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蚊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引诱剂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0001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蚊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引诱剂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捕杀蚊虫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通过诱饵散发气味,能同时有效吸引雄蚊与雌蚊至捕蚊器的捕蚊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引诱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全球每年超过一百万人死于诸如疟疾、登革热、脑炎和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等由蚊虫传播的疾病。除了可能带来疾病以外,蚊虫的叮咬也时常干扰人类,给人类的身体和睡眠等带来不适。使用化学杀虫剂灭蚊有害人体健康并且具有破坏环境的后果,同蚊虫会产生抗药性使化学杀虫剂效率降低。使用蚊香等仅能暂时驱赶蚊虫而不能减少其数量。
[0003]雌蚊生命周期至少为一至两个月,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取动物血液为生,发育卵巢,繁衍后代与供给怀孕时受精卵的养分。同时雌蚊在叮咬动物传染病毒。相对的雄蚊生命周期一般为7-10天,羽化后两天即可交配,只需依靠水分与树叶汁即可生存,不会袭击动物与传染病毒。所以大部分蚊子引诱剂的研宄局限于雌蚊而对雄蚊的研宄很少见诸文献。
[0004]Nasci等于1983指出常见的光诱捕蚊器是利用紫外线光来吸引蚊虫,但只能捕获趋光的雄蚊或昆虫包刮传递花粉的益虫,对雌蚊则效果不彰。对白天袭击人类并且传染登革热的埃及伊蚊与白蚊伊蚊则完全无效。
[0005]生物学家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研宄二氧化碳与化学气味对蚊子的引诱性,近二十年 Takken and Knold 1999 ;Allan et al.2006 ;Cook et al.2011 ;Kline et al.2012 ;等文章多有株入探讨。
[0006]Bernier等(2000)以GC/MS仪器分析人体皮肤排出物含有300多种化合物,包刮羧酸,醇,醛,酮,芳香烃,酰胺,酯,卤代烃,杂环类化合物。汗液主要成分为水,L-乳酸,氨与尿素。许多文献研宄生物呼吸与皮肤排出不同元素对不同蚊种的吸引力做了许多深入的探讨。Bosch et al.,1999文中指出引诱剂在空气中的浓度在百万分之一或更低都足够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0007]二氧化碳是是吸引蚊子寻找攻击目标的重要元素之一。已知已经商业应用的一种光触媒捕蚊器,其在捕蚊器内部增加二氧化钛涂层,宣称二氧化钛可与紫外线发生作用产生负离子氧,负离子氧与空气中浮游微生物发生化学作用从而形成二氧化碳与水。通过紫外线结合二氧化碳的引诱可增强捕蚊效果。但是,至今没有任何科学仪器可侦测到由光触媒捕蚊器产生的二氧化碳,这种捕蚊器的捕蚊效果与只有光源的捕蚊器相差不大。
[0008]以诱饵加强补蚊器最具代表性为美国Woodstream公司出产的灭蚊磁,燃烧丙烷或液化石油气产生二氧化碳为吸引蚊虫主要诱饵,其浓度需达到500PPM以上。辅助诱饵置于出风口随主诱饵排出,增强捕蚊效率。但是此产品造价高,一般消费者没能力购买;丙烷或液化石油气的储运与使用的安全考虑,高浓度二氧化碳排出均局限了灭蚊磁的普及。
[0009]虽然生物科学家广泛深入研宄不同气味对蚊子的引诱效果,但局限于一种或组合气味对某些特定蚊种的雌蚊的学术探讨而少实用性的考虑。本发明从众多引诱剂筛选有效诱蚊元素能于室温挥发足够吸引蚊子的气味,结合结构简单的捕蚊器,对不同蚊种,雄蚊,雌蚊均有效的捕杀。
[0010]参考专利文献:
[0011]1、专利号位:US 6,145,243的美国专利;
[0012]2、专利申请号为:200510135487.5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0013]3、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42601.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综合以上学术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对各种不同蚊种与同时对雄蚊,雌蚊有效的捕蚊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引诱剂装置。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捕蚊方法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该方法是将一种可挥发形成气味诱饵的引诱剂装置在捕蚊器的进气口处,利用引诱剂挥发形成的气味诱饵将蚊子吸引该区域,然后利用捕蚊器产生的负压气流将蚊子吸入至捕蚊器内部,对蚊子形成捕杀;其中所述的引诱剂包括分别放置于三个相互隔离空间内的、三种可挥发的不同的物质,这三种物质分别为:乳酸、辛烯醇、以及能够裂解释放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合物,所述的三种物质分别通过各自空间设置的通孔向外挥发,构成对蚊子形成吸引的气味诱饵。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乳酸、辛烯醇为液体,将其浸入可吸附液体的载体内,通过载体降低乳酸、辛烯醇的流动性及控制器挥发率;乳酸、辛烯醇挥发率控制在0.1-10晕克/小时ο
