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西洋参产量及质量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8449657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西洋参产量及质量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西洋参产量及质量的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西洋参因其喜欢半阴半阳的凉爽湿润气候和通透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土壤。西洋参种植地宜选在造林绿化好的偏西南东北向通风道上且排水良好的沟市岭地或河川两岸的肥沃地,而不宜选在山前开阔少林易燥地带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冬季寒风道上。我国的土壤PH值,PH值在5— 6之间的土壤能够基本符合西洋参的生长。但能够符合该值范围内的土壤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因此,必须要找到其他的方法来克服天然生长环境对西洋参的不利性。所以科学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在含磷、钾相对丰富的砂壤土和粉砂壤土上都可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西洋参产量及质量的种植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缺陷,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西洋参的质量和产量。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西洋参产量及质量的种植方法,
(一)选地:选择PH值在4.5-7.5之间,符合西洋参的基本生长要求;
(二)整地:西洋参前茬为禾本科农作物,半月耕翻一次晒垄,促进前茬残留物腐解和加速土壤熟化,同时亩施入6000kg腐熟的猪粪及牛马粪粉碎精细优质有机肥和腐熟饼肥50kg及优质三元复合肥10kg均匀抄刨拌到20— 30厘米耕层中;深秋整平作高畦,每2米筑一个,畦高25厘米,畦顶1.4米,边坡比为1: 1,沟底宽为10厘米。畦面力求平细,并于上面铺细碎含磷风化石3厘米,播种后再盖I一2厘米,此间每平方米用20克的50%多菌灵等进行土壤消毒,其中15克在耕翻整畦时抄刨拌入土中,余下5克播种时拌入畦上铺、覆的含磷风化石中;(三)播种和移栽种子直播,亩用种子3.5kg,行、株距10 X I O厘米,长4年收刨,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式,育苗时将3.5kg种以5X6厘米株、行距育在2分地上,长2年后再刨出来以20X10厘米行、株距移栽I亩左右,再长两年收刨;1、播种(I)种子处理:于8月份参果发红时收入鲜果,把果肉搓掉洗净稍晾即用1000倍50%多菌灵浸种10—20分钟,捞出晾干后,再用50ppm的优质赤霉素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I次接着拌沙,种:沙=1: 3,拌沙后盛于盆箱等放于阴凉处直至11月份,温度要控制在25°C以下,湿度含水10% —12%;(2)播种时间:11月下旬,经上述办法处理的出现70%—80%裂口的,未用赤霉素处理的约30%裂口,分批拣出播种,播期直到12月底;余下未裂口的放在O— 5°C下,至次年2月还能裂口,播种后亦可出苗;(3)播种方法:在整平的足墒畦面上撒3厘米过筛,匀细拌药,整平后,以规范的5X6厘米株行距打孔板打孔,深2厘米播种,以保深度标准一致,播后再撒拌药消毒的风化石盖种,盖风化石后再用板抹平一下,确保播深2厘米,覆盖10至15厘米厚的草,以保墒防冻,一般4月20日前后出苗;2、移栽:移栽用2年生苗;
(I)起苗: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西洋参地上部分枯萎后为宜,顺畦刨开畦土,再从一头起参根,免损伤参根,做到边起、边选、边消毒、边移栽,堆放时间长易失水、伤热而影响成活;若年前栽不完,在年后2月底3月初在芽苞萌动前进行;(2)选苗:选根系健壮,芽苞饱满、无病虫害的参苗,并根据参苗大小分三级移栽。(3)消毒:参苗易带病菌,栽前需进行消毒,一般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苗10分钟,对防治根病有一定效果。(4)移栽方法:栽植密度:一级20X 10厘米、二级苗20X8厘米、三级苗20X6厘米;通透易旱土质以斜栽为好,参苗与畦面呈45度角放入畦内,通透性差平栽;覆土厚度:一级苗5厘米、二级4厘米、三级3厘米;移栽前床铺4厘米和盖苗的风化石均拌药消毒;(四)田间管理包括:防寒、抗旱、春夏管理、病虫鼠害防治:五)收获和加工1、收获时间:收获时间在10月下旬,茎叶变黄时开始收获;采挖时力求保持根形完整,把泥土抖落掉,放在室内进行分级,把小的幼参挑出来再栽一茬;2、鲜参加工:要用洁净水冲刷去泥,洗净后放到通风良好的加热干燥室进行脱水干燥,在30— 35°C温度下3周完成。
