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栽培白蜡伞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333409阅读:来源:国知局
塞或无棉盖体盖好,调节袋内含水量至70% ;
[0097](3)灭菌:装好袋后装锅,常压灭菌,快速升温,温度达到100°C后,不降温,保持15小时,待袋温降至70°C即可出锅;
[0098](4)接种:接种采用的是步骤3培养出的二级菌种;接种需在接菌室或接种箱中进行;当袋中料温冷却到30°C以下时,开始接种,每袋接种13g菌种。
[0099]6.养菌:
[0100](I)菌种培养温度为36°C ;
[0101](2)接种后3天,接种块上萌发出纤细的菌丝,并逐步“吃料”,向新的培养料中生长;
[0102](3)接种后35天,菌袋内菌丝将培养料长满,但未将培养料完全覆盖;
[0103](4)接种后60天,此时菌丝积累了大量营养,用手捏菌袋,有顶手尖硬感,此时白蜡伞菌种达到生理成熟。
[0104]7.出菇:白蜡伞菌种生理成熟后,除去棉塞和劲圈除去袋口覆盖物,挖掉表面老种块;将袋口拉直成圆筒状,上面覆盖地膜保湿,地面喷水增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温度25°C ;给予微弱的散射光照和每天两次,每次I?2小时的通风换气进行催蕾,8天培养料表面形成大量燕蕾。
[0105]8.采收:双手洗净,消毒,将子实体从袋中连根取出,获得第一茬菇;向菌袋内喷25ml水,将袋口封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温度25°C,30天可收二茬菇;70天可收三茬菇,平均每袋可产鲜菇412克。
[0106]实例3
[0107]1.采集白蜡伞子实体。
[0108]2.除去子实体表面杂物,用75%酒精表面消毒,用无菌镊子夹取5mmX3mmX3mm菌组织移接到母种斜面试管培养基上,塞上棉塞,置20°C恒温下培养5天后即可见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毛状菌丝;16天毛状菌丝长满斜面试管,得到一级菌种。
[0109]上述母种试管斜面培养基配方(2):麦芽浸膏30克,磷酸二氢钾8克,碳酸钾6克,琼脂25克,蒸馏水1000ml,调节ρΗ6.5。
[0110]3.二级菌种培养:将燕麦粒,杂木肩,用凉水浸泡12小时后,控干,上锅蒸三十分钟后,降温至15?20°C,加蔗糖,麸皮,各物料配比为燕麦粒96%,鹿糖I %,麸皮I %,杂木肩2%,调节pH值7.5,加水至含水量达到总质量的60%;搅拌均匀,装瓶灭菌,采用1.5Kg/cm2,121°C的高压灭菌方式,灭菌3小时,出锅后,降温至30°C,接入一级菌种;培养温度为20°C,养菌时间25天,得到二级菌种。
[0111]4.三级菌种培养:
[0112](I)培养料配方为杂木肩60%,麦麸10%,碳酸钙4%,白糖3%,过磷酸钙3%,棉仔壳20%,调节pH值至7.5 ;
[0113](2)将培养料装袋,所用培养袋为17cmX33cm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松紧度要求上紧下松,袋口用劲圈加棉塞或无棉盖体盖好,调节袋内含水量至60% ;
[0114](3)灭菌:装好袋后装锅灭菌;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快速升温,温度达到100°C后,不降温,保持15小时;
[0115](4)将步骤3中生成的二级菌种接入培养料培养温度为培养温度为20°C,养菌时间35天,得到三级菌种。
[0116]5.白蜡伞采用袋栽方式培养:
[0117](I)培养料的配方比例为杂木肩60%,麦麸10%,碳酸钙4%,白糖3%,过磷酸钙3%,棉仔壳20%,调节pH值至7.5 ;
[0118](2)培养料装袋,将三级菌种分上中下三层装袋与培养料混合装袋,每袋三级菌种分装到12袋培养料中,所用培养袋为55cmX 18cm聚丙烯塑料袋,袋口用劲圈加棉塞或无棉盖体盖好,调节袋内含水量至60% ;
[0119](3)灭菌:装好袋后装锅灭菌;高压灭菌需要1.5Kg/cm2,121°C,保持3小时;
[0120](4)接种:接种采用的是步骤3培养出的二级菌种;接种需在接菌室或接种箱中进行;当袋中料温冷却到30°C以下时,开始接种,每袋接种1g菌种。
[0121]7.养菌:
[0122](I)菌种培养温度为20°C ;
[0123](2)接种后2天,接种块上萌发出纤细的菌丝,并逐步“吃料”,向新的培养料中生长;
[0124](3)接种后30天,菌袋内菌丝将培养料长满,但未将培养料完全覆盖;
[0125](4)接种后50天,此时菌丝积累了大量营养,用手捏菌袋,有顶手尖硬感,此时白蜡伞菌种达到生理成熟。
[0126]7.出菇:白蜡伞菌种生理成熟后,除去棉塞和劲圈除去袋口覆盖物,挖掉表面老种块;将袋口拉直成圆筒状,上面覆盖地膜保湿,地面喷水增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温度25°C ;给予微弱的散射光照和每天两次,每次I?2小时的通风换气进行催蕾,7天培养料表面形成大量燕蕾。