[001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够裂解释放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合物为固态的碳酸氢铵。
[001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碳酸氢铵采用以碳酸钙为黏合剂,通过加压形成块状物,以降低碳酸氢铵的挥发表面积和控制挥发率;所述的碳酸氢铵挥发率控制在
1-300毫克/小时。
[0019]本发明中用于捕蚊方法中的引诱剂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三个相互隔离空间的诱饵盒,三种可挥发的不同的物质分别放置于三个空间内,这三种物质分别为:乳酸、辛烯醇、以及能够裂解释放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合物,所述的三种物质分别通过各自空间设置的通孔向外挥发,构成对蚊子形成吸引的气味诱饵。
[0020]所述的诱饵盒由构成三个相互隔离空间的塑胶筒体、覆盖在塑胶筒体开口的锡箔纸、以及塑胶顶盖组合而成,所述的顶盖上对应三个相互隔离的空间分别开设有通孔;三种物质分别放置于三个空间内以后,通过锡箔纸将三个空间密封,再通过顶盖与筒体开口的配合将锡箔纸锁紧;通过尖锐物体穿过顶盖上的通孔刺破锡箔纸令三种物质向外挥发气味诱饵。
[0021]本发明中引诱剂装置中采用了三元诱饵,乳酸、辛烯醇与碳酸氢氨,分别置于诱饵盒三个独立空间内,此三种化学成分均能于室温,空气流动的条件下挥发足以吸引蚊子浓度。所述的三元诱饵所构成的引诱剂挥发形成的气味混合后,与人体释放的气味极其近似,会对文字形成引诱。由于蚊子的嗅觉异常敏锐,微量有效的诱饵气味即可有效的引诱蚊子。将本发明的诱饵盒置于捕蚊器进气口的中央,蚊虫被散发微量的引诱剂吸引至诱饵盒附件时,随气流吸入捕蚊器的集蚊装置。
[0022]本发明相对于目前的传统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0023]1.引诱剂中的三种物质挥发后形成的气味与人体自身的产生的气味相似,从而误导蚊虫,从而对蚊虫形成引诱,将其引诱至捕蚊器有效工作区域,对蚊虫形成有效捕杀。
[0024]2、本发明中引诱剂中的三种物质挥发微量,无毒性且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环保,室外与室内均可使用。
[0025]3.蚊虫对消杀杀虫剂会产生抗体,而本发明引诱剂可持续有效的猎捕蚊虫。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发明引诱剂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捕蚊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发明对4日龄未吸血白纹伊蚊的室内捕获效果数据表;
[0029]图4是本发明对4日龄未吸血埃及伊蚊的室内捕获效果数据表;
[0030]图5是本发明对5日龄未吸血埃及伊蚊的室内捕获效果数据表;
[0031]图6是本发明对6日龄未吸血埃及伊蚊的室内捕获效果数据表;
[0032]图7是本发明对4日龄未吸血中华按蚊的室内捕获效果数据表;
[0033]图8是本发明对4日龄未吸血三带喙库蚊的室内捕获效果数据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发明的试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进行,测试本发明对中国高传染媒介的埃及伊蚊(登革热与黄热病),白蚊伊蚊(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基2L肯雅热),中华按蚊(疟疾,青海新疆除外)与三带喙库蚊(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疟疾)的引诱效果。
[0035]1.供应试虫:
[0036]白蚊伊蚊,中华按蚊与三带喙库蚊为羽化后四天的成蚊,埃及伊蚊为羽化后二天,三天,四天,五天与六天的成蚊。每次测定需要约200只,雌雄个半,雌蚊羽化后未吸血。测试蚊种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提供。
[0037]2.诱饵与诱饵挥发浓度:
[0038]图1是本发明引诱剂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三个相互隔离空间的诱饵盒20,三种可挥发的不同的物质分别放置于三个空间内,这三种物质分别为:乳酸、辛烯醇、以及能够裂解释放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合物,所述的三种物质分别通过各自空间设置的小孔向外挥发,构成对蚊子形成吸引的气味诱饵。
[0039]诱饵盒20包括:筒体201、锡箔纸202、顶盖203。其中筒体201与顶盖203采用塑胶材料制作,其中于筒体201内部形成有三个相互隔离的空间,将适量上述三种物质分别放入不同空间内,以锡箔纸202密封筒体201后,在将顶盖203螺纹锁紧在筒体201的端口部,从而对锡箔纸202形成压盖,将筒体201内的三个相互隔离空间密封,通过锡箔纸的密封可防止三种物质的挥发。所述的顶盖203上开设有通孔204,使用本引诱剂装置时,通过针、刺等尖锐物体穿过通孔204将锡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