[0005]本发明涉及的这种提高西洋参产量及质量的种植方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了西洋参的质量和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一)选地:选择PH值在4.5—7.5之间,符合西洋参的基本生长要求。(二)整地:为减轻线虫等病虫危害,西洋参前茬以禾本科为好。如小麦、玉米收后撂茬,半月耕翻一次晒垄,促进前茬残留物腐解和加速土壤熟化,同时亩施入6000kg腐熟的猪粪及牛马粪(鸡粪、人粪尿偏碱性不行)等粉碎精细优质有机肥和腐熟饼肥50kg及优质三元复合肥10kg均匀抄刨拌到20— 30厘米耕层中。深秋整平作高畦,每2米筑一个,畦高25厘米,畦顶1.4米,边坡比为1: 1,沟底宽为10厘米。畦面力求平细,并于上面铺细碎含磷风化石3厘米(栽苗的4厘米),播种后再盖I一2厘米。这中间要每平方米用20克的50%多菌灵等进行土壤消毒,其中15克在耕翻整畦时抄刨拌入土中,余下5克播种时拌入畦上铺、覆的含磷风化石中。(三)播种和移栽:种子直播,亩用种子3.5kg,行、株距10*10厘米,长4年就可收刨,这样省工且参很长而产量高,但浪费覆盖物,喷药也多而费,更重要的是不能适应市场对参根粗短的需求,参根价格低。所以生产上还是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式。育苗时将3.5kg种以5X6厘米株、行距育在2分地上,长2年后再刨出来以20*10厘米行、株距移栽I亩左右,再长两年收刨。西洋参不能重茬,育苗地不能再用来栽西洋参。1、播种(I)种子处理:于8月份参果发红时收入鲜果,立即把果肉搓掉洗净稍晾即可用1000倍50%多菌灵浸种10—20分钟,捞出晾干后,再用50ppm的优质赤霉素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I次接着拌沙(种:沙=1: 3),拌沙后盛于盆箱等放于阴凉处直至11月份,温度要控制在25°C以下,湿度以含水10% —12%为宜,太湿易烂种,以润乎乎一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准。当年种子出苗旺,隔年种子出苗长势弱。(2)播种时间:11月下旬,经上述办法处理的可有70% — 80%裂口,未用赤霉素处理的约30 %裂口,可分批拣出播种,播期直到12月底。余下未爆口的放在O—5°C下,至次年2月还能爆口,播种后亦可出苗,再晚爆口者因低温处理时间不够70天,生理后熟不能完成而不能出苗,或出不全。(3)播种方法:在整平的足墒畦面上撒3厘米过筛匀细拌药消毒的湿润风化石,再整平后,以规范的5X6厘米株行距打孔板打孔(深2厘米)播种,以保深度标准一致,播后再撒拌药消毒的风化石盖种,为了平整,盖风化石后再用板抹平一下,确保播深2厘米,接着覆盖10至15厘米厚的草,以保墒防冻,一般4月20日前后出苗。2、移栽:为适应市场需要和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及保证生长整齐一致而采用移栽,移栽一般用2年生苗。(I)起苗: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西洋参地上部分枯萎后为宜,顺畦刨开畦土,再从一头起参根,尽可能刨深些,以免损伤参根。并尽力做到边起、边选、边消毒、边移栽,堆放时间长易失水、伤热而影响成活。如果年前栽不完,在年后2月底3月初在芽苞萌动前尽早进行。(2)选苗:选根系健壮,芽苞饱满、无病虫害的参苗,并根据参苗大小分三级移栽。(3)消毒:参苗易带病菌,栽前需进行消毒,一般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苗10分钟,对防治根病有一定效果。(4)移栽方法:栽植密度:一级20*10厘米,二级苗20X8厘米,三级苗20X6厘米。通透易旱土质以斜栽为好(参苗与畦面呈45度角放入畦内)通透性差的以平栽为好。覆土厚度:一级苗5厘米,二级4厘米,三级3厘米。移栽前床铺4厘米和盖苗的风化石均要拌药消毒。(四)田间管理1、防寒:不论实生苗、移栽苗及播种的在11月下旬后都要覆盖10 — 15厘米厚的草以保墒防冻。地边、畦边还要加厚些,为防风刮应在草上压上树枝和石块等。2、抗旱:在少雨雪而干旱的年份要喷水,以防芽苞干枯和确保来春正常出苗。3、春、夏管理(I)适时撤除防寒物:撤除防寒物以3月底4月初迎春花开时为宜,过早易受冻害,过晚参苗出土晚,嫩茎易被日光灼伤。撤草时可留些短碎草,以利保墒和防止雨水冲击地面。各地要因气候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