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_2

文档序号:9333374阅读:来源:国知局
2株错穴定向栽植或点播。
[0034] 优选的,鲜食大豆品种为早、中熟(生育时期不超过100天),耐荫抗倒伏不牵藤, 抗根腐病及白粉病的品种。
[0035] 优选的,玉米品种株型为紧凑或半紧凑型且株高在200-250cm的普通玉米或鲜食 玉米品种。
[0036] 优选的,鲜食大豆于一节期,定苗后,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20000公斤;初花期 每公顷追施纯氮40-45公斤。
[0037] 优选的,玉米底肥于播种时施用,每公顷施纯氮70-90公斤,五氧化二磷100-110 公斤,氧化钾100-110公斤;攻穗肥于玉米大喇机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0-110公斤。
[0038] 优选的,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 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大豆三叶期,用茎叶 处理剂一精唾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
[003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如下:
[0040]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采用油菜收获 后将鲜食大豆同玉米同期播种,进行带状间作种植;待鲜食大豆和玉米收获后再种植油菜。
[0041] 本发明所述鲜食大豆为在R6期~R7期籽粒饱满,荚色翠绿时采青食用的大豆。 本发明中采用夏播早、中熟品种(生育时期不超过100天),减少鲜食大豆与玉米的共生时 间,降低间作遮荫对鲜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0042] 本发明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主要将鲜食大豆引入已有的玉 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本发明种植方法,适合于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旱地一年两 熟种植区,有利于增加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促进鲜食大豆种植的推广和发展,达到提高土 地的经济产出,增加农民的收入的目的。
[0043] 本发明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采用油菜收获后鲜食大豆与玉米 间作种植,待鲜食大豆和玉米收获后再种植油菜,从而本发明种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玉米 行间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同一块田块上两季三收,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总产值 的目的。
[0044]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鲜食大豆与 玉米的间作种植方式为两行玉米间作两行鲜食大豆,该方式中不论是玉米还是鲜食大豆, 均具有边行优势,尤其是玉米,从而有利于合理而充分利用光热和土地资源,实现玉米高产 和鲜食大豆稳产。若采用一行玉米间作一行鲜食大豆,则每行鲜食大豆两侧均为玉米,受玉 米遮荫较严重而导致鲜食大豆减产。若采用单行玉米间作多行鲜食大豆的方式,则由于同 一地块上大豆行数多,玉米行数少而使玉米产量减少;同理,则会使鲜食大豆产量减少。
[0045]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鲜食大 豆种植带与玉米种带间距为60-70cm ;更进一步的,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 40-50cm。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证实,本发明所述种植方法当优选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时,尤 其是鲜食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为60-70cm,且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 40-50cm时,所收获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可进一步的提高。
[0046]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玉米种植带 内玉米行距为40-50cm;更进一步的,玉米带与带的间距为160-180cm。本发明优选采用上 述玉米行的两种行间距,分别为窄行和宽行;所述窄行为玉米种植带内玉米行,窄行的行间 距为40-50cm ;所述宽行为玉米带与带间的距离,为160-180cm。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宽行和窄行的行间距来进行玉米和粒用大豆的间作后,所收获的玉米和 大ii广量可进一步提尚。
[0047]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鲜食大豆种 植带内鲜食大豆穴距为2〇-25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穴距为35-45cm ;更进一步的,鲜食大 豆每穴3-4株,玉米每穴2株。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穴距和株数,鲜食大豆密度14. 5-15. 5 万株/hm2,玉米密度4. 5-5. 5万株/hm2,能够高效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的同时,又能保证玉米 和鲜食大豆两种作物的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不会造成产量的降低,从而达到高效高产的目 的。
[0048]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两邻近鲜食 大豆行的鲜食大豆为错穴点播;更进一步的,两邻近玉米行的玉米为错穴定向栽植或点播。 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种植方法,鲜食大豆直接错穴点播,玉米若采用育苗错穴定向移栽,第 一片叶向玉米种植带内玉米行内侧,保证田间成活率,同时又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土地和光 热资源,玉米穗能获得充分的光照,还能保证田间的通分透光性,所收获的玉米和大豆产量 和品质可进一步提尚。
[0049]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所采用的鲜 食大豆品种为早、中熟(生育时期不超过1〇〇天),抗倒伏不牵藤,抗根腐病及白粉病的品 种;更进一步的,所采用的玉米品种株型为紧凑或半紧凑型且株高在200-250cm的品种。 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品种,能够保证两种作物的共生期短,遮荫程度较小,避免遮荫时间过 长、遮荫程度较强而导致减产现象,同时也能避免因遮荫严重、过度潮湿导致的倒伏、患病 现象。
[0050]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鲜食大豆于 一节期,定苗后,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200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0-45公斤;更 进一步的玉米底肥于播种(移栽)时每公顷施用70-90公斤纯氮,五氧化二磷100-110公 斤,氧化钾100-110公斤;攻穗肥于玉米大喇机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0-110公斤。足施基 肥,开花和花后10-15天追肥;更进一步的,玉米足施基肥,在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 肥。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施肥方法,鲜食大豆生育时期短,而需肥量大,应施足基肥及时追 肥,保证其肥料需求;玉米是高耗氮作物,应及时追施氮肥。
[0051]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油菜苗在玉 米大豆播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 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在鲜食大豆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一精哇禾灵10%乳油 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除草方法,油菜收获后遗落的大 量油菜籽出苗后会成为主要的田间杂草,玉米行杂草相对较少,到鲜食大豆三节期是田间 杂草的主要防治时期。
[0052]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菜收获后的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方法,包括作物品种类型选 择、播期、田间布局方式、主要杂草防治、施肥等关键技术。采用该种植方法不但可以充分利 用土地、养分和光热资源,还可以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土地产出,实现一季双收。另外,还 可以扩大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0053] 本发明提供的油菜收获后的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方法中所用原料及试剂均可 由市场购得。
[0054]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55] 实施例1不同鲜食品种筛选
[0056] 油菜收获后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玉米品种为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正红505,鲜 食大豆品种见表1。
[0057] 4月28日用育苗盘育玉米苗,每穴两粒种子,待长到两叶一心时移栽。5月5日, 油菜收获后,进行玉米移栽和鲜食大豆间作种植,一带(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一带(两行) 大豆。玉米带与带的间距为160cm,带内玉米行距为40cm,相邻两行玉米错穴定向移栽,每 穴2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