棉花上部3片叶 片的危害级别的平均值:
【主权项】
1. 一种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试验在网室内进行,在网室内种植鉴定品种,每材料种植10株,均重复3次,网室内 棉花栽培行距〇. 80m、株距0. 25m,苗期需要防治1-2次棉蚜; (2) 网室外面罩上80-100目尼龙网,以阻止害虫及天敌的侵入; (3) 于棉花生长的10-12叶期人工接种绿盲蝽混合群体,每平方米1头,所释放的盲蝽 蟓均为采自田间自然种群,并在室内用四季豆饲养、生命活力强的群体; (4) 释放盲蝽蟓前10天净笼,在网室内喷施辛硫磷1500倍液,杀灭害虫和天敌; (5) 接虫后7-10天调查棉花上部3片叶片的危害程度和每株棉花侧枝总数和侧枝被害 数; (6) 、计算叶片危害指数、侧枝被害率、侧枝危害减退率; (7) 根据不同材料上盲蝽危害叶片指数、侧枝被害减退率判别鉴定品种的抗性级别。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5)中叶片的危害程度级别判定标准如下:0级为叶片无危害状;1级为叶片轻微受 害,受害面积低于5% ;2级为叶片中等危害,受害面积大于5%,小于20% ;3级为叶片严重 受害,受害面积大于20%,小于50% ;4级为叶片危害同对照品种,受害面积大于5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6)中叶片危害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叶片为害指数为每株棉花上部3片叶片的危害 级别的平均值:
公式⑴中: XI、X2、X3分别代表每株棉花顶部三片叶受盲蝽危害后的级别; X为每株棉花顶部三片叶受盲蝽危害后的危害指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6)中侧枝被害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公式⑵中: a为每株棉花上受盲蝽危害侧枝数; b为每株棉花上健康侧枝数; Y为每株棉花受盲蝽危害后侧枝被害百分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6)中的计算方法如下: 公式⑶中:
YO为对照棉花上侧枝危害百分率; Yl为鉴定棉花上侧枝危害百分率; Z为鉴定棉花的侧枝危害减退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7)中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性判定标准如下: (a) 侧枝被害减退率〈12. 5%,叶片危害指数〈1时,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的抗 性程度为高抗; (b) 侧枝被害减退率为12. 5%~25%,叶片危害指数为1~2时,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 盲蝽蟓性的抗性程度为抗; (c) 侧枝被害减退率为25 %~40 %,叶片危害指数为2~3时,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 蝽蟓性的抗性程度为中抗; (d) 侧枝被害减退率为40 %~60 %,叶片危害指数为3~4时,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 蝽蟓性的抗性程度为低抗; (e) 侧枝被害减退率>60 %,叶片危害指数>4时,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的抗性 程度为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盲蝽蟓性鉴定方法,具体为:在网室内种植鉴定品种;网室外面罩上80-100目尼龙网;于棉花生长的10-12叶期人工接种绿盲蝽混合群体,每平方米1头;释放盲蝽蟓前10天净笼,在网室内喷施辛硫磷1500倍液;接虫后7-10天调查各鉴定品种顶尖3片叶片的危害程度和每株棉花侧枝总数和侧枝被害数;计算叶片危害指数、侧枝被害率、侧枝危害减退率;判别鉴定品种的抗性级别。本方法排除了其他害虫和天敌等因素的干扰,鉴定结果稳定、可靠,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IPC分类】A01G13-00, A01G7-00
【公开号】CN104719013
【申请号】CN201510134615
【发明人】雒珺瑜, 崔金杰, 张帅, 吕丽敏, 王春义, 朱香镇, 李春花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