[0127]8.采收:双手洗净,消毒,将子实体从袋中连根取出,获得第一茬菇;向菌袋内喷25ml水,将袋口封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温度25°C,30天可收二茬菇;54天可收三茬菇,70天可收四茬菇,平均每袋可产鲜菇450克。
[0128]实例4
[0129]1.采集白蜡伞子实体。
[0130]2.除去子实体表面杂物,用75%酒精表面消毒,用无菌镊子夹取5mmX3mmX3mm菌组织移接到母种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塞上棉塞,置30°C恒温下培养5天后即可见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毛状菌丝;15天毛状菌丝长满斜面试管,得到一级菌种。
[0131 ] 母种试管斜面培养基配方为麦芽浸膏30克,磷酸二氢钾8克,碳酸钾6克,琼脂25克,蒸饱水1000ml,调节pH6.5?7.5。
[0132]3.二级菌种培养:将燕麦粒,杂木肩,用凉水浸泡12小时后,控干,上锅蒸三十分钟后,降温至15?20°C,加蔗糖,麸皮,各物料配比为燕麦粒96%,鹿糖I %,麸皮I %,杂木肩2%,调节pH值8.5,加水至含水量达到总质量的65%;搅拌均匀,装瓶灭菌,采用1.5Kg/cm2,121°C的高压灭菌方式,灭菌3小时,出锅后,降温至30°C,接入一级菌种;培养温度为30°C,养菌时间20天,得到二级菌种。
[0133]4.三级菌种培养:
[0134](I)培养料的配方比例为杂木肩60%,麦麸10%,碳酸钙5%同,白糖2%,过磷酸钙3%,棉仔壳20%,调节pH值至8.5 ;
[0135](2)将培养料装袋,所用培养袋为17cmX33cm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松紧度要求上紧下松,袋口用劲圈加棉塞或无棉盖体盖好,调节袋内含水量至60% ;
[0136](3)灭菌:装好袋后装锅灭菌;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快速升温,温度达到100°C后,不降温,保持15小时;
[0137](4)将步骤3中生成的二级菌种接入培养料培养温度为30°C,养菌时间30天,得到三级菌种。
[0138]5.白蜡伞采用袋栽方式培养:
[0139](I)培养料的配方比例为杂木肩60%,麦麸10%,碳酸钙5%同,白糖2%,过磷酸钙3%,棉仔壳20%,调节pH值至8.5 ;
[0140](2)培养料装袋,将三级菌种分上中下三层装袋与培养料混合装袋,每袋三级菌种分装到12袋培养料中,所用培养袋为55cmX 18cm聚丙烯塑料袋,袋口用劲圈加棉塞或无棉盖体盖好,调节袋内含水量至65% ;
[0141](3)灭菌:装好袋后装锅灭菌,高压灭菌需要1.5Kg/cm2,121°C,保持3小时;
[0142](4)接种:接种采用的是步骤3培养出的二级菌种;接种需在接菌室或接种箱中进行;当袋中料温冷却到30°C以下时,开始接种,每袋接种13g菌种。
[0143]6.养菌:
[0144](I)菌种培养温度为30°C ;
[0145](2)接种后2天,接种块上萌发出纤细的菌丝,并逐步“吃料”,向新的培养料中生长;
[0146](3)接种后30天,菌袋内菌丝将培养料长满,但未将培养料完全覆盖;
[0147](4)接种后50天,此时菌丝积累了大量营养,用手捏菌袋,有顶手尖硬感,此时白蜡伞菌种达到生理成熟。
[0148]7.出菇:白蜡伞菌种生理成熟后,除去棉塞和劲圈除去袋口覆盖物,挖掉表面老种块;将袋口拉直成圆筒状,上面覆盖地膜保湿,地面喷水增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温度25°C ;给予微弱的散射光照和每天两次,每次I?2小时的通风换气进行催蕾,7天培养料表面形成大量燕蕾。
[0149]8.采收:双手洗净,消毒,将子实体从袋中连根取出,获得第一茬菇;向菌袋内喷25ml水,将袋口封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温度25°C,20天可收二茬菇;40天可收三茬菇,70天可收四茬菇,平均每袋可产鲜菇480克。
[0150]实例5
[0151]1.采集白蜡伞子实体。
[0152]2.除去子实体表面杂物,用75%酒精表面消毒,用无菌镊子夹取5mmX3mmX3mm菌组织移接到母种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塞上棉塞,置25°C恒温下培养5天后即可见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毛状菌丝;15天毛状菌丝长满斜面试管,得到一级菌种。
[0153]上述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