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9309839阅读:来源:国知局
配筛选试验:
[0025] 供试药剂:95%联苯肼酯原药、97%氟虫腈原药、96%丁烯氟虫腈、95%乙虫腈。
[0026] 供试虫源:
[0027] 朱砂叶螨:2012年9月采自于广东省农科院试验田,在室内用不接触过药剂的四 季豆幼苗饲养,饲养温度为27±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为16 :811(1^0)。
[0028] 试验方法:
[0029] 朱砂叶螨测定方法:采用FA0(1980年)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将2cmX2cm双面胶 带粘在载玻片的一端,用小毛笔轻轻挑起成螨将其背部粘在胶带上(不能将螨足、触须和 口器粘住),每片粘4列,每列10头。将粘够40头红蜘蛛的玻片放入清洁无毒的大培养皿 内,并放一保湿棉球保湿,加盖后置于室温下,放置2h,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红蜘蛛粘着状 况,剔除死亡及不活跃个体,统计活虫数,作为试验基数。将统计过数量的玻片分别浸入不 同浓度的药液中,轻摇5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放入培养皿内,皿内放一保湿棉 球,加盖后置于温度为25 ±1°C、相对湿度75 %、光照L:D为16 : 8的培养箱内,24h后在 双目解剖镜下检查死亡情况,以毛笔轻触螨体,螯肢不动者视为死亡,根据调查结果选出有 效浓度,并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处理做空白对照。试验设3次重复。数据处理:
[0030] 采用POLOPlus软件计算毒力回归式。计算参数包括:斜率b值及标准误、卡平 方、自由度、LC5。值及95%置信限。
[0031] 联合毒力评价方法:
[0032] 组合物配方的室内筛选采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
[0033]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供试药剂的LCJX100
[0034]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药剂A单用的LC5。/药剂A和B混用的LCJX100
[0035]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TI(A)Xa+TI(B)Xb
[0036] a:表不药剂A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0037] b:表不药剂B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0038]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X100
[0039]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规定,混剂配方增效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大于120 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
[0040] 最佳配比的选择以混剂的共毒系数和LC5。(或LDJ值两个指标来衡量,即共毒系 数较高而LC5。(或LDJ值最小(即实测毒力指数最大)。
[0041] 表1联苯肼酯与氟虫腈的单剂及混合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0043]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联苯肼酯与氟虫腈混配,其 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在联苯肼酯与氟虫腈重量比为1 :20~20 : 1范围内,表现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够达到有效防治农业螨虫,降低单剂用量的目的,具 有极强的开发价值。重量比为1 :1〇~10 :1范围内,联苯肼酯与氟虫腈复配,增效效果显 著。
[0044]表2联苯肼酯与丁烯氟虫腈的单剂及混合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004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联苯肼酯与苯基吡唑类杀 虫剂的丁烯氟虫腈混配,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在联苯肼酯与丁 烯氟虫腈重量比为1 :20~20 :1范围内,表现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够达到有效防治农 业螨虫,降低单剂用量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重量比为1 :10~10 :1范围内,联苯 肼酯与丁烯氟虫腈复配,增效效果显著。
[0048] 表3联苯肼酯与乙虫腈的单剂及混合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0049]

[0050]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I:30-40 :1范围内,特别是I:20-20 :1范围内, 联苯肼酯与乙虫腈复配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优异且好于单剂品种。 重量比为1 :1〇~10 :1范围内,联苯肼酯与乙虫腈复配,增效效果显著。
[0051] 本发明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 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所有配方中百分比 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 所变化。
[0052]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在重量比1:30-40:1 范围内,构建联苯肼酯与乙虫腈复配、联苯肼酯与氟虫腈复配、联苯肼酯与丁烯氟虫腈复配 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0053] 另外,发明人还通过实验发现,联苯肼酯与溴虫腈复配也有一定的增效效果。但联 苯肼酯与乙虫腈复配、联苯肼酯与氟虫腈复配、联苯肼酯与丁烯氟虫腈复配的效果比联苯 肼酯与溴虫腈复配更加突出。因此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与实施例相同的比例范围内,构建 了联苯肼酯与溴虫腈复配的对比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联苯肼酯与乙虫腈复 配、联苯肼酯与氟虫腈复配、联苯肼酯与丁烯氟虫腈复配的效果显著好于联苯肼酯与溴虫 腈复配,不仅局限在有限的对比例中。
[005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
【发明内容】
作进一步说明。
[0055] 实施例I:31%联苯肼酯?氟虫腈悬浮剂(1 :30)
[0056] 联苯肼酯1%、氟虫腈30%、农乳400#5%、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木质素 磺酸钠5%、硅油0. 5%、乙二醇4%、黄原胶0. 2%、卡松0. 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以 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31 %联苯肼酯?氟虫腈悬浮剂。
[0057] 实施例2 :31%联苯肼酯?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 :30)
[0058] 联苯肼酯1 %、丁烯氟虫腈30%、农乳400#5%、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 %、木 质素磺酸钠5 %、硅油0. 5 %、乙二醇4 %、黄原胶0. 2 %、卡松0. 5 %、去离子水补足100 %。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31%联苯肼酯?氟虫腈悬浮剂。
[0059] 实施例3 :31%联苯肼酯?乙虫腈悬浮剂(1 :30)
[0060] 联苯肼酯1 %、乙虫腈30%、农乳400#5%、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木质素 磺酸钠5%、硅油0. 5%、乙二醇4%、黄原胶0. 2%、卡松0. 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以 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31 %联苯肼酯?氟虫腈悬浮剂。
[0061] 对比例I:31%联苯肼酯?溴虫腈悬浮剂(1 :30)
[0062] 联苯肼酯1 %、溴虫腈30%、农乳400#5%、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 %、木质素 磺酸钠5%、硅油0. 5%、乙二醇4%、黄原胶0. 2%、卡松0. 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以 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31 %联苯肼酯?氟虫腈悬浮剂。
[0063] 实施例4 :24%联苯肼酯?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 :23)
[0064] 联苯肼酯1%、氟虫腈23%、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无水硫酸钠 3%、高岭土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混合制得24%联苯肼 酯?氟虫腈水分散粒剂。
[0065] 实施例5 :24%联苯肼酯?丁烯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 :23)
[0066] 联苯肼酯1 %、丁烯氟虫腈23%、十二烷基硫酸钠1 %、木质素磺酸钠6%、无水硫 酸钠3 %、高岭土补足100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混合制得24 %联苯 肼酯?氟虫腈水分散粒剂。
[0067] 实施例6 :24%联苯肼酯?乙虫腈水分散粒剂(1:23)
[0068] 联苯肼酯1 %、乙虫腈23%、十二烷基硫酸钠1 %、木质素磺酸钠6%、无水硫酸钠 3%、高岭土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混合制得